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也稱點字、凸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透過點字板、點字機、點字打印機等在紙張上制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一般每一個方塊的點字是由六點組成。
它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Louis Braille)——也有人翻譯為布萊葉——于1824年創(chuàng)造的,故國際上通稱盲文為“布萊葉(Braille)”。
布萊葉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里,他3歲那年在玩弄小刀時不慎失手,刺傷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布萊葉的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yǎng)。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后來又送他到村里的小學讀書。
1819年,布萊葉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盲生的課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shù)量很少,大部分課程全靠老師口授。布萊葉學習刻苦、成績好、求知欲強,但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他由此意識到,必須創(chuàng)造一種容易摸讀和書寫的盲文,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821年的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范一種“發(fā)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是專為夜間作戰(zhàn)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lián)絡而創(chuàng)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葉聽完這個報告后,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盲文……”
此后,布萊葉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用什么樣的寫字工具?點距應多大……
1824年,剛滿16周歲的布萊葉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fā)。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么有意思的6個點啊!經(jīng)過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guī)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
但布萊葉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葉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葉又把修改后的盲文方案提交給法國學術研究院的教授們,請他們評價,但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否定的。
布萊葉從盲人學校畢業(yè)后,一直留校任教。盡管他工作繁重,健康狀況不佳,又遭遇很大挫折,但他并不氣餒。由于他的盲文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既便于摸讀,又便于書寫,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校里不準學,他們就在校外偷偷地跟布萊葉學,并義務為他作宣傳。
1829年,布萊葉在原有方案的基礎上加入了數(shù)學符號和音樂符號。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葉盲文讀物。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的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
布萊葉盲文由63個編碼字符組成,每一個字符由1~6個突起的點兒安排在一個有6個點位的長方形里。為了確認63個不同的點式或盲文字符,數(shù)點位時是左起自上而下1-2-3,然后右起自上而下4-5-6。這些凸起在厚紙上的盲文,可以用手指輕輕摸讀。《布萊葉字符表》可以表明每個字符的構成及它的最簡單的意義。手寫盲文則首先要備一個金屬或塑料制成的盲文字板和專用的椎筆。把紙放在字板中間,用鐵筆頭把紙壓到下層板上的小窩里,或成凸點,或成浮雕狀,按布萊葉字符從右向左寫;把紙翻過來,點就朝上,從左往右讀。布萊葉盲文也可用特制的機器造出。中國于1953年公布的新盲字,屬拼音制,就借鑒了布萊葉浮雕六點制。
1851年12月,這位年輕的發(fā)明家終于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的一個女學生在一次盛大的音樂會上演奏鋼琴。
一個雙目失明的盲女,竟有如此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令觀眾大為驚嘆!他們紛紛要求她介紹學習鋼琴的經(jīng)過。并傳閱擱在鋼琴上的盲文樂譜。而這位女學生則將自己的成就完全歸功于她的老師布萊葉,她把他怎樣創(chuàng)造盲文,又怎樣耐心地教她,以及這種盲文至今尚未被學校當局所采用的清情況一一講了出來,令大家深受感動。第二天,巴黎報紙上詳細登載了這則消息。巴黎皇家盲人學校迫于社會輿論,不得不采用了布萊葉的盲文。
1852年1月,消息傳到布萊葉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終于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即去世,年僅43歲。
布萊葉逝世后,他發(fā)明的6點制盲文逐漸為世人所承認。1887年,布萊葉的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chuàng)造者,1895年,人們將他的姓——布萊葉,作為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
知識鏈接:
漢語盲文基礎知識
布萊葉盲文于1874年傳入中國,由英國傳教士與中國盲人合作,按照不同地域的方言先后制定了以《康熙字典》的音序為基礎的“康熙盲字”(我國最早使用的通用漢語盲文)、用漢語拼音方法拼寫閩南話的“福州盲字”、以南京官話拼寫的“心目克明盲字”,及廣州話、客家話等方言的盲字。其中,康熙盲字,俗稱408,是一種代碼性質的盲字,以兩方盲符的排列組合,組成408個號碼,代表漢語的408個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按一定規(guī)律變換其圖形可以表示四聲。“心目克明盲字\"20世紀初流行于除東北以外的地區(qū)。它以南京音為標準,有18個聲母、36個韻母,聲韻雙拼為一個音節(jié),再加上另一個盲符標調。
現(xiàn)在我們國家使用的普通話的盲文有兩種,雙拼和現(xiàn)行,現(xiàn)行使用的時間長,也被人們稱作舊盲文,由于各種原因現(xiàn)在兩種盲文同時存在,但是為了交流方便,建議先學舊盲文,也就是現(xiàn)行盲文,因為使用的人比較多。
盲文的組成是以“方”為單位的,也就是類似英文的字母為單位一樣,一個漢字由若干個方組成。書寫的規(guī)則就是按照漢字的拼音來書寫。我們書寫的次序比較特殊。是反寫正讀的,也就是從右向左寫。這樣才能夠使讀的時候保證從左向右讀,因為要從紙的背面扎一些點,然后從正面來摸讀的。
每個方的組成是六個點,至于具體書寫工具,就是現(xiàn)成的筆和字板,板上有現(xiàn)成的方,紙在下面可以用筆打上點。
讀的時候,排列順序規(guī)則是這樣的,左上是第一點,左中是第二點,左下是第三點,右上是第四點,右中是第五點,右下是第六點。排列順序如下:
14
25
36
但寫的時候要反過來的,上下不變,左右互換,右上是第一點,左上是第四,左下是第六點。
下面是盲文的點位代表的不同的字母,也就是拼音了。比如“華”這個字,應該書寫成兩個方的,聲母是h,韻母是ua,這樣書寫成盲文是:125點,123456點。華網(wǎng)首頁有就有盲文,有興趣了解盲文的可去看看。盲文還有很多拼寫規(guī)則,比如“知”這個字,是不需要寫韻母的,這里不同于漢語拼音中的拼寫規(guī)則。當然“啊”這個字也不需要聲母的。
盲文一般來說不標聲調的,是靠上下文的意思來判斷。當然有時候也標,這個全看你的熟練程度了。還要注意空方的問題,就是每個字之間要空一方,如“華夏盲人網(wǎng)”須表示成“華夏盲人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