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軟化栽培是在生姜正常栽培的基礎上,增加種植密度,增加培土次數。加強遮陽降溫措施,促使地下根莖超常規增長,從而達到采收嫩姜的目的。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姜種準備選擇塊大、芽多、無病蟲害的新鮮姜塊,一般每667平方米需姜種300~350千克,反復晾曬,堆放催芽。
二、整地施肥1、作埂。選擇2—3年未種過生姜的肥沃地塊種植。深耕4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石灰100千克。與土壤混勻消毒,按2.5—3米開廂。與廂面垂直作埂,埂距60厘米,埂寬30厘米,溝深30厘米。作埂時,先在廂邊上取土壘一條土埂,用腳踏實埂頂并捶緊埂兩邊。再按埂距壘第2條埂,以此類推。
2、重施基肥。生姜耐肥,作埂后在溝內667平方米施草木灰100千克,農家肥3000—5000千克。然后翻挖整細,施適量糞水。栽前10天再每667平方米溝施尿素20千克或碳銨印千克,磷肥50千克。氯化鉀20千克,經翻挖后再施3000千克糞水蓋面,然后蓋膜烤地,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定植。
三、定植定植前,姜需切塊,每塊留芽2~3個。切后立即沾一層新鮮草木灰消毒。姜芽向上,按株距15厘米左右栽植。栽完再用復方姜瘟凈200倍液澆定根水,用量以濕遍姜塊周圍泥土為度,待水滲下后再覆蓋一薄層細土,以蓋嚴芽尖為度,然后覆地膜保溫保濕。不蓋膜也要蓋一層谷殼或麥殼。
四、田間管理1、保溫。出苗前一般不揭膜通風,前期如遇晴天高溫,在上午9時左右揭膜,日落即蓋。白天氣溫穩定在20℃后便可揭除薄膜。
2、追肥。姜苗發3個左右側枝時追提苗肥1次,每667平方米用50%糞水1000千克和尿素10千克。進入生長盛期后,每20天左右追肥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磷肥15千克,氯化鉀7—8千克。加糞水2000千克。
3、培土軟化。每次追肥水之后,對姜根進行培土,以防倒伏和促姜軟化,削取埂兩面的泥土培土,厚度以不見根莖露出土面為度。削土時插刀一定要削到埂基部。每發一批側枝就應追肥1次并削埂培土,直到埂變成溝為止。
4、遮陽。在高溫季節來臨之前,在姜壟畦上架好遮陽棚,蓋上遮陽網,防止強光直射姜苗,可降溫保濕,起到遮陽軟化的作用。覆蓋時間一般從4月底5月初,姜苗出土達50%時開始,8月下旬去除,以遮60%為宜。
5、澆水。生姜不耐旱,遇干旱要及時澆水,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澆水在太陽出來前進行。
五、采收軟化栽培不宜收母姜。一般在8—11月收獲,嫩姜產量2000—4000千克/667平方米。軟化姜肥嫩質脆,皮薄節稀,只能鮮用,不能留種、干加工和長期貯存。
(413002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蔬菜局何永梅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