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雜志最初開始于雜志癖們對完美雜志的追求,脫離商業的束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獨立雜志最初的理由。
獨立雜志填補了商業雜志無法為所欲為的某個小小天空,是雜志癖們的自留地,它生來就是小眾的、個性的、自抒胸臆和天馬行空的,但也正因如此,獨立雜志成為次文化的天堂口。
獨立雜志永遠游離在主流文化的邊緣上,被商業廣告利用之前,為小眾的人群表演,每一本獨立雜志,都是一場自娛自樂的演出,所有的觀眾,都是同盟。
獨立雜志,包括了思想上的獨立和經濟上的獨立,獨立制作、獨立發行,通常沒有固定的出版周期,也有大部分是雙月刊或者季刊半年刊,有些雜志完全憑心情而出,天知道下一期會在哪年哪月憑空而降。雜志的編輯群體也通常不大固定,但雜志的靈魂人物一定不會變,有些雜志會吸引服裝設計師、攝影師來參與,甚至完全由他們來設計某一期。雜志的形式也同樣天馬行空,圖片和文字一定要做到讓人久久不能平息,或許下一本你拿到手的會是用一疊混合材料做出來的雜志,當然,獨立雜志永遠只有出乎意料,絕不做你想得到的事。
法國最資深的獨立雜志《PURPLE》(法國)
創刊于1992年,出版周期不定,目前為季刊。
內容:時裝,室內設計,文學
風格:從容、銳利的洞察方式,平實、自然的表達方式,從不刻意追求華麗另類的時尚,以簡單的風格示人,卻成為最前衛超前的時尚雜志。
最先鋒的獨立雜志《TANK》(英國)
創刊于1998年,季刊。
內容:建筑,時尚,設計
風格:特立獨行,理想主義,先鋒,嬉皮。像它的名字一樣“坦克”!在時尚與藝術里沖鋒陷陣,無論從編輯的態度到圖片文字,只有一個“酷”字可以形容!
最近距離了解全世界藝術家的獨立雜志《POL 0XYGEN》(澳大利亞)
創刊于2002年,雙月刊。
內容:設計,藝術,建筑
風格: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澳大利亞的清新風格,以女性化視角來觀察建筑師、設計師、藝術家,介紹他們的生活、想法和設計,語言親切而細膩。
獨立雜志里難得一見的甜美浪漫風格《LULA》(英國)
創刊于2006年,半年刊
內容:時裝,設計,音樂
風格:三個創力者曾工作于英國版《VOGUE》,創刊的愿望是辦一本沒有“壓迫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雜志”。雜志充滿浪漫的少女風格,有時候很溫柔,有時候很異想天開。
獨立雜志新生潮Made In China
獨立雜志在中國應該說是出現在十年前甚至更早更早。1987年創刊于香港的《設計交流》在1995年轉到廣州,至今出版了14期,可以說是國內一本最早也最持久的設計師獨立雜志;1994年,艾末末出版過一本藝術獨立雜志《紅旗》,希望它為成前藝術家的平臺,不過,第二期雜志現在仍是一個夢想:名字叫《新群眾》的音樂文化類獨立雜志于1994年出現在深圳;名字叫《L》的文化類獨立雜志于1996年出現在廣州……
中國的獨立雜志一本一本翻出來,將是好幾大卡車的地瓜,不過我們現在說的是這兩年來的獨立雜志,它更加年輕化、時尚代、國際化,在有些商業雜志出版兩三期就關門拉閘的時候,這些獨立雜志還在一本一本接著出,甚至通過互聯網,賣到紐約、倫敦、巴黎、東京。
來看看這些好玩的雜志。
中國第一本拉拉雜志《Les+》
創刊時間:2007年
內容:拉拉生活雜志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期數:13期
成員:主編Sam,視覺設計Gogo
工作方式:喜歡用郵件溝通,這樣準確性高一些。會問每個人想要在這個雜志上實現和獲得樂趣的地方在哪里,盡量滿足,因為雜志存在沒有贏利,樂趣更顯得重要了。
如何獲得雜志:les+是獨立雜志,以拉拉人群內部交流為主。目前雜志的代理點正在建立,現在只可在網上獲取訂購。
全年訂閱:
Http://blog.sina.com.cn/s/blog.4cbb4cf701007y0z.html
雜志訂購淘寶店:
Http://shop33121416.taobao.com/
《Les+》視覺設計:Gogo
平時是廣告公司平面設計。
怪癖:睡眠少,喜歡半夜擦地收拾屋。
最喜歡的雜志:《非音樂》
喜歡去的地方:人少的地方都不錯
最想做的一件事:不加班
Sam:想活得有力量,要去創造
我們像螞蟻一樣的穿梭在這個充滿寫字樓和汽車、眼神疲倦而無神的人群里,如果不曉得自己要什么,借此而忍耐,但內心如果沒有堅持的實質,是很快會厭倦自己及向這個世界妥協的。
但我日后終于明白,我永遠被朝氣蓬勃的東西所打動。想活得有力量,想去創造。好多年前,我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去雜志社或報社,而后等有一天我的羽翼成熟,再去制作一份自己的雜志,拉拉的雜志。在我漫長等待機會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發奇想,為什么我要等待以后呢?為什么不現在就辦一個,即使我不行,也可以一邊嘗試一邊成長。
嘿!你看看我,就是這個走在路上,又沖動,又荒謬的樣子。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我的搭檔Gogo時,沒想到她竟然說我這個主意太棒了!就算不成功,至少60歲的時候,我們回憶自己20多歲的樣子,我們至少不是每天坐在電視機前無聊地看肥皂劇來打發時間,而是在為我們的拉拉雜志而奔波、努力。
于是,一個月后,第一期les+《很坦然、很Happy》倉促而富有生命力地出刊了。
《Lis+》主編:Sam
平時是雜志社編輯,特點是有點悶,想法簡單,喜歡對準那個簡單的想法一直走。
怪癖:好象沒有。慢半拍算不算?
最喜歡的雜志:當然是,《Les+》!它是我的女兒
喜歡去的地方:女朋友家。
最想做的一件事:希望腦子里衡奇古怪的想法都能實現!還有就是休假!
最具國際大刊風格的獨立雜志《TOO》
創刊時間:2007年
內容:無條規先進風格志,立足國際化視野的時尚、流行文化、創作和生活方式,中英雙語
出版周期:不定期
出版期數:1期
成員:
編號223,之前做雜志主編,現在做品牌創意。是TOO的主編。
愛米,之前做雜志高級編輯,現在做自由家。是TOO的另外一個主編。
區楊,現在倫敦做視覺工作。是TOO視覺與設計。
SIYA,在多倫多,紀錄片導演,活躍的社會文藝分子,策展人。是TOO的采編。
NINI,在臺北。現為雜志主編。是TOO的采編。
工作方式:完全通過網絡進行聯系如何獲得雜志:
Http://www.toomagazine.com可獲得網絡購買方式和線下店購買方式。
223:紙上的旅行
做《TOO》的初衷,純粹是滿足自我。因為和另外一個主編愛米兩人本身工作的雜志都是非常商業化的雜志,所考慮的編輯作業,大多數時候都要為主流市場和商業圈所考慮,這似乎是另外一個自己。
2006年9月,在廣州東山口的一家咖啡館里,愛米兩個人討論出了《TOO》雜志的雛形。TOO,其實是來自Two的諧音,很單純的想法,兩個人做的雜志,所以就TWO貝。后來覺得,TOO還可以表達一種意思,就是比較過分的,過度的感覺。我們想做的,也是一種突破傳統的,反陳腐和老套的新事物。不過《TOO》在后來組稿的過程中發展成了幾個人,和臺灣的編輯Nini、倫敦的區楊及在多倫多的Siya談起來,大家都有興趣。就這么遠距離,幾城幾人開始做雜志了。
艱難地混了大半年,第一期雜志終于出來了。而下一期《TOO》,也許是一疊報紙也不一定,這樣才有意思,每次都能出奇不意。我們希望在《TOO》里,一直能為大家呈現國內外不同創作人最不靠譜,最無規條的作品,同時也為大家帶來視覺化的紙上旅行。
《Too》主編:223
喜歡的雜志:太多了,最最愛的有《PURPLEFASHION》、《i-D》,《SELFSERVICE》《PIG》,《WAD》
最近喜歡聽:Pelle.Carlberg
喜歡去的地方:地球任一個角落。外星球也想去,但是太不實際。
中國最多元化的大學生獨立雜志《RICE》
創刊時間:2005年
內容:大學生生活雜志
風格:混合著非主流的涂鴉畫像、邊鋒小說、青年訪談、文藝探討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期數:八期
成員:部分為學生,部分已經就業,他們在雜志里分工不同的工作,包括編輯、記者、撰稿人、攝影師、設計師、插畫師,大約有20多人,其中核心人物有5-6個人,每個人都是義務勞動,沒有稿酬,雜志印刷的部分費用亦是由雜志社成員負責墊支。
工作方式:完全用網絡聯系
如何獲得雜意:可于廣州、香港、澳門、上海、北京、臺北、南京、溫州、成都、杭州、福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相關文化場所及各大專院校,指定之餐廳、商店、咖啡店、發型屋、酒吧、書店等地點購閱。
購買地址列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9824/
淘寶網店
Http://shop33672197.taobao.com
每期附贈《ZERO》年輕獨立發聲計劃CD、別冊、海報等贈品。
碳,水,化合物
一群大學生的一鍋飯。這是完全由廣州本地一群愛追夢的大學生創辦的獨立雜志,注重視覺傳達和獨立思考,希望能從另一種角度去關注學生生活,當然也關注校園外的社會的生活,用文字和圖像來記錄下關注中的這一切。
我們希望能創造出一本獨一無二的年輕人文化刊物,關于《RICE》,我們渴望擁有能真正實現獨立創作的空間:創意講座,網站,海報展,派對……這些都是我們努力在做的,我們始終堅信多元化才是正常的。這本雜志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小型的人生項目。一群人因為熱情自發走在一起,嘗試去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完成這樣的夢想需要很大的勇氣,從05年5月決定創刊到現在已經兩年多的時間,從沒有想過能做這么久,希望就能一直這樣不存雜質地走下去。
主編:叉雞
最喜歡的雜志 《cREAM》、 《誠品好讀》、 《PPAPER》、 《PURPLE》、《COLORS》
最近聽的音樂:張懸、蔡健雅、劉若英、陳綺貞、林一峰
經常去的地方:書店
最想做的事情:《RICE》能讓更多人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