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誰也不相信,短短6年時間,可以改變1億多人的溝通習慣。馬化騰卻做到了。
1993年,畢業于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馬化騰選擇了自己的專業本行,到深圳潤訊做尋呼軟件開發工作。工作之余,這個文靜的年輕人最大的愛好就是上網。由于職業習慣,他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國推出一種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于一體的軟件。1998年11月,馬化騰利用炒股所得的資金與大學同學張志東注冊了自己的公司——騰訊。
公司創建3個月后,馬化騰和他的同事們終于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OICQ,這就是QQ的前身。當時和OICQ相似的軟件有好幾家,許多人都不看好這樣的聊天工具,因而用戶也不多。許多公司已經開始放棄這種聊天軟件了。
這讓馬化騰開始了深深的思索:是放棄,還是堅持?如果堅持,卻沒有多少市場怎么辦?后來,他通過調查發現,人們不喜歡這個聊天工具,原來是不習慣這樣的溝通方式。這也讓他看到,要想人們接受這個聊天工具,就必須培養人們這種溝通習慣??墒?,如何培養人們這種溝通習慣呢?
一次,他到菜場買菜,發現人們都喜歡到一個攤點買東西。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個攤點在開始的時候,以比其他攤點便宜的價格出售蔬菜,后來菜價并不比別的攤點便宜,人們還是喜歡到這里。因為人們已經養成了到這里購買的習慣。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1999年6月,馬化騰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QQ放到互聯網上讓用戶免費使用。讓馬化騰沒有料到的是,不到一年就發展了500萬用戶。巨大的用戶群讓許多人看到了QQ的希望,IDG和盈科數碼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利用這筆資金,馬化騰給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從而能發展更多的用戶。不到幾年的時間。用戶發展到1億戶,隨著用戶越來越多,用的時間越來越長,QQ聊天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一種溝通習慣,很多人再也離不開它。
馬化騰發現時機成熟了,在他的努力下,已經培育出一個巨大的市場。于是他把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搬到了QQ上,還找來了諾基亞和耐克等國際知名公司。把這些公司的最新款產品放到網上,讓用戶下載。所有注冊用戶都可以得到他們一如既往的免費服務,以滿足其即時通信需求,而想享受到更具誘惑力的體驗性增值服務,就必須付出相應的費用。
經過多年的接觸,QQ已經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很快就有超過40%的用戶開始嘗試購買。騰訊因此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回報。到2004年前三季度,騰訊盈利達3,28億元。馬化騰被美國《時代周刊和有線新聞網(CNN)評選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人士之一。
馬化騰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功?他的—位朋友說:為了成功,很多人都在等待、尋找市場,甚至還有人抱怨沒有市場,可是,我們為什么不能學會創造市場呢?很多時候,創造市場比尋找市場更重要。市場是這樣,其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