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州大學遺傳學家近日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延長有機生物體的壽命的方法,使人類可以活到800歲。科學家稱,他們已經成功地將面包酵母菌的生命延長了10倍,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將這種方法用于延長人類生命。
據報道,這種方法是將兩種人類基因結合,并減少人體卡路里攝取量(調節飲食),這種方法的人體測試甚至已經在厄瓜多爾開始進行。
據公共科學圖書館詳細報道稱,南加州大學該項目負責人沃特·隆哥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創造出了這種酵母菌,并且這種酵母菌能生存800年而無明顯副作用。
這個很重要的發現,將會實現通過人類飲食調整和遺傳學變化,使科學家更接近控制和掌握所有關系到人類生存與健康的細胞組織,達到延長生命的目的。這個方法的發現是一個基礎,將會開啟人類改造生命的大門。
面包酵母菌是用于研究有機體分子變化和基因組成最好的研究媒介。近幾年來科學家對酵母菌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基因,特別是發現了一些控制衰老和疾病的基因,而且有些基因都已經在小鼠及其他哺乳動物身上試驗成功。可以說研究酵母菌是遺傳學家探索生命奧秘的最好工具。
隆哥的研究小組計劃進一步研究壽命延長所帶來的影響和副作用。因為生命的延長會涉及到很多因素,而且這種方法是不是能夠抵抗各種細菌和疾病都不太清楚。最令人擔心的是:細胞和基因都存在突變的可能性,據稱,在厄瓜多爾進行人體測試的部分基因已經發生了突變。
目前,這種延長生命的方法對人類倫理上的影響也還需要評估和研究,甚至有專家指出:人類生命如果獲得延長,將會影響人類世界的經濟發展。
可安全穿越大氣層的紙飛機
日本折紙飛機協會和一家研究小組2008年1月17日在東京大學的高超音速風洞內進行了折紙飛機的耐熱性能和強度檢驗,驗證了折紙飛機的耐久性能。
該紙飛機全長8厘米,經過耐熱處理,制成航天飛機形狀,在7馬赫的高速氣流內模擬從宇宙空間向地球的下降過程。實驗證明,紙飛機經受了下降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和熱量。紙飛機飛行試驗成功意味著能夠開發出新型材料的宇宙空間飛行物。
航天飛機等航天器返回地球時的速度會達到20馬赫,即音速的20倍,會因空氣摩擦產生高溫,因此必須粘貼耐熱隔離層等特殊材料才能經受返回大氣層所產生的高熱。而折紙飛機愛好者以及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紙飛機比較輕,降落的速度也沒那么快,因此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完全有可能不被燒毀。
據悉,日本折紙飛機愛好者將和東京大學研究人員以及航天機構合作,從國際空間站放飛紙飛機,讓它“安全”穿越大氣層降落到地球。由于不能控制紙飛機的降落地點,希望屆時撿到紙飛機的人能通知他們。
水下伐木機器人
由于興建大壩等原因,幾十年來,全世界有大約3億棵樹木被淹沒在水下,白白浪費了。但是揮舞著鏈鋸的SAWFISH水下機器人能潛入300米深的水下采伐樹木。它一次潛水就能采伐50棵樹,而且還不會破壞生態系統。
在工作時,SAWFISH通過纜索系在駁船上,利用遙控進行控制。它會用自己1.5米長的鉗子牢牢抓住樹木,給樹木系上充氣氣囊,然后用1.35長的鋸子在幾秒鐘之內鋸倒一棵樹。被鋸倒的樹木在氣囊的作用下,優雅地浮上水面。
第一個投入商業應用的SAWFISH水下機器人去年年底在英國一個湖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6個月內它從湖底伐上來6000棵樹木。
高科技風箏拉動貨輪遠航
全球第一艘用風箏拉動的貨輪“白鯨天帆號”于2008年1月15日由德國漢堡市起航,將橫渡大西洋駛往休斯敦。懸在貨輪上方的巨型高科技風箏吃飽了風,提供輔助動力,風力最理想的狀況下最高可省下一半的燃料。“天帆”既節約能源、也可減少污染,如果此行成功,將開啟科技帆船新時代。
據報道,研發出天帆風力系統的漢堡市“天帆”公司和不萊梅港的“白鯨”輪船公司合作,在132米的“白鯨天帆號”上安裝超輕合成纖維巨型風箏,可上升至300米高空,把風力和風向輸入船上的計算機,指揮風箏沿圍繞貨輪的軌道移動,由不同方向拉動貨輪,減少輪船的引擎負荷。
進入20世紀后,以風為動力的帆船因為不可靠而被視為落伍。不同于以往帆船的帆,安裝在船身,天帆把帆送上天,發明天帆的德國工程師瑞格說:“天帆的優點是可利用上層最穩定而強勁的風力。”
他表示,全球目前登記的10萬艘輪船有6萬艘可加裝天帆,包括貨柜輪、油輪在內,根據風力狀況可節省10%至35%的燃料,風力最理想的短期間甚至可節省50%的燃料。
在原油價格一路上漲的壓力下,能夠利用不花錢的風力為替代能源的確是好消息,以“白鯨天帆號”來說,只要一天省下20%燃料,就是1600美元。天帆公司已接到不少訂單,包括拖網漁船和超級游艇,預計2015年將有1500艘船使用“天帆”。
以變色甲蟲原理造變色汽車
據美國《探索》雜志報道,科學家發現,巴拿馬塞羅加萊拉山峰附近的一種金色甲蟲能在2分鐘之內變成磚紅色。雖然有的甲蟲也會根據溫度等外界環境改變顏色,但是,這種巴拿馬的龜甲蟲是為數很少的以控制自身顏色變化而聞名的生物之一。那么,這種甲蟲變色的秘密是什么?科學家最近發現,這種甲蟲能改變自己外骨骼內的體液流動狀況。
甲蟲變色的關鍵在于外骨骼的光線反射方式,它的外骨骼有20到40層次,當波長不同的光線從多層骨骼反射出來,這種甲蟲就呈現通常的金色,此時,多層骨骼內有毛孔的部分就會變濕。當甲蟲的外骨骼干燥,光線不再均勻反射的時候,它富有光澤、金色鏡面似的效果就不存在了。相反,光線從多層骨骼以這種方式反射出來的時候,它的外殼就變成了半透明狀,下面顯現紅色。研究人員不知道動物改變顏色的目的。他們懷疑,可能是為了模仿有毒昆蟲嚇退敵人。
研究這種甲蟲的比利時納米爾大學的物理學家讓·珀爾·維格納倫說:“這種甲蟲告訴了我們,研發因濕度改變而變色的材料的可能性,例如,當土壤干透時,花盆變化顏色提出警告,使用水漬而不是粉筆的黑板,可通過熱脈沖擦干凈。甚至還可以研制出在雨天改變顏色的汽車。”
用思維控制機器人
據科學界的權威報道,思維控制技術在2007年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如“用思維玩游戲”、“用思維控制的輪椅”以及“用思維控制的機械手”。
如今,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學生開發出了一套全新的系統,可以讓使用者通過思維來控制機器人抓取并搬運物體。
其具體操作原理是這樣的,在操作者的頭皮上嵌上靈敏的傳感器,另一端和電腦連接,電腦再發出特殊的波來探制機器人。就這樣,操作者一旦用思維發出某種行動命令,則會通過頭上的傳感器傳送給電腦,再由電腦發出特殊的命令使機器人接受,機器人接到信號后則開始完成合種操作。
這種用思維控制機器人的技術一旦成熟,將會使機器人的制作和運用技術邁進跳躍性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