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舍地面用水泥鋪設,堅固耐用,便于清掃和沖刷,被廣泛地采用。但在養(yǎng)豬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弊端,若不采取相應措施,容易影響效益。
一、易引起豬的礦物質(zhì)缺乏。豬有拱食泥土的習性,可從中獲取必要的礦物質(zhì),以滿足其正常的生長發(fā)育需要。但是,堅固的水泥地面,隔絕了豬與泥土的接觸,豬不能從泥土中獲取礦物質(zhì),容易造成礦物質(zhì)缺乏,導致食欲下降、生長遲緩、背毛逆立無光澤。因此,在水泥地面的豬舍內(nèi)養(yǎng)豬時,要注意給豬補充鈣、磷、鈉、氯、鉀、硫、鎂、銅、鐵、錳、鈷、鋅等必要的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飼喂精飼料時要注意添加食鹽、骨粉和青飼料,也可添加1%的煤渣粉。
二、易引起哺乳仔豬的缺鐵性貧血。在仔豬體內(nèi)貯鐵量小、母豬奶水中含鐵量又低的情況下,由于堅硬的水泥地面的阻隔,哺乳仔豬不能通過拱食泥土獲得鐵,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飼養(yǎng)仔豬時應每周每頭注射一次100-200毫克的富來血或血水素、牲血素等。也可用硫酸亞鐵2.5克、硫酸銅1克溶于1000毫升清水中,過濾后給仔豬飲用。
三、易引起仔豬腹瀉。水泥地面是涼性地面,溫差變化大,仔豬臥地時腹部易受涼而發(fā)生腹瀉,會使仔豬抵抗力下降而發(fā)生多種疾病,影響其成活率。因此,在水泥地面的豬舍內(nèi)飼養(yǎng)仔豬時,應注意豬舍的保暖,在仔豬睡臥處墊一些草,并經(jīng)常翻曬或更換,保持圈舍的清潔衛(wèi)生。
泔水喂豬“八戒”
剩飯菜、米湯及瓜果皮等統(tǒng)稱泔水,是喂豬的好飼料。但如果飼喂方法不當,豬不僅長不好,而且容易得病。要想用泔水喂好豬,必須注意“八戒”。
一戒“直接飼喂”。泔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直接飼喂豬容易得傳染病,泔水在喂豬前必須煮沸消毒。
二戒“陳而不新”。泔水存放時間一長,容易腐敗變質(zhì),尤其在夏天,因此,泔水喂豬要做到喂“新”不喂“陳。”
三戒“單獨飼喂”。泔水不宜單喂,應搭配較多的青料和適量的精料飼喂。
四戒“含鹽較多”。有些泔水有大量的鹽分,如直接喂豬,容易引起食鹽中毒,對含鹽分較多的泔水在喂豬前要用清水沖淡。
五戒“混有臟物”。泔水要分類收集,不要將帶土,腐爛的菜葉混在泔水中,以免降低質(zhì)量。
六戒“含有硬骨”。泔水中含有硬骨、魚刺不利于豬采食,要將其挑出。
七戒“表面浮油”。煮過稍涼的泔水,常常浮有一層油質(zhì),豬吃后容易拉稀。因此,泔水喂豬前應將浮油撇出。
八戒“飼喂過量”。泔水喂豬要注意限量,如一次性飼喂偏多,容易降低豬的食欲,影響其生長。
變廢為寶菌糠喂豬
人工培養(yǎng)蘑菇后剩下的培養(yǎng)料稱為菌糠。在北方農(nóng)村中有許多蘑菇栽培戶,習慣上把菌糠丟棄在公路兩邊的河溝里。一方面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浪費,其實菌糠是一種比較好的豬飼料。
培養(yǎng)蘑菇的培養(yǎng)料,一般是用棉籽殼、谷殼、麥秸、稻草、玉米心等原料按比例加工配制而成的。菌糠中所含營養(yǎng)成分的高低,常隨原料的種類和所培養(yǎng)的菌種不同而有不同。
蘑菇在生長過程中長出的大量菌絲體,在吸取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同時,分泌出許多酶,使培養(yǎng)基中的粗纖維分解為豬容易消化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菌絲體和酶本身就含有比較高的蛋白質(zhì),從而使菌糠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比較高。
菌糠采集后應風干或曬干,防止霉變。霉變的茵糠不能使用。將干燥的菌糠進行粉碎,即可儲藏備用。使用前3小時左右,將茵糠灑水濕潤,濕潤后。茵糠變得柔軟,易于消化。
筆者在一農(nóng)戶家試驗,用10%的茵糠代替對照組中相同比例的細米糠,其他飼料相同,育肥期四個月。實驗結果表明,飼喂茵糠組每頭豬凈增重72.57千克,日增重0.59千克,料肉比為3.08:1;對照組每頭豬凈增重61.5千克,日增重0.50千克,料肉比為3.68:1。茵糠喂豬成本低,增重快,效益高。這是因為茵糠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其糖分含量高,色、香、味俱佳,豬喜歡采食并容易消化吸收。用茵糠喂豬,添加比例以10%-20%為好,不宜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