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西、南、北大部分地區盛產棗,且品種繁多。尤以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浙江產量最多。著名品種有金絲棗、晉棗、灘棗等。
民間流傳諺語:“五谷加小棗,賽過靈芝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復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大棗享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是老少、中輕的營養佳品。
市場背景
長期食用棗及其制品,可以舒筋活絡,補血養顏,調整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免疫力,抗癌,抗衰老之功效。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產棗國,因此在我國加工棗類食品、保健品,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
棗可加工成棗片、棗粉、棗泥、棗汁、棗脯、干棗、鮮棗。加工后剩下的棗渣和一部分次棗,還可生產棗果脯、蜜餞、果丹皮、果糕、棗醋等。由于紅棗具有很強的保健功效和營養功能,在此基礎上開發的保健類飲品和食品,必將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同時,進行農產品的開發和利用,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受到各種相關優惠政策的支持,因此進行棗的加工和利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必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投入與產出
個人投資者可先少量投入,待擴大銷路再適時擴展規模。若投資年加工20噸棗的小廠需投入資金6-8萬購買設備(不包含廠房租金),流動資金2萬元左右。修建大型清洗池、購買粉碎機、真空機、消毒柜、包裝機等設備。收益的多少與加工品種的多少、銷路的開發直接相關。規模小的除去房租、水電費、人工及其它費用一般年可盈利7萬元。如果規模大,品種多,銷路廣,年獲利可達到幾十萬元甚至百萬元。
小貼士
利用加工商品棗剩下的殘次棗做醋,既能減小損失,又可增加經濟效益。棗醋產品芳香撲鼻,很受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追求健康意識的增強,棗醋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此制作方法:將棗洗凈入缸,加棗重5倍的清水,放進酵母和大曲,置缸于溫暖處,冬季可放在住人的屋內,讓它自然發酵。夏季1-2個月,冬季3-4個月,發酵成功后,便成淡黃色食醋。另外,用黑棗、柿子或酸棗等,也可用上述方法做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