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湖北省遠安縣農村的張楠,祖祖輩輩在山地里勞作。讀完高中,張楠原本考上了一所師范學校,卻因家里交不起學費,只得和男友來到河南許昌的農村。在這里,張楠意外地發現當地村民都在編織草帽、簍子、小筐子之類的家居用品,品種五花八門,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原材料卻是沒多大用處的麥秸稈。張楠眼睛一亮:眼下城里人都崇尚自然和綠色環保,如果把這些草編制品運到深圳,賺都市人的錢,豈不是一條生財之道嗎?
在張楠的安排下,她男友的家人很快制作了一批麥秸手工藝品,張楠還帶著村里一位精通編織的女孩攜這些工藝品跑到深圳。經過考察,她在深圳龍崗鎮以每月1萬元的租金,租下一個30多平米的店面,取名為“時尚草編”。開張第一天,張楠就賣了60多個草編包,除去成本,凈賺了800多元錢。“五一”期間,各地游客涌進深圳,“時尚草編”店的生意更是火爆。盡管雇了兩名幫手,她還是忙得連盒飯都顧不上吃。那幾天,她每天的營業額都在4000元以上,最多的一天竟超過了1萬元。“五一”一過,小店的生意頓時冷清下來。張楠往高檔寫字樓送宣傳單,在報紙上做廣告,但每天的營業額仍然徘徊在1500元上下。一天,張楠看著房頂上吊著的用彩帶編成的風鈴。突然來了靈感:對啊,用麥秸稈也可以編風鈴!她的風鈴間綴著各式草編小花,用紅線繩穿起來,每掛20~50元,不少女孩一買就是好幾個。接下來,張楠又先后推出了草編臺燈罩、首飾盒、果盤、茶墊等。更絕的是一種利用草、麻、玉米皮等材料編織的裝飾地毯,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既可做地毯,也可掛在墻上點綴居室。到2003年4月,“時尚草編”開張僅一年,張楠就賺到了她人生第一筆大錢——32萬元。后來,她又向專家請教,掌握了無污染的浸染原材料的簡易配方。此后,她的五彩繽紛的草編制品在市場上亮相了,銷售火爆。張楠還把產品圖片張貼到互聯網上,沒多久就有國內外30多家代理商從網上看到了,與她磋商代理事宜。僅2005年圣誕節期間,張楠銷售的產品就多達1.5萬件,獲利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