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否贏利一直是個甚囂塵上、眾說紛紜的話題,作為外圍的看客,也許只是從一星一點的見聞論斷奧運會在經濟方面的得與失,結論未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則略占優勢,應該是這一命題最權威的見證者之一。因為自2000年北京申奧期間普華永道就開始了與奧申委的親密合作,為奧申委提供相關的財務咨詢服務,并于2001年7月13日參加了在莫斯科的申奧陳述工作,申奧成功之后,普華永道又介入了北京市五項新建的奧運場館招投標以及關于奧林匹克公園土地一級開發工作。“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計服務供應商”的頭銜不僅佐證了普華永道位列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首的位置,也無形中使普華永道成了奧運經濟的最直接見證者。

奧運會的先行軍
在最直接的層面上,奧運會或許只是一個運動員競相拼殺的角斗場,其實奧運會的背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財務運作,比如場館項目招標投標、安保、交通、餐飲、住宿和觀眾服務等,因此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精通財務運作的專家為奧運提供詳細咨詢,在洛杉磯(1984)、巴塞羅那(1992)、亞特蘭大(1996)、悉尼(2000)、雅典(2004)奧運會,普華永道便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為奧組委提供多方面的財務咨詢服務。
也正因這樣的經歷,普華永道被奧組委選中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計服務供應商”,與往屆相比,普華永道與奧運會的合作也由支持改為攜手,在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更上了一層樓。當談及北京奧組委為何青睞普華永道時,普華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告訴記者,普華永道在往屆奧運會財務咨詢方面的經驗對奧組委很有用,而普華永道在統籌國際網絡和國際資源方面的得心應手也保證了普華永道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的不辱使命。
與其他奧運贊助商相比,普華永道似乎更像一個先行軍,早在2000年就踏上了2008年奧運會的漫漫征程,盡管那時候2008年奧運會花落誰家還是個未解的懸案。申奧之前,普華永道與北京奧申委的合作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參與奧申委申報材料的編制,協助奧申委做財務、市場及相關法律稅務等方面的問題;二是2001年國際奧委會組織評估團來北京評估時,參與申辦報告在北京的陳述,并回答國際奧委會評估團的問題;三是作為申奧代表團的成員,普華永道參加了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的陳述工作。
最終,2008年奧運會選擇了北京,一切都塵埃落定后,普華永道則進入了更高負荷的奧運籌備經濟大戰。在奧運會兩項重要的工作中,都有著普華永道的聲音和身影。其一是五大場館的招投標工作,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大概需要37個,當時僅有15個,而場館的新建涉及到大量的招投標工作,如設計公司、監理公司、業主單位,以及賽后場館的運營單位的招投標,普華永道主要負責對投標人資格、能力、性價比等方面進行分析,鳥巢、五棵松場館、奧運村、國家體育館、媒體中心等五大場館的招投標工作持續大概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其二是關于奧林匹克公園土地的一級開發工作,北京土地儲備中心作為土地一級開發商,涉及到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搬遷問題,但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因此北京市政府聘請普華永道,以一家國際最大會計事事務所的公信力和信譽監督為土地的一級開發提供咨詢幫助。
如果從情感的角度度量奧運贊助商與北京奧運會的關系,相較于其他贊助商,或許普華永道要更顯得情深意濃,因為風雨兼程,從申奧城市懸而未定開始,到北京以全新的面貌為2008北京奧運會交了一份讓世界滿意的答卷,這其中,都有普華永道的親歷參與與日夜備戰。普華永道咨詢服務合伙人叢宏彬先生曾講道,“2006年底到2007年初,財務部門絕對是整個奧組委最早來和最晚走的幾個部門之一,有一次我晚上11點從奧組委出來,樓下的保安問我:‘今天怎么這么早?’”
普華永道與北京奧運的探戈之舞
普華永道是國際一流的會計師事務所,有著成熟的全球化運作經驗,主要客戶多為國際上的行業巨頭,如埃克森、IBM、強生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英國電信、福特汽車、諾基亞等公司。因此,奧運會有了普華永道的參與,將更有助于北京2008年奧運會與國際標準的無縫對接。
普華永道在財務、稅務、管理、風險等方面具有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在財務咨詢和風險預測自然能游刃有余,而普華永道所具有獨特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經驗更為其參與2008北京奧運助了一臂之力,因為舉辦奧運會涉及到交通、運輸、餐飲、服務、志愿者等各個方面財務工作,普華永道參與了多屆奧運會財務咨詢工作的經歷使其在這一方面駕輕就熟。此外,普華永道的前身是普華和永道兩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這兩家事務所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如今的普華永道已是響當當地國際品牌,選擇這樣的合作伙伴,無疑將更有助于北京奧組委實現按照國際慣例舉辦一屆有中國特色的奧運會的初衷。
當然,在參與奧運之中,普華永道也確確實實地因這份榮譽而自豪。封和平告訴記者:“參與奧運會是普華永道的社會責任,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員工感到無限自豪。百年奧運來到中國北京,我們普華永道中國作為在普華永道的歷史上第一次以供應商的身份為奧運會提供專業服務,我們員工的自豪感不言而喻,這是我們普華永道最大的收益。”
在現代的員工管理中,使員工產生因企業而榮的自豪感,將更有助于員工作為企業的共同體投入到公司的戰略發展中,從某種程度而言,與奧運會的結緣已經實現了這樣的功效。
此外,普華永道的一些員工還將以另一種身份出席2008北京奧運——作為運動員來到北京參加奧運比賽,普華永道德國稅務經理Manuela Lutze是賽艇世界冠軍,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賽艇女子四人雙漿賽冠軍,現在正在積極籌備比賽;普華永道美國審計高級顧問Léontine Tsiba是剛果女子八百米項目的全國紀錄保持者,將代表剛果角逐2008北京奧運賽場;普華永道加拿大審計顧問Nic Youngblud將作為加拿大男子水球國家隊隊員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普華永道澳大利亞審計高級顧問Mark Bellofiore將代表澳大利亞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子皮劃艇激流回旋比賽。
封和平說:“屆時我們肯定會組織普華永道的員工啦啦隊,為他們加油助威。”毋庸置疑的是,當普華永道員工決戰奧運的時候,將會把普華永道的奧運激情掀得更“HIGH”。
奧運經濟并非畢其功于一役
關于奧運經濟,輿論總習慣陷入“賺”或“賠”的二元論,以單純的贏利與否計算這一屆奧運會的得得失失,普華永道在闡述這一問題時,將其放入了更宏大的歷史時間背景中。
叢宏彬說:“看待奧運會的投入與產出,不是一個簡單的算賬的概念。我們一直都在提看待奧運會有大預算和小預算的概念。小預算,只是組織此次奧運會的組織費用,看過去幾屆奧運會,都不會有財務上的虧空。但是如果把城市的建設,也就是硬件的投入也都算入奧運會的賬中的話,用一個奧運會17天的時間怎么能背得了這樣一個龐大的投資?這樣算賬是不公平的。”
在申奧成功的七年來,北京市政府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在環保方面投入了1400億,如果想通過奧運會短短的十幾天將其填補回來,只能是天方夜譚,但這份投入所產生的改善環境的效果對于北京、對北京居民來講是長期受益的,再比如北京的地鐵,地鐵八通線歷經十幾年才修建完好,而地鐵5號線、13號線、10號線、機場快速線、奧運支線在奧運的助勢下,快馬加鞭,以較少的建設周期就投入到使用中。叢宏彬告訴記者:“任何一個負責任的經濟學家分析奧運會的投入與產出,都會認為,投入得到的價值遠遠超過投資的價值,這是毫無疑問的。”
封和平也認為:“為基礎設施而進行建設的準備是大預算,真正的舉辦費用是小預算。小預算、小賬是很好算的,但是大預算是很難算的。尤其是北京,我們要舉辦奧運會,城市基礎設施要達到奧運標準,需要大量的城市基礎建設和場館建設,需要進行巨額的投資,這些投資在短期看來是巨大的,但是以長遠發展來看,這些投資加快了城市的功能建設,收益的是整個城市和其民眾。”
習慣于為奧運經濟畫上“賺”或“賠”的表情,總會顯得有些急功近利,奧運經濟并不是一個畢其功于一役的命題,因為有些奧運收益是無法用金錢來丈量的,至少在奧運會結束之時,還很難見得分曉。
隨著奧運會的臨近,當很多的贊助商橫刀立馬奧運營銷和奧運服務的時候,普華永道卻顯得似乎不那么忙碌起來,但作為奧運經濟的最直接見證者,望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的盛大登場,回想著與奧運并肩而戰的日日夜夜,這一份氣定神閑也有了格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