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萍等
石榴的生育特點及生產管理
楊雪萍
1.萌芽期
萌芽是石榴樹由休眠轉入生長的一個標志。該期在形態上標志是鱗片開裂到幼葉展開轉色為止。萌芽期開始與持續時間的長短因溫度、光照及立地條件等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溫發達10℃以上時開始萌芽。就單株而言,近地面的根蘗先萌芽,依次向樹冠上部推進。在一個枝上的各種芽沖,萌芽次序為頂芽、側芽、潛伏芽、不定芽。
生產上,萌芽前灌水和施肥十分重要,它可促使萌芽整齊,并保證抽枝、顯蕾、開花等生長活動對水肥的需求。此次灌水需足灌。施肥,一般每株盛果期樹施0.1千克左右的純氮即可。
2.新梢生長與現蕾期
葉片在轉色之后,接著是新梢旺盛生長,至開花期基本結束。此期需30~45天。此期的長短與結果枝長度有關,一般結束生長的順序為葉叢枝、短果枝、中果枝、長果枝、徒長枝或強旺的發育枝,在花期可作不顯著的停頓后又繼續生長。
此期風和日麗,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十分有利于枝條生長。生產管理上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強土壤管理,促生枝葉,為當年有機營養生成奠定基礎;二是及時除萌,減少消耗。此期枝、干易萌生旺枝徒長,應在初萌時及時除去。但是,對不過分旺長新梢,長度超過20厘米以后,應根據空間大小適當保留,可采用扭梢,摘心、拿枝、變向等措施予以控制;三是抓住時機,根外追肥。此時前期以追氮肥為主,現蕾后增施磷、鉀肥,花前大蕾期應增噴硼肥。對弱樹亦可采取根際補肥,以利樹勢的恢復。
3.開花期
此期從始花到坐果為止,約45天。生產上主要任務是保花和疏花。保花措施有花期噴硼、噴糖水和氨基酸液肥等,同時還要開展人工授粉,在初花散粉期采取“對花”辦法,以提高坐果率。過多的雄花、應及時疏除,以減少養分消耗。
4.果實發育、花芽分化期
此期是指從坐果到第二批花芽分化高峰之后的一段時間。果實發育和花芽分化是此期的兩大中心。
果實發育可分為幼果期、硬核期、轉色成熟期3個主要時期。石榴自開花坐果后,幼果從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現一次迅速生長;6月下旬至7月底為一般緩慢生長期;8月上旬為硬核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轉色期,此期又有一次旺盛生長。此期重點生產管理為花后追肥,促進果實細胞分裂,加速第一次生長高峰,為提高果實品質奠定基礎。施肥種類以磷、鉀肥為主,若樹勢偏弱,應適當追施氮肥。花芽分化期始于7月上旬,至落葉時停止。
5.落葉至休眠期
落葉之后,樹體即進入休眠期。休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此期石榴樹體生命活動仍在進行,如落葉前積累的營養物質的轉化與貯藏,貯藏物質的水解等。在北方產區,冬季防寒是石榴樹體眠期管理的主要任務。為了充分保證樹體營養的積累和貯藏,生產上要求秋季至落葉前應搞好基肥的施入,施肥數量為每667平方米1噸左右的優質圈糞或腐熟堆肥,并適量加入氮、磷、鉀肥。
桃樹流膠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
滕尚偉
1.癥狀桃樹流膠病又名桃樹脂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病害,枝干上表現為從病斑中滲出膠液,不久變成黃褐色的凍膠狀,干燥后成堅硬的琥珀狀膠塊,流膠部位木質部變褐腐爛。當年生嫩枝表現為從傷口、裂口、芽腋處流出乳白色半透明膠體黏液。果實上從傷口處也易發生流膠,和食心蟲、桃蛀螟蛀孔流膠相似。
2.病理分析流膠病的誘發因素很多,凍傷、日灼傷易引發流膠;秋后多雨易引發流膠;地勢低洼黏重易引發流膠;蟲傷機械傷口易引發流膠;修剪傷口、鋸口易發生流膠;結果過量也易引發流膠。病枝皮層細胞之間膠化,是組織明顯的病變。在初生木質部形成膠腔,膠腔內的游離細胞不含淀粉。由于酶的作用,胞間膜及細胞內含物溶解。寄主組織形成膠物質,它是次生現象,流膠在早春、樹液上流旺盛時發生多,尤以低溫雨后更甚。
3.防治方法①加強樹體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機肥料,及時排水。②消滅樹干病蟲害,特別要注意對干腐病、吉丁蟲和天牛的防治。③土施或生長季節根外噴硼,對防治流膠病有較好的效果。硼酸或硼砂在花期用量為0.2%~0.25%,在幼果膨大期為1%~2%。④樹干涂白防止凍害的發生。⑤刮除膠體狀,涂抹保護劑,如石硫合劑渣。⑥生長期噴灑50%多菌靈1000倍液,每隔15天噴一次,連噴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