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前段時間有讀者打電話過來說他們家鄉有很多的紅薯,一般都喂豬了,沒什么經濟價值,很可惜。所以他想做紅薯淀粉加工,但對這個行業的情況又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要投資多少錢,也不清楚具體的流程,因此編輯部特地選編了這篇文章來解答讀者的疑問。
一、設備投資(可任選1套)
1、磨漿(粉碎或刨絲)分離兩體一套設備。該機具有產量高,渣、漿分離率高等優點。①420型粉碎機。每小時加工鮮薯1噸左右,動力7.5千瓦,分離部分采用F-210型螺旋推動式過濾機(產量1.5噸/小時,動力4千瓦),兩部分(帶混漿泵一臺),不帶電機。該過濾機可3次分離,效果好,粉渣含水量低。②破碎推進細磨磨漿機(國家專利產品)。1小時加工鮮薯1.2-1.5噸(薯干或豆類400公斤),動力5.5千瓦,不帶電機。分離部分配備化式分離機,動力3千瓦,不帶電機2000元左右。該機較傳統石磨產量提高1倍以上,而節能省電50%。
2、磨漿(粉碎或刨絲)分離一體化設備。該機體積小,占地少,價格低;缺點是產量、分離率較低。①錘片式粉碎分離機。如6SF-400型磨漿分離機1臺,1小時加工鮮薯700-800公斤,電機功率5.5千瓦,不帶電機。該機不怕石頭,使用壽命長。②刨絲分離一體機。如GD-Y-1388型淘洗式薯類制粉機,每小時加工鮮薯750-1000公斤,動力4.5千瓦,不帶電機。
二、其它投資
1、按日產8-10個小時加工8-10噸鮮薯設計。沉淀池5個或4個,其中大池5m3(2.3×2.3×1.0),小池4m3(2.0×2.0×1.0)。
2、水泵(小型)1臺。
3、水管、電料、屋頂盛水池(代水塔)配套費用約200元。
4、吊濾布20塊、大小水盆4個及其他物品。包括以上設備投資共計5000元-7000元。
三、加工場地
在距水源電源近、排水方便的地方選取60平方米做為加工場地。水源是從房頂上的小水池由塑料管導入機器內。
四、效益分析
由3-4人操作,8小時可加工鮮薯6000-8000公斤,生產干淀粉1500公斤左右。一般薯渣的價值比加工用的水、電、人工費還高出一倍以上。以現行市場價計算,高淀粉甘薯收購價0.3元/公斤,其出粉率可達20%,即5-5.5公斤鮮薯生產1公斤鮮薯可獲凈利0.1元。4人操作每班可加工8000公斤鮮薯,1天獲凈利800元左右。據調查,農戶一季可加工30-40天,一戶凈增加2-3萬元。
五、淀粉的加工技術要點
1、選料。選用當地高淀粉品種,如豫薯7號、梅營1號、平薯3號、脫毒徐薯18、豫薯8號等,且無病斑、無霉爛、無變質的薯塊,揀出雜物。
2、清洗。分浸泡、淘洗和清洗三個池水可循環使用,至少用水池2個,先把薯塊在第一個池里浸泡20-30分鐘,然后用木棍不斷攪動摩擦,去掉薯塊上的泥土,個別薯塊不凈時用手清洗。洗后把薯塊翻入第二個池內,用清水洗掉表層濁水,撈出備用。
3、打漿、分離、沉淀。進料口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以此提高淀粉提取率。第一次機械分離時籮篩為80目,第二次細濾120-160目。細濾也可在打漿分離出漿口處放一個用木框制的細篩,細渣多了再換個細篩。細濾后漿水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除第一池4-5立方米沉淀10個小時以上,留作發酵用外,其余池沉淀5-6小時,放掉清液,清除表層雜質后再注滿粉水,沉淀結束后起出淀粉轉入發酵池中。
4、發酵。將第一次沉淀的淀粉集中在發酵池中,兌入與濕淀粉體積相當的頭漿和二合漿的混合液,pH值調到5.6-6.2,攪勻發酵10個小時,再攪動一次,使其充分發酵,待24小時左右后,即發酵結束。
5、清洗、沉淀、干燥。發酵結束后,將清液(二合漿)轉移到另一發酵池中,以備下批發酵用。去掉黃粉(油粉)單獨留作它用,下部淀粉經轉池,除掉泥砂,加清水2倍清洗攪勻,沉淀10個小時后,裝吊包瀝凈晾干,即為成品。也可直接利用濕淀粉加工,不經吊濾轉到貯粉池內,上面保持水層15-20厘米深,隔10天左右,待上層水還沒產生酸味時,及時換一次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