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超市拾廢紙箱,這是有錢人干的事嗎?顯然不是。但當你能夠收購到全球大部分大型超市的廢紙箱,你就壟斷了世界可再生紙原料的重要來源,并可以成為身價幾百億的富翁。溫和而專注的張茵就是用了20年的時間做到了這一點
張茵:玖龍紙業董事長
祖籍黑龍江省雞西市,1957年出生于廣東,父母都是南下軍隊干部。1982年,父親平反,張茵終于有機會攻讀她喜愛的財會專業,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國內優厚的工薪和住房,帶著3萬元人民幣到香港闖蕩。1990年前往美國建立美國中南有限公司,10年后成為美國廢紙回收大王。1995年玖龍紙業成立,并在廣東東莞投資1.1億美元生產牛卡紙。2006年3月玖龍紙業在香港上市。
在今年3月的全國政協會上,作為委員的香港上市公司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提出了三個提案: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免稅進口利于節能減排的高效設備和降低個稅稅率。三個提案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有人說她僅代表自身利益,也有人說她是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莫衷一是的背后,是人們忽略了張茵專注與平和的個性。
玖龍紙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箱板原紙產品生產商,以及全球最大的箱板原紙產品生產商之一,董事長張茵也于2006年10月以270億元資產位列胡潤中國女富豪榜首位。
“創業之初確實艱苦。”張茵回顧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1980年代,國內造紙業大多采用污染極大的麥草漿制的漿水,而發達國家早就用廢紙循環來造紙了。至今讓她難忘的是把她領進這一行業的“師傅”——內地一家造紙廠的廠長。“開始我并不愿意做這一行,但師傅說,廢紙就是森林,將來造紙業肯定要從資源造紙向再生紙發展。師傅還說,從香港進口的紙漿多摻有水分,品質不高,因此希望我能夠改變這個現象。”至今,玖龍紙業的企業理念仍是“沒有環保,就沒有造紙”。
1985年,27歲的張茵帶著3萬元錢來到香港從事廢紙回收業務。她回憶說: “香港是一個非常華麗的大都市,到了這兒,我并沒有像通常女孩子們那樣去追求漂亮的生活,而是完全把心放在事業上,放在廢紙回收的行業中,跟當地人去溝通。”
即使在香港賺到第一桶金,張茵也沒有被當時香港熱鬧的金融和地產業迷惑,她說:“我是非常專注的,我覺得一個人要熟一行做一行。既然看到造紙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我想我的專注將來一定是有回報的,而金融、地產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專業人才,我覺得我不是搞這個行業的人,去做也不會成功的。”
1985年至1990年間,張茵的業務增長迅速,開始出口廢紙到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1990年,張茵將業務擴展到美國,創辦美國中南公司。中南公司與美國及歐洲在內的主要超級市場及連鎖店訂立長期供應協議,在全球范圍采購廢棄紙張,并自設回收紙張包裝廠。中南公司迅速發展成廢棄紙張的全球主要收集商,同時也是美國及歐洲往中國出口廢紙的最大出口商。
張茵的創業分三個地點和三階段,香港、美國、中國內地,在發展過程中當然會碰到很多困難。“我是個很外向的人,不管感情上的事還是工作上的事,我都愿意掏出來講,我不會埋在心里。員工們為了工作可以累在身體上,但不要累在心上,這一點很關鍵。也是我的管理心得。”張茵說,“創業多年,如何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呢?因為我是一個佛教徒,相信以善為本。當然作為一個企業家,不能完全以佛教來衡量具體的工作,但它在精神上給了我一個好的心態。”
在目前的玖龍紙業的股東和高管中,有張茵的丈夫劉名中、弟弟張成飛等家族成員。劉名中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主要負責整體公司管理及規劃,新技術的開發和引進生產設備,以及人力資源的管理;張成飛則負責集團的整體營運和業務,包括對營銷、財務、采購、銷售及資訊科技等部門的管理。對于這樣的分工,張茵解釋到: “雖說我是董事長,我先生是總裁,但不能說他是副手,我們只是分工不同,缺了誰都不行。他負責的項目我做不來,我負責的東西他也不一定能行。這就像駕駛一輛車,我不能坐到駕駛員的位置上去,不然就要踩錯油門了。我們家庭很幸福,但同時公私非常分明。我們相處的原則是有錯就要認錯,而且對事不對人。我做得不對的時候,他也會批評我,還很嚴厲。”
但張茵也承認,“作為女人,要想事業上能夠成功,家庭上又能幸福,的確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