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收藏、欣賞陶瓷,需要雙重的實力,即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文化知識,特別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這兩點是收藏藝術瓷的兩個充分必要條件。目前,國內一批有文化素養的“新貴”階層正逐漸成為收藏當代藝術瓷器的主要群體。
2007年,一套印有任瑞華肖像和瓷藝作品的小型張郵票在幾內亞比紹發行了。新華社發消息稱:“繼齊白石、吳昌碩等8位藝術家后,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任瑞華成為第9位登上非洲國家郵票的中國藝術家”。這套小型張郵票以“中國現代任瓷藝術——任瑞華”為主題,共收入任瑞華創作的《蝶戀花》、《歲月荷蓮》、《春》、《面相》、《大吉祥》和《睡蓮夢》等6件現代瓷藝品。這套郵票全球發行10萬套。
此前,任瓷已在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展出過。文化部曾遴選了四件現代任瓷,參加中國與墨西哥的文化交流。任瓷已走出了亞洲,走到了非洲,走向美洲,將來,也許還會走向更遠的世界。
價值體型:五六年方出一件精品
在陶瓷領域,真正能體現和代表她的身份和水準聲譽的,應該是瓷,瓷的材質細膩潔白,顯示的是冷艷陰柔之美。
人們之所以稱任瑞華教授的作品為“任瓷”,不僅是指他在景德鎮現代瓷藝創作上拓展了一個新領域,有了自己的創作特點和藝術風格,還包括他對制瓷工藝極限的成功挑戰。《歲月荷蓮》與《和(荷)之韻》等作品,坯胎制作時間漫長,工序繁復極為困難,稍不留意即前功盡棄,不知半途而廢過多少坯胎;燒煉更是碰運氣。這類作品燒造難度大,因為它在1300度的高溫下“立不住,很容易烊掉”,五六年才燒出一件稍微令人稱心的作品。此類作品的制作燒成率低得可憐。在無數次的失敗后,任瑞華硬是把幾根細泥桿支撐的《和之韻》不可思議地燒制成功了。而這其中耗費的巨大物力、財力、精力與心血傾注,只有任瑞華自己知道。
代表作品:《歲月荷蓮》
在景德鎮,大部分陶瓷藝術家是以繪畫為主,一般不會親自燒制作品。而任瑞華教授從繪畫到燒制,都是親力而為。為了他的任瓷藝術,不怕勞累、不怕失敗,拜老藝人為師學習燒窯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成為陶瓷藝術家中駕馭窯火藝術的高手。經過六年的研究試制,方成正果,成功創造了《歲月荷蓮》這件時代力作。
《歲月荷蓮》創作成功后,得到了世界各地藝術家的高度贊揚和新聞界的關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首席陶藝家溫恩·海格比教授贊譽為“像天上的行云,似地下的流水,宛如一首美妙的詩!”在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陶瓷藝術家也一致贊揚這件作品。之后,任瑞華教授連續創作了多件瓷藝精品,如《花絮飛揚》、《和之韻》、《千年滄桑》等,僅2006年一年之內就獲得部省級金獎三項、中國美協優秀獎一項,人們稱他為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界的“獲獎專業戶”。他的業績被中國中央電視臺、四川、大連、江西等多家電視臺介紹。
任瑞華:
畢業于江西師范學院藝術系,在景德鎮陶瓷學院任教四十余年。
1969年創作了油畫《八角樓的曙光》。曾作為大型紀錄片《井岡山》的主題畫面被反復播映。
1997年出版的專著《人體素描旋轉觀察速成畫法》,被權威評價為“在中國的陶藝學上第一個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出的‘旋轉’的理論”。這部專著,在“面向新世紀文化藝術創作研討會”上,因其理論創見榮獲中國作協文藝報社頒發的一等獎。
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1988年,師從著名雕塑家錢紹武數授。把握了雕塑藝術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手段,同時充分掌握了陶瓷原料、色料、色釉的特性。能夠嫻熟地運用瓷泥造型的豐富表現力。比較自如地駕馭“火的藝術”。
之后,瓷藝《渴》、《古老的痕跡》在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獲中國工藝美術優秀獎;現代瓷藝《千年滄桑》獲第六屆中國民族民間工藝品、禮品、收藏品交易博覽會金獎;《歲月荷蓮》獲2005年第三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工藝美術家書畫家作品聯展金獎。
2008年,任教授向中國殘奧會組委會捐贈了價值一百多萬的瓷藝作品,這大概在陶瓷藝術界的慈善義舉上是個空前紀錄。





任瑞華作品市場價格幅度
(瓷藝主題作品)
1998年1萬元
2002年5萬元
2004年14萬元
2006年30萬元
2007年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