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我兒子1歲5個月,一個半月前,發現他哭時右側小蛋蛋上方會有個硬氣囊,等他不哭后一會兒就沒了。不知道這是不是疝氣?該怎么治療?”
臍疝兩歲后可自愈
“這是疝氣,孩子哭鬧時可看到鼓一個包,用手捏有‘咕嘟咕嘟的聲音,按之會變小。”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陳琦說。疝氣是常見病、多發病,小孩和成人都可發病,男孩比女孩多。小孩臍疝一般不用管它,兩歲后可自愈,但最常見的腹股溝斜疝,由于先天腹壁發育缺陷,哭鬧時腹壓增高,腹中的臟器主要是腸管(女孩可能是子宮或卵巢),從沒有愈合的地方凸出,若不能收回,極易引起腸梗阻,出現肚子脹、不排氣、不排便、嘔吐等情況,若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腹壁缺失大者站起來有鼓包,缺失小者,哭鬧時腹壓增高,就會出現鼓包。
一旦確診及早手術
“以前接診的有三個小孩,都有疝氣合并癥,被家長耽誤了,沒有搶救過來。”陳琦說。
很多家長認為疝氣是小事,總想等孩子大了后再說,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手術全身麻醉會使孩子變傻,所以不愿讓孩子做手術。陳琦說,一些廣告正好迎合了家長這一心理,說戴疝氣帶、注射療法可免去手術之苦,但這些方法都不能根治疝氣。戴疝氣帶,太松起不到作用,過緊會壓迫輸精管,影響睪丸發育;而注射療法,注射的大多是硬化劑,會促使局部發炎,注射劑一旦流到肚子里,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還可能使腸子粘連。
陳琦提醒,若發現孩子哭鬧不止,應扒開孩子的褲子看看,發現有鼓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為避免疝氣并發癥,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
(曲華敏)
一天一瓣生大蒜
大蒜因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抗衰老,健腦益智,預防癌癥等多種功能而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其實,任何健康食品都有適量和是否適合個人身體的問題。醫學家認為,每天吃一瓣生蒜(約5克重)比較合適,如果是熟蒜吃兩三瓣也就夠了,多吃無益。患有眼部疾病、非細菌性腹瀉以及肝病的人不宜食用大蒜。
(陳惠彬)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
俗話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人老以后,生理功能老化,發生意外傷害的機會增多。特別是老年人外出到親友家留宿,往往有三個不適直:一是睡床的軟硬、被子的厚薄、枕頭的高低不適應;二是室內走道及周圍環境不適應;三是使用物品(如廁所)不適應。在生疏的環境中容易發生意外。
老年人在外會友留餐也應注意。親朋好友相聚時,往往會情緒倍增或飲酒過量、進食過多。這陣極易誘發心肌梗塞、急性胃擴張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特別是身患疾病的老年人,應注意保重自己,不要輕易在朋友家留餐留宿。
(劉陽)
這些常識學了能救命
高空墜落傷、車禍外傷千萬不要搬動傷者。如景有出血部位,可在傷口上端用毛巾、衣物等進行結扎止血。
氣管(食道)異物當異物誤入氣管(食道)時,急救者可用雙手從患者背后環抱其上腹部,用力向內擠壓患者上腹部,靠沖力將異物排出。對于嬰兒,可以用手托胸以適當的力度拍打其背部。
電擊傷首先應關閉電源,再用絕緣怖挑開電源。
煤氣中毒迅速打開門窗,當頭暈、心慌、四肢無力時,切記不要站起親,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匍匐爬出現場。
刀傷刀刺入體內后,嚴禁拔出;在運送過程中,應防止體內的刀上下左右晃動。
燙傷迅速用涼水緩緩沖洗創面,一能減輕疼痛,二能防止水皰發生。
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撥打120后,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
斷指(肢)用干凈的毛巾、農物將斷指(肢)包好,一同帶到醫院進行再植手術。同時將患指(肢)抬高并按緊,可用毛巾等對出血部位上端進行結扎止血,每15分鐘市公一次再扎為好。
誤服洗滌劑盡量吐出誤服的洗滌劑,然后喝大量的白開水稀釋。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