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一、縣級體校舉重運動員選材的意義
舉重和其他許多競技體育工作一樣,選材是訓練的開端。體育信息和體育科研的現代化使世界范圍的運動訓練方法日趨接近,選材便成為勝敗的關鍵。把具有從事舉重運動特殊先天能力的少年選拔出來,給以專門的訓練,使他們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可保證多年系統訓練順利實施,進而達到高度的競技水平。
二、運動員的選材標準和要求
本人在多年的實踐工作中,在選材方面總結一定的經驗。選材是分階段進行的,包括初選和精選兩個階段。縣級體校教練主要進行的是初選工作。這一階段主要是以12-13歲未進行舉重專項訓練的少年兒童為對象。
1、身體形態
舉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無疑是有其特殊的要求:
(1)身高與體重
舉重運動員是按照體重分級比賽的項目,體重當然也是重要的指標,但從選材角度看,身高卻更為重要,因為身高直接影響肌肉所占的比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因此,選材時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在于各級別運動員的最佳身高應該是多少。所以,必須把身高與體重的兩個指標綜合起來考慮才有意義。在選材中特別要注意最小級別和最大級別的身高,小級別必須身材矮小,在12-13歲時,應選1.30-1.40米的孩子。同時力求勻稱。而大級別則要求高大粗壯,因為沒有足夠的身高則體重的發展就受到限制。還要看運動員身體脂肪的厚薄,那些矮胖子,虛胖的孩子,不是舉重專項運動所選的人才。很多家長因為不懂舉重的選材,認為小孩胖就是舉重的材料,從前有一個家長把自己的小孩送到了體校,他的孩子是一個小胖子,但他是虛胖,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力量素質的增大緩慢,后來他就半途而廢了。
(2)體型
按照身高、體重和胸圍3個數量的相互關系,一般把體型分為粗壯型勻稱型和細長型。舉重是力量性項目,應選體格健壯、肌肉發達而且線條明顯、肩較寬、臀較厚的粗壯型。但還要觀察軀干和四肢的比例關系。最好選比例適當的粗壯型和勻稱型。
2、身體的機能
在初選階段只要求身體各器官系統生長發育正常良好。對骨骼系統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無弓背或無先天性腰骶椎隱裂者不宜選。在縣級體校由于以前對先天性腰骶椎隱裂沒有足夠的重視,在2000年選一個其他條件都很好的運動員,結果練了五年,成績一直不錯,但到了18歲時,由于運動量加大了,身體再也不能承受大的運動負荷,腰疼得厲害,經檢查,確診為先天性腰骶椎隱裂。最后,只好告別舉重運動。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也是選材的失敗。
3、心理品質
(1)神經類型
根據我多年選材經驗,有一心得,選材時要選長相好,五官端正。因為這樣的小孩多數聰明伶俐,模仿能力強,掌握技術快。如果小孩相貌、五官長得很差,多數屬于木訥,模仿能力差,掌握技術慢。這樣小孩我決定不選。
(2)意志品質
縣級體校選材主要是面向廣大農村少年兒童,這些農村的孩子吃苦能力好、獨立性、克服困難能力強,在這一點上是有優勢的。
4、柔韌性
舉重的專項技術對主要關節的柔韌性要求很高,但要注意舉重要求的是柔韌,而不是柔軟。也就是說,關節既要靈活,又要有勁。對于肩關節,既不能太僵,也不能太靈活,靠墻站立時,兩臂上舉能平帖墻上,肩角應達到180度,向后伸不超過5度,能牢固鎖肩。肘關節最好略有過伸,踝關節柔韌性好,一方面蹲得比較低,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大平衡區,提高抓舉的穩定性。
5、其他身體素質中,爆發力、速度、彈跳力、靈敏性和協調性,對于舉重運動員的初級選材都是比較重要的。在選材時主要測試60米跑,立定跳遠、后拋鉛球3項身體素質,初選因為是在12--13歲少年兒童當中進行的,所以一般不會卡得太緊,以免可能埋沒掉一些優秀的苗子。
三、選材應考慮的其他素質
遺傳素質,我覺得是不容忽視的。父母身高與子女身高之間有一定的關系。選材時一定要調查孩子的父母身高、體重、愛好、疾病史等相關情況。聯邦德國著名的運動醫學權威霍爾曼教授則提出:“人體技能至少有60%取決于遺傳,只有40%受到訓練等外界影響的制約。”實踐中也有許多現象會值得深思,“舉重世家“籃球世家”的出現,奧運會參加百米決賽的運動員幾乎都是黑人等等。這些都絕不是偶然的,均具有某種程度上的遺傳必然性。
四、選材上的矛盾與解決
矛盾1:體制上的不同。縣級體校由文體局管轄,各學校由縣教育局管轄,在招生選材時學校領導不配合、不支持造成選材難。
解決方案:由組織出面,找主管文體的縣領導出面協調好兩家的關系,在招生選材時,教育局給我們開介紹信或給學校領導打電話,這樣一來,學校領導支持了,工作就好做了。
矛盾2:現在農村多數也是獨生子女,父母嬌慣,舍不得,再加上網絡和媒體的負面宣傳,退役后沒有出路,給招生選材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解決方案:我們向上級體校輸送時要多挑“尖子”,提高成功率。輸送后鼓勵隊員在訓練的同時要加強文化課學習,為日后深造打好基礎,同時,我們把從學校走出的世界冠軍:劉宏宇、高偉的影像和文字資料在電視和其他媒體上廣泛宣傳,榜樣和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