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都潛藏著對浩瀚海洋的畏懼。盡管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后,有無數的船只航行在大洋之上,但直到今天,仍然有兩個海域令航海者們談之色變,其中一個是盡人皆知的“魔鬼百慕大”,而另一個的名氣雖沒有前一個大,但它的“殺傷力”卻絕不遜于前者。在這里,船只神秘失蹤、潛艇一去不回……讓這片海域冠上了“最接近死亡的魔鬼海域”和“幽深的藍色墓穴”。它就是尚不為人所知的——
日本龍三角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數巨輪在日本以南空曠清冷的海面上神秘失蹤,它們中的大多數在失蹤前沒能發出求救訊號,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解答它們失蹤后的相關命運。若在地圖上標出這片海域的范圍,它恰恰是一個與百慕大極為相似的三角區域,這就是令人恐懼的日本龍三角。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但在“深入虎穴”進行科考之前,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片恐怖海域的斑斑劣跡。
稍作統計,2000年來,共有100多萬艘船消失在在這片深藍色的水下!
“德拜夏爾號”的不歸路
1980年9月8日,相當于泰坦尼克號兩倍大小的巨輪德拜夏爾號裝載著15萬噸鐵礦石,來到了距離日本沖繩海岸200海里的地方。這艘美國巨輪的設計堪稱完美,已在海上航行了4年。正是機械狀況最為理想的時期。
這時,船遇上了颶風。但船長對此并不擔心,在他眼里像德拜夏爾號這樣巨大并且設計精良的貨輪,對付這種天氣應該毫無問題??墒?,岸上的人們在接到了船長發出的最后一條消息——我們正在與每小時100公里的狂風和9米高的巨浪搏斗后,德拜夏爾號及全體船員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組觸日驚心的數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日交戰雙方的潛水艇同樣在這里遭遇了厄運。據美軍統計:在此執行任務或路經此處的美軍潛艇中,有1/5因非戰斗因素失蹤,總數達52艘之多。
二戰后期,為了奪取海上優勢,美國海軍第38航母特遣隊對日本的神風突擊隊發起了三天三夜的狂轟濫炸。正當艦隊重新補充燃料,準備再戰的時候,強大的颶風和18米高的惡浪襲擊下,美軍16艘艦船遭到嚴重破壞、200多架飛機從航母上被掀到了海里、765名美軍水兵遇難。這是美國海軍在20世紀所遭遇的最嚴重的自然災難。
2002年1月,一艘中國貨船林杰號及船上19名船員,在日本長崎港外的海面上突然就消失了。沒有求救呼叫,也沒找著殘骸,貨船就仿佛在人間蒸發了,人們無法知道他們遭遇了什么。
壯士一去不復還
由于日本龍三角海域頻發眾多神。奇海難事故,使它贏得了一個“太平洋中的百慕大三角”的惡名。對此,日本海防機構每年平均要發布發生在日本周圍海域約2500件海事事故報告。鑒于在這里搜尋一艘失蹤的船要比從干草堆中找出一根針還要困難得多的實際情況,使得大部分的官方報告只能將事故原因歸于“自然的力量”,而就此終止調查。然而,眾多遇難船員的家人絕對不希望他們的親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走進黑暗,他們需要更加詳盡、更加合理的解釋。
1952年9月23日,多名科學家搭乘一艘日本海防研究艦前往龍三角區域研究那里的暗礁,目的是監控海底的異常活動以從這一角度來解開沉船之謎。
該艦在離港后,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航行速度,按理說用這種速度只需一天時間就能到達研究海域。然而,在接下來的3天中信號全無。于是水上安全廳對外宣布了這艘海防研究艦失蹤的消息。當搜救船只趕到這片海域時,只找到了一些殘骸和碎片,但是沒有一塊碎片上刻著船只的名稱,也沒有一個生還者能夠講述他們的遭遇……
假設不等于真相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由于實地考察有一定的條件局限性和較大的風險性,因此五花八門的猜測便紛紛出臺了。
流傳最久的是海洋怪獸興風作浪的傳說,但在當代科技面前這一假設已漸漸褪色。
磁偏角現象使航行中的船只迷航甚至失蹤的假設也難以成立。因為磁偏角存在于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并不是日本龍三角所特有。故它不可能簡單地成為擁有現代化設備的船只迷航和沉沒的原因。
颶風說。據海洋專家觀測,強大的颶風經常在日本龍三角的海域中醞釀,這片不幸的海域是颶風的制造工廠,其溫暖的水流每年可以制造30起致命的風暴。但是,當今大型的現代化船舶是按照能抵御最壞情況的標準制造的,按理說僅憑一場颶風并不能擊沉它們。
還有人認為是外星人所為。1980年8月18日,原蘇聯的烏拉基米爾號船在完成任務后從日本沿海返航途中。一位隨船教授突然發現一個不明物體從海底沖了上來。這件物體呈圓筒狀,能夠發出耀眼的藍光,當它滑過船只時將船的一片區域烤得焦黑。這個來歷不明的物體環繞輪船數分鐘以后,與它的出現一樣突兀,又驟然消失在海洋中。這位教授認為如此怪異的東西絕非地球所有。于是人們開始猜想這些在日本龍三角發生的奇怪事件是否是外星人所為。
人們似乎總愿意相信外星生命一定降臨過地球,動用外星人似乎是解釋世界上任何難解或未解之謎最簡單的方式,一切現在所不能理解或無法解釋的現象都可以由外星人作出簡單的回答。
但這畢竟是假設。
可喜的發現
在多種科研途徑中,日本科學家采取了試圖從研究海底世界這一層面來解釋海難事故的方法。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向這片魔鬼海的黑暗之處投放了一些深海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可以到達世界大洋最深的底部。海洋科學家們在黑暗的深海花費了大量時間,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看不見的世界。科學家們發現:在日本龍三角西部的深海區,巖漿具有隨時沖破薄弱地殼的威脅。這種事情的發生毫無先兆,其威力之巨足夠穿透海面,而且轉瞬之間它又可平息下來,卻不會留下任何證據。
當大洋板塊發生地震時,超聲波達到海面表層,形成海嘯。海嘯引發的巨浪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800公里以上,這是任何堅固的船只都經受不起的。此外,毀滅性的巨大海嘯在廣闊的洋面上生成海浪時,浪高只有1米或者更低的高度,這種在大洋中所發生的緩慢的浪潮起伏是不會被過往船只察覺的,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大約在20分鐘至1個小時后,災難就開始降臨。如果在海嘯發生時又正好趕上颶風,那么遇難船只甭說自救,就連呼救的時間可能都沒有。
殊途同歸,印證結論
在上述科考工作進行的同時,另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尋找失事巨輪德拜夏爾號。來對失事原因進行研究,以揭示這片海域的秘密。
大衛·莫恩是一名失事船只搜尋專家,在確定沉船地點方面業績輝煌,同時,他始終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從純科學技術的角度進行研究,給出答案。
1994年7月,由大衛·莫恩率領的海洋科技探險隊向這片海域進發,他們堅信可以揭開事實的真相。當時,他們全部的希望只懸于一條渺茫的線索——德拜夏爾號失蹤的時候,搜救飛機曾經報告說,在它最后出現的不遠處發現了油漬。但誰也不能確定,油漬是在沉船的正上方,還是漂移了10英里、50英里或100英里?
考察隊利用了平面掃描聲納、潛水機器人等先進設備,經過長時間的搜尋,最終在水下約4000米的海床上找到了一堆變形的金屬,接著考察隊又從附近找到了金屬,接著考察隊又從附近找到了發光的鐵礦石。由于知道當年德拜夏爾號運載的就是鐵礦石,通過這條線索,人們從而推斷變形的金屬就是目標物——德拜夏爾號的殘骸。
通過對探測器傳輸回來的圖片資料的研究,人們終于找到了沉船的答案:當年德拜夏爾號行駛到這片海域時就遇到了颶風,但像德拜夏爾號這樣的巨輪應該可以抵御最大的颶風,但這時又突然發生了海嘯,海嘯形成的兩個涌浪將鋼鐵之軀的德拜夏爾號架了起來,于是懸空的德拜夏爾號被拋向海面時,被自己的重力壓成了三段!巨浪進艙,致使整艘巨輪快速下沉,下沉的速度之快使得船員們沒有任何逃生的機會。
此外,巨輪在下沉過程中隨著海水壓力的增大,被擠壓變形,最后沉到海床上時已變為一堆扭曲的鋼鐵。
這一建立在科學論證基礎上的結論,似乎可以揭開日本龍三角神秘的面紗了,但是,迄今為止,人們依然無法知道,在浩瀚的大洋之下,到底還隱藏著多少秘密等待著人們去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