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徐順是在他的“布衫布飾”里,一長排女裙的后面瘦骨嶙峋的他頂著一頭淺黃色長發正在電腦鍵盤上噼里啪啦。手機響了,鈴聲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再看用國徽做背景的手機上赫然寫著“每天要賺1000元”。他說這是目前的目標。骨子里的另類讓他哪里都與別人不一樣。
心在尋找驕傲的理由
徐順是江漢油田長大的孩子,父母都是油田職工。因為他們要到各地工作,因此很少被父母管,他像一頭小獅子一樣在廣袤的平原上自由馳騁以至于別人看到的徐順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每年老師在他的學生手冊上寫完優點后,總要加上一句“過于驕傲,望改正。”每次他也都是乖乖承認,堅決不改。徐順說江漢油田的孩子都很與眾不同:自大、傲,忘乎所以地傲。他也的確就這么忘乎所以地一路傲了下來。

1996年徐順考入了湖北大學。他很不甘心,覺得應該可以上更好的學校。專業也是父母選的,是當時最火的“工商管理”。他本來想抗爭,但自己的力量太小。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整個東南亞,徐順驚異是什么有這么大的魔力可以讓一個富翁在一夜間變得窮困潦倒。極大的好奇心驅使著他開始關注這場金融危機的前前后后。然而老師的粗淺講解讓他很不屑,他開始去武大、中南財大聽課。比報紙更詳盡的案例分析讓他感覺很過癮,“就像看美國大片一樣,很刺激。”他說。就是這段大學里殘存的唯一記憶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他日后的發展。
徐順說他喜歡索羅斯這個金融大鱷,一個人和好幾個國家對抗,簡直就是人生最輝煌的一刻。
1999年夏武漢的溫度絲毫沒有給這個城市的“火爐”身份減分。驕陽似火中他和別人一樣收拾行李準備奔赴自己新的工作崗位,但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他沒有畢業。因為考試不及格,徐順沒有拿到學位證。別人叫他去找老師求個情,他說算了,不去。他說他從來都不后悔自己曾經大學肄業,“我的同學有拿到學位證的,有考上研的,有成了公務員的,但現在比我強的沒有幾個。”徐順向來都這么傲。
畢業之前父母已在油田幫他找了份相當清閑收入也不錯的工作,先在基層干一段時間然后去機關,徐順對這份工作開始也沒有什么不滿意的,畢竟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就這樣這個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的淡黃色長發在1999年江漢油田的風中輕舞飛揚。他成了工薪階層,日子過得依舊空虛無聊。每天坐在值班室里和大爺吹牛聊天,每兩個小時去巡查一次,然后就是等著天黑下班,等著到月領1400多塊錢的工資。
時間多了,胡思亂想的機會也多了,不甘平庸的徐順開始考慮所謂的重要的人生問題。思考的結果是他所想的問題,所要的東西。在現有條件下根本不能解決。雖然與江漢油田有很深的情結,但江漢油田不能成為他發展的桎梏。
與生俱來的反叛本能讓他又上路了,這一次他傲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我有資本傲
那是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年代,這立刻吸引了一向對新事物情有獨鐘的徐順。隨著163網頁在他眼前慢慢展開,朋友說,你不是學理工的,玩電腦要花些時間。徐順不服氣,找書,找人,連軸學了幾周,居然成了半個電腦高手。游戲,病毒,玩得比誰都轉。
但是他并不滿足于網絡帶給他的表面快感,他開始探索網站經營模式,學習程序寫作。遇到技術或經營思路上的門檻,徐順會和一些志同道臺的網友或網站個人站長進行溝通。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進步中他終于無法忍受“鐵飯碗”死水般的生活,他辭職了。此時他已在油田工作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辭職后沒多久的2002年他和幾個哥們兒合伙做旅游網站,他主要負責計劃和調度就是在網上為游客們安排酒店、門票和車輛。除去2000元的創業成本徐順他們四個月共賺了六七十萬。那些日子雖然很累但很充實,通過創業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讓他過上了一種與原來完全不同的生活,也讓他看清了人生的方向。創業的結果更讓他無比喜悅,巨額的投資回報,網站推廣、經營的經驗,還認識了不少業界的知名人士,初步建立了人脈資源,這一次他真是大開了眼界。
這以后他一發不可收了,先后做過電影、房產、人才網站的策劃與推廣,其間有日進斗金的輝煌也有入不敷出的落敗,成長的過程讓他懂得互聯網可以創造神話也可以毀滅神話。
徐順寫過一篇叫《武漢地區人才網站推廣攻略》的網文,一出爐便先后被900多家網站媒體轉載,獨到的見解讓年紀輕輕的他在業內一時名聲大噪。IT界頗有實力的武漢納杰人才公司的老總湯宏很欣賞他的才華親自給他打電話交流思想,兩人意氣相投、惺惺相惜。于是2006年7月他加盟了武漢納杰。
而這篇文章也是他“驕傲”出的成果:徐順在一個論壇里和幾個網友發帖子討論人才招聘網的問題,被人奚落是外行的他被激發出本能的驕傲,他說,你等著,明天我就寫一篇你一輩子都寫不出來的文章,結果有了這篇轉載率很高的文章。
驕傲地做生意
從灰領躍升至白領,高薪的工作似乎可以讓徐順安穩地做一個時尚又體面的IT人了,但一向喜歡標新立異的他又在尋找著與別人不一樣的活法。他很討厭別人把他們“IT”人看成“電腦的天才,生活的傻子。”徐順說,我倒是要讓別人看看我們IT人的品位。
2006年11月15日和朋友合伙投資的女裝店開業了。沒有親朋好友道賀,沒有鞭炮鑼鼓齊鳴,只是店門開了,顧客進來了,那天生意卻出奇的好。朋友說男人賣女裝不三不四,徐順想,你說我不三不四,我就不三不四給你看看,于是他索性就為小店起名“布衫布飾”。
做什么都要與別人不一樣的理念在他心中一直根深蒂固即使是賣女裝。從進貨到銷售再到與顧客談價錢,骨子里的另類讓人感到這個年輕人和他的小店充滿著古靈精怪的氣息。
在漢正街第一大道、白馬服裝批發城他都有穩定的貨源。與別人不同的是這個小伙子幾乎每天都要去進貨不管店里需不需要。徐順考慮的是與供貨商混個臉熟就不愁以后生意沒得做。供貨商們看這個小伙子蠻勤快也樂意把新款的信息及時傳遞給他。
他一直標榜自己賣衣服很專業,把營銷技巧巧妙地運用于賣女裝中的做法讓他頗為得意。進他店里買衣服,徐順會根據自己對你的感覺和對衣服的感覺為你定位,然后明確地提出自己的意見。眼鏡片后的堅定和從容不迫讓你禁不住懷疑自己眼睛的鑒別能力。經過和他的一番爭辯最后大多數顧客會接受他的觀點。他念的經是,銷售中有個銷售強勢地位的概念,通過你的判斷來引導顧客她會在24小時內贊同你的觀點,而這可以讓顧客在你店里的兩件衣服中而不是在一條街上的兩個店中進行選擇。
不“卑微”地附和顧客,而是“強勢”地引導顧客,是徐順自己的生意經。
服裝生意中他最不耐煩的就是和顧客討價還價,一塊兩塊的斗嘴,徐順覺得難受極了。于是他又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和顧客“猜拳”。“剪刀石頭布,贏一次減五塊,三次贏或三次輸都可以得到一朵花。”每次他把游戲規則一亮,顧客的最大反應就是這個人很奇怪。他總是很高興聽到這樣的聲音,因為這至少說明顧客們發現了這家店的與眾不同。
這一招的確很成功,店里顧客的回頭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有很多還與他成了朋友。
徐順說只要真正理解了課本里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你就可以很好地做營銷。
已在武漢網站界小有名氣的他現在每天早上去公司上班,中午去進貨,下午再去上班,晚上就去店里賣衣服,日子過得豐富多彩。
徐順的網名叫“應收款”,他說他要賺的錢叫“應收帳款”,那些錢都是屬于他的,只是自己要努力地一筆一筆去收而已。但它們跑不掉。 ■
編輯:蘇坤樹 E-mail:sks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