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衛生廳、省財政廳、省中醫管理局聯合制定下發了《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補償方案》,對河南省的新農合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根據新政策,從2008年2月1日起,農民醫療費的報銷上限提高、住院起付線下調、報銷比例上升、就診實行“一證通”……河南省農民就醫有了更有力的保障,其中許多措施是全國首創。
封頂線增至3萬元
根據新方案,今年起,河南省參合農民一年報銷的醫療費用封碩線,從原來的1萬元增加至3萬元。
據悉,新政策2008年2月1日起全面執行,1月的醫療費可在2月1日后,持相關發票按新政策進行報銷。
住院起付線下調
按規定,農民患病住院后,起付線以下的費用需要自己支付,起付線以上按比例報銷。根據新政策,從今年起,農民患病住院的起付線大幅度下調,也就是說報銷范圍擴大了。
從今年開始,住院起付線鄉級定點醫療機構為50~100元(原來為100~300元);縣級為200~300元(原來為300~500元);市級和省級為500~800元。
同時,為減少參合農民自己支付的費用,農民如果在一年內多次住院,則只計算其中最高級別醫院的一次起付線。
兒科住院的小患者,報銷的起付線在規定的同級定點醫院報銷起付線的基礎上降低50%。
報銷比例提高
按照新政策,住院費用不再實行分段補償,同級醫療機構只設一個補償比例。
新的報銷比例中,鄉級定點醫院住院報銷比例為70%左右。縣級60%左右,市級和省級50%左右,各地可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進行微調。
一些門診費也可報銷
按照原來的相關政策,農民在就診時,門診費需要自己支付。
新出臺的政策則規定,惡性腫瘤、慢性腎功能不全、二期以上的高血壓病、冠心病、有并發癥的糖尿病、急性腦血管病后遺癥、肝硬化失代償期、異體器官移植、結核病(免費項目除外)、精神病等特殊病種,在門診上產生的費用,可納入大病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按一定比例或年度定額包干的辦法給予補助。
可在全省享受政策
以前,河南新鄉的參合農民到鄭州的醫院看病,報銷上有著很大的障礙。而按照新政策,農民持自己的“新農合醫療證”,可在全省任何地方的任何一所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并享受相應級別的報銷政策。
農民在本地縣、鄉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不需要辦理任何轉診手續。新農合以市為單位,推行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對農民實行住院“直接補償”,農民在本市的各定點醫院看病,可就地就診、就地住院、就地報銷。
農民患者需要外轉到其他地區醫院的,可在辦理相應轉診手續后,持“新農合醫療證”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然后持相關醫療收費票據回到家鄉的新農合管理機構,可享受本縣同等級別定點醫療機構的相同起付線和補償比例。
看中醫報銷更多
為了鼓勵和引導農民利用中醫藥服務,農民在中醫院和綜合醫院、西醫專科醫院的中醫科住院時,報銷的起付線在同級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的基礎上降低100元,中醫藥服務費用的報銷比例則提高10%。
推行保底補償
參合農民在市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住院時,如果實際報銷的比例低于總醫療費的30%,則按醫療總花費去掉起付線后的30%給予保底報銷。
此外,按照新政策,農民在急診檢查后隨即住院的,急診上產生的費用可納入住院費用一并按政策報銷。
鼓勵按病付費改革
各縣要將定點醫療機構按病付費的住院費用納入大病報銷范圍,也不再審核“一日清單”等收費明細單,只需要根據病種的價格,憑出院結算發票直接按補償方案進行補償。
提高籌資水平
河南省政府目前已經確定2008年省新農合的籌資水平,由目前的人均50元提高到100元,補助標準從40元提高到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