釀酒致富模式為何能延續千年不衰
白酒自然發酵起源,早于火的發明,酒在歷史中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我國古代的商品交換中,白酒僅次于鹽、鐵,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酒是一種體驗性質的物化產品,酒文化的體驗,表現為人類的情緒化抒發某種情感的方式,在中國人含蓄的情感里,酒一直是慶祝、發泄、祭祀、表達尊崇的載體,史詩中有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的惆悵,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憤慨,還有民間的“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的流行語,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神仙都對美酒情有獨衷,世人為酒而瘋狂,這些足以證明酒在人類心理的重要位置。“酒鬼、酒仙”們總愿意在情緒波動的第一時間里去享受這種味道強烈的性感飲料,無論他們是出于怎樣的情緒,或憂或喜,人類飲酒的習慣在五千年前就滲入到人類的潛意識里,可以說人類天生就懂得喝酒。業有千百行,唯獨釀酒項目具有這般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說白酒釀造是延續千年的致富項目,創業者無需培養市場,直接投產就能賺到錢。
利潤豐厚市場龐大的投資項目
白酒在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酒文化淵遠流長,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與中國人的心理傳承中,白酒有著特殊的地位。
古往今來,酒作為一種文化在華夏大地早已根深蒂固,上至宮廷國宴,下至俚鄉小聚,酒幾乎都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禮節。逢年過節要喝酒、紅白喜事要喝酒、親朋聚會要喝酒……中國的酒文化幾乎熏得人人能喝、人人必喝。
中國農村平均每縣約30個鎮,而每個鎮的人口均不低于3萬人,我們就算10個人中僅有2人喝酒(除女人和小孩),即每鎮至少有: 6000個人經常喝酒的“酒鬼”(其實不止)。我們算他們平均每天消費0.5斤酒,每月的消費量就是90000斤/月,若以每斤0.5元的最低利潤算,一個鎮每個月至少有4.5萬元利潤。
酒市場的龐大是顯而易見的,釀酒養豬萬變不離其宗,再加上新工藝釀酒技術利用糧食發酵液制成的輔助產品可賺取更多的利潤。
與時俱進古老項目新優勢
白酒經營了幾千年,人們對白酒的消費意識在人類文明出現的同時人類就已經習慣了飲酒。白酒經過幾千年的技術演變,從傳統的釀酒方式到現在的新工藝釀酒,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創新,純糧新工藝釀酒技術改變了傳統釀酒養豬古老而單一的經營模式,慢慢形成了科學的釀酒技術,為這古老項目增添了新的活力:
第一、出酒率比傳統更高:
純糧新工藝釀酒技術,由于酒曲活性強,國家雙專利設備節能、高效,所以在相同的水源、糧食與氣溫條件下,100公斤大米出酒率比傳統工藝要多產50度白酒20—40公斤。也就是說:僅在出酒率方面,新工藝釀酒至少要比傳統每釀100公斤大米的白酒就多賺80—160元。
第二、成本比傳統更低:
隨著國內糧價大幅度上漲,傳統釀酒必然成本增加,而純糧酒業的“薯類酒去雜技術”,因能徹底去掉薯類酒中的“薯味”,從而讓廣大學員能充分利用價格低廉的紅薯、木薯等薯類糧食為原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還能確保酒質,使我們能輕松迅速打敗當地傳統釀酒對手,同時獲得更豐厚的收入。
第三、效益比傳統更好:
釀酒養豬穩賺不輸,這是傳統釀酒眾所周知的經營模式,而純糧酒械新工藝釀酒除了釀酒、養豬,還擁有效益更高的酒糟利用技術。與傳統釀酒對比,同樣每天產100公斤白酒,除同樣可得100公斤濕飼料外,運用純糧酒械技術還可多產300公斤高級營養飲料、200公斤醬油或醋。每百公斤糧食的利潤比傳統工藝多賺300元以上。
第四、競爭力比傳統更強:
競爭力就是對手無法復制的能力。使用高科技酒曲,出酒率高于傳統20%—40%;紅薯釀造優質酒,生產成為低于傳統30%以上;酒糟發酵液做飲料、醬油、醋,利潤比傳統多3倍。
這些都是你當地傳統釀酒對手無法復制的。無論是打“成本戰”、“價格戰”還是“質量戰”,你都將橫掃當地市場無對手。就以你當地3萬人口一個鎮的市場計算,有1/5的人喝酒就有6000人,每人每天喝3兩,每天就賣出1800斤,每斤酒只賺0.5元就是900元一天,每月利潤2.7萬元。如果加上養豬、飲料、醬油、醋,利潤就更為可觀了。
純糧酒械把千年傳承的釀酒技術共冶一爐,經幾代純糧人的錘煉,把熟料變生料、復雜變簡單、低產變高產,使它更合理、更科學,讓這幾千年延續至今的致富項目技術更簡單、銷售更容易、利潤更豐富,是你投資創業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