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哲
喬基是一位來自新西蘭的留學生,他是被中國的漢字所吸引才來中國留學的。在他眼里,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
認識喬基后不久,我就發現這個新西蘭人有個習慣:喜歡鼓掌。記得有一次上現代漢語課,老師講完課后,剛合上教科書,就聽見“啪啪”的鼓掌聲。循聲望去,全班同學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同桌喬基臉上。看到大家都在看他,喬基停止了鼓掌,一臉尷尬的表情。平白無故,鼓什么掌呢?下課后,我問喬基為什么要鼓掌。他用生硬的漢語反問我:“為什么你們不為老師鼓掌?難道不應該為老師鼓掌嗎?”我一時語塞,回答不上來,心想,也許這是新西蘭人的習慣吧,在老師講完課后,學生鼓掌以表示對老師的感謝。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發現,自己的猜測是不正確的。鼓掌仿佛成了喬基的怪癖,每次老師講完課,他都要鼓掌,他一鼓掌,全班同學不得不跟著鼓掌;有同學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回答完畢,不論回答是否正確,喬基也給予掌聲;在操場上,看到早起背英語的同學,他會鼓掌;看到清潔工在宿舍樓走廊里打掃衛生,他也鼓掌……總之,該鼓掌的時候他鼓掌,而在我們看來根本不該鼓掌的時候他也鼓掌。有同學開玩笑說,幸虧喬基是個外國人,要是中國人,肯定會因為鼓掌引起矛盾,至少早就被人譏為“神經病”了。
作為喬基的同桌,我覺得我有義務幫助喬基更深入了解中國人的一些習慣和行為,幫助他改掉動不動就鼓掌的“毛病”,以便更好地融入集體中去。于是,在一次去逛街的路上,我問喬基:“你怎么那么喜歡鼓掌,是不是你們新西蘭人喜歡用掌聲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不是,我鼓掌是因為想做一個高尚的人。”喬基說。我愣了一下,然后問他:“鼓掌和高尚有什么聯系?”
“你是中國人,你不知道嗎?”喬基一臉困惑。
“我們中國人在一些場合鼓掌是禮節的表示,比如欣賞完別人的表演、在別人講話結束后,這時給予掌聲是對別人的尊重,是基本的禮節,談不上高尚不高尚。”我解釋說。
“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漢字,你們中國人的祖先真偉大,發明了漢字,幾乎每一個字里都有道理和智慧。你看,‘掌字不是這樣寫的嗎?”喬基說著,從口袋里掏出筆來,在自己的掌心里寫了個“掌”字。“你看,下面是一個‘手,上面是一個‘尚,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讀‘掌,不就是說‘高尚在‘手上,為別人鼓掌是一種高尚的表現嗎?”喬基很認真地說。
我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外國人竟然能這樣理解中國的一個漢字,并給出自己的解釋和看法。我看著喬基手心里的那個“掌”字,情不自禁地為他鼓起掌來。
這是我聽到的對高尚最簡單的解釋。
(摘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