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各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來看,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成為該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性產業,由于體育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它不僅能為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對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效應。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指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要達到這個目標,任重而道遠。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的舉辦,恰恰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百年難遇的良機,借助奧運,體育產業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無論是從市場需求、發展規模、結構調整、國有品牌化的建設等方面來審視,奧運會都將使我國體育產業站在了杠桿的一頭,有望借力飛躍!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關于體育產業的分類,有很多種不同的看法。體育產業包括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建筑、體育食品飲料等)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彩票、體育信息的傳送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地出租、體育旅游等)。奧運會的舉辦,至少在以下一些方面對于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體育用品產業—登堂入室
據統計北京奧運會上所需的各種體育器材、設備用品等物資的總價值將要達到1.7 億元。剛剛結束的北京第22屆國際體育博覽會上,山東泰山體育產業集團作為博覽會的唯一戰略合作伙伴高調亮相,在展會1號廳擺出了豪華陣容,其參展面積超過了1000余平方米。而泰山集團也是北京奧運會6大項目170多個體育器材的供應商,其品牌與實力已經得到了國際的認可。據泰山集團的負責人介紹,不久之前,泰山接到了一份來自美國的訂單,要求其生產8000只專用的美國家庭健身的墊子—這不是第一份,也不是最后一份。因為有了奧運會的品質認可,泰山的產品已經由價廉物美的“中國制造”轉為消費者心中的“奧運品牌”。同樣,本屆奧運會上,擁有中國自主品牌的體育運動器材企業將在2008年奧運會為26個正式比賽項目中的14個大項提供裝備。中國的體育用品產業,已經被包括奧運會在內的頂級賽事所認同,更多的“泰山”會涌現出來。
體育服裝品牌—奔出國門
相信很多人對奧運會贊助商爭奪戰中李寧與阿迪達斯一役有所印象,目前為止,人們的普遍觀點是,盡管阿迪達斯最終勝出,但李寧的曲線營銷也讓人稱道。而阿迪達斯13億元天價贊助北京奧運會,側面的信息是讓更多人感覺到奧運會的獨特魅力與中國市場的龐大潛力。有專業機構分析,2008年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將達62億美元,2009年將達72億美元。2007年的排名依次為耐克、阿迪達斯、李寧、安踏。雖然國外兩大品牌占據了50%的份額,但我們也看到了國產品牌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李寧在多年的經營打拼中已經突破了年銷售額40億人民幣的收入,更多當年曾經為“耐克”們做代工的福建鞋廠,在經過原始的積累后也開始擁有自己的品牌并乘奧運東風大肆宣揚,更有強勢體育品牌已經讓自己的名字踏上了國際品牌的大本營,NBA的球場上也可以看得見“匹克”的名字。或許這些順勢而起的中國品牌在未來并不能有良好的成績,但真正存活下來的,會有更長久的生命力,會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上與國際巨頭競爭,甚至走出國門,去開拓更寬廣的空間。
健身娛樂業的長足發展
籌備和舉辦奧運會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體育消費市場的培育過程。有關調查顯示,制約居民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不是支付能力的問題,而是消費習慣和消費意愿的問題。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奧組委進行了一系列持續性大規模全民宣傳,影響巨大的“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等諸多的迎奧運體育活動大大增強了國民的體育消費意識,掀起深入持久的全民健身高潮。隨著健身娛樂市場需求的不斷釋放,投資需求也會呈現同步或繼發性的增長:一方面,籌備奧運會直接刺激投資需求的增長,如與奧運會直接相關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奧運會帶來的巨大商機也會刺激旅游業、飯店業、房地產業等相關行業增加對健身娛樂領域的投資,在自己主營范圍內配套投資建設一些體育娛樂設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健身娛樂市場的投資需求。
體育旅游市場的逐漸成熟
有專家曾經預測,2008年北京將接待海外游客460萬至48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48億至49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1.01億至1.0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430億至1490億元。但目前的情況是,因奧運所產生的旅游業商機并不如預料中的好。因為地震災害所造成的影響、因為出于奧運安全考慮加強的入境簽證的限制、黃金周的取消、因為奧運會舉辦帶來的房價等旅游成本的增長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反而導致目前國內的旅游業發展有所減緩。但本刊認為從長遠來看奧運會對于中國的旅游市場依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觀看奧運會而擁進國門的游客,恰恰讓我們認識到了體育旅游市場的存在,及其巨大的成長和發展空間。在國外的一些城市,由于一項具有影響力的賽事常年舉辦,足以使旅游變為該地的支撐產業。相信奧運會后,更多的中國城市,會仔細考慮發展體育旅游的可能性,中國的體育旅游市場將會以北京奧運會作為一個起點。
體育營銷的獨特作用
盡管沒有準確的數字,但初步估算,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收入將會遠多于雅典的19億歐元,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來自于62家贊助商的支持。北京奧運會共有5個級別的贊助商,最低級別的贊助費用也有1600萬之多!為何會有這么多的企業以巨額的資金贊助奧運會?其中一家企業負責的人回答是這樣的:其一是因為奧運會的巨大影響力,第二,在企業以往的營銷活動中,很多其它主題的活動有時候沒有多少效果,而有關體育營銷方面的活動卻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應?;蛟S正是基于這個原因,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將自己的品牌與體育賽事結合在一起做推廣。奧運會后,體育營銷的認同也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體育營銷方面的投入首先獲利的是體育賽事與體育廣告市場,而充足的資金又可以保障體育賽事有更好的發展和市場。體育賽事的商業化運作與企業的品牌戰略完美結合,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未來的體育產業的相關環節必將逐漸發展起來。這其中,奧運會使中國企業認識到體育營銷的獨特作用,也是中國體育賽事發展的一個契機,我們期待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出現類似NBA這樣的成功商業運作模式。中國企業可以有更多形式的體育營銷來選擇,來發展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