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報復行為,動物有報復行為,這都不足為奇,然而,植物也會“尋機報復”,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但又確實存在。
一種叫“庫杜”的非洲羚羊,放牧在南非的幾處觀賞牧場里,可是沒過多久,它們便接二連三地相繼死去。這是怎么回事呢?
為了尋找原因,有關科學家來到牧場。對周圍環境進行觀察,并做了一些試驗,發現羚羊之死,是緣于這里的一種叫金合歡樹的報復行為。
原來是羚羊啃吃了金合歡樹葉而惹了“禍”。這種樹受傷害時立即施放一種毒氣,飄向其他樹葉。得到警報的其他金合歡樹葉便迅速做出反應,產生出含毒的丹寧酸。當羚羊津津有味地吃金合歡樹葉時,也吃進了丹寧酸,自然用不了多久便死去了。
秘魯千多拉斯山里生長著一種不到半米高、有如臉盆大小的野花,每朵花都有5個花瓣,每個花瓣的邊緣上生滿了尖刺,你不去碰它倒也相安無事,但如果你碰它一下,它的花瓣便會猛地飛彈開來傷人,輕者讓你流血,重者則會留下永久的疤痕。
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上有一種樹,形狀似一棵巨大的菠蘿,高約3米,樹干呈圓筒狀,枝條如蛇,當地人稱為“蛇樹”。這種樹極為敏感,一旦有人碰到樹枝,便很快被它纏住,輕則脫皮,重則有生命之虞。
我國云南省有一種屬于山茶科的樹,叫黑德木,如果有人劈它一斧或砍它一刀,黑德木即刻“勃然大怒”,傷口處發出像自行車內胎漏氣般的“突、突”聲,聲音可持續四五分鐘。讓人毛骨悚然。當地人說這是黑德木對侵略者發出的強烈“抗議”!
而一種名叫“布爾塞拉”的樹,則會借助于“射擊”來保衛自己。這種樹生長在中美洲,如果有個喜好攀折花木的人,不經意間從它的樹枝上摘下一朵花或一片葉子,那么就有好瞧的了——樹葉的斷口處,即刻會噴射出一種令人討厭的粘性液體,濺得你一身都是。這種噴射可以持續3~4秒,射距達15厘米。經過化驗得知,這種粘性液體是一種名叫萜烯的化合物,它遍布于枝、葉的樹枝管道中,形成一個高壓網道,隨時準備“捍衛”自己。
在印尼布敦島西部森林,有一種被稱為“飛鳥殺手”的彈樹。在它樹枝干交叉的枝苞上,會生成鉤狀的樹枝,鉤尖倒勾在枝干交叉處另一苞上,形成牽拉。特別是四月,由于樹上花苞開始吐蕊放香,鉤尖一觸即發,如果飛鳥禁不住花香的誘惑,只要一碰上花朵,被繃緊的鉤尖即產生強烈的彈力,使鳥兒當即斃命。
也有一些植物的報復行為雖不那么直觀和轟轟烈烈,但也足以讓那些敢于冒犯自己的入侵者刻骨銘心,甚至命喪黃泉。
臭蟲爬上蠶豆葉面時,會被葉面上鋒利的鉤狀毛纏住,無法前進,也無法撤退,直至饑餓而死,棉花植株的軟毛能對抗蟬的侵犯,大豆的針毛能防御蠶豆甲蟲的進攻,多毛品種小麥比少毛品種更不易讓葉甲蟲的成蟲產卵或被其幼蟲食用……
有的植物,如紫杉的葉子和某些蕨類植物,含蛻皮激素或類似蛻皮激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被昆蟲取食后,不是早日蛻皮就是永遠呈幼體,成不了成蟲,無法繁殖后代,從而斷子絕孫。
有一種叫西波洛斯的植物,能夠產生一種使昆蟲蛻皮的激素,而這種植物制造出的高濃度激素,使侵害它的蝗蟲雖然能夠蛻皮,但翅膀扭曲或者卵無法完全發育。
還有一些植物,如果它某一部分有病毒或真菌入侵,整個植株就會感受到,防御系統亦會在此時發揮作用。譬如,植物細胞中的液泡可以儲存一些有毒的物質,由于外界刺激,會使這些毒物破泡而出,令入侵者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