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有三種境界:Travel 1.0,組團觀光游式的感性旅行。旅行者沒有明確的目的,團友是什么樣的人也無所謂,習慣于趕鴨子似的瀏覽景色,收獲則是標志性的“景點門前照”;Travel 2.0,獨自或者搭伴式的自助游,是個性旅行的重要標志。旅行者不受固定線路限制,進行體驗式的行走;理性旅游進入到了Travel 3.0時代:去哪里旅游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在如何的心境中旅游。旅行者尋找志同道合的群體,定制主題性的線路,在同游過程中,享受到心靈的極大愉悅。
心中有俠義 何處不江湖
即使你不是,你的身邊也一定有這種朋友。她執著并迷戀于一個領域,或一些物件,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了解與之相關的信息,期望打通此類事物的任督二脈。當然的,他喜歡在各種私人場所、或大大小小的朋友派對中針對于此侃侃而談,或梳理前生今世,或披露最新消息——她自然已經是小圈子里面的專家,和不關注這個領域的朋友的祥林嫂。
慢慢地,她會發現,交談的興奮已逝去。朋友們不再禮貌性的傾聽并追問,反而經常轉移話題,或者根本就不明白她在講些什么。為了找到與她的興趣匹配的另一個圈子,這個時候,也許,該策劃一場旅行了。
我們為什么要去旅行呢?不要去問手邊的假期,也不要問特價的旅行團,放下心來問問自己:能不能只是為了找到同伴,或者在自己癡迷的事物前膜拜?在這種心境的指導下,頂著灰的藍的天空,走過不同的街道,爬過大大小小的山,觸摸到每一條擁有自己溫度的河流。如若同時身邊還有同樣心境的一群新朋友,為同樣的感觸而落淚,該是一種多么幸福的經歷!因為沒有心境,冷冷地看各種建筑或者風景是沒有生命的,當我們孤獨的在取景框里擺著各種各樣的POSE,指望身后的建筑物和自己保持同樣的笑容時,大多數的時候會笑得很傻,格外感覺到自己的靈魂的空虛。

梁冬說,有一種人叫做“趣皮士”,指21世紀具有激情和希望的一代,他們通過旅行,在相聚和分享中領略風景,探索世界,啟迪心智,他們認為——旅行是一場事關生命意義和心靈升華的體驗。
去哪里旅游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在如何的心境中旅游。無論是志同道合者、婚戀交友者,還是同一階層、同一目的地的人,當曾經陌生、身處四方的他們因為一個共同感興趣的平臺而匯聚在一起的時候,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美妙的“艷遇”,因朝夕相處而產生的深入了解,可以衍生出無限可能。普通觀光旅行團只是滿足了交通住宿的基本需求,而忽略了人在旅游過程中的精神需求——很多時候,旅游只是一種載體和形式而已,就像“心中有俠義,何處不江湖”,心境比目的地更重要。
所以,如果我們有著嚴重的時尚情節,每月都在追捧時尚雜志制造出來的流行風潮,那么就去報名參加鄧達智(著名服裝設計師)的“歐洲時尚之旅”好了,潛入DG的制衣間,或者在巴黎春夏時裝周徜徉大半天,感受時尚產業的高速運轉方式;如果我們對建筑設計充滿了信心,并醉心于東京設計大師們的創意圖紙,倒不如就給吳東龍(《設計東京》作者,以設計的名義去旅行的自由人)發封E-Mail,與他邂逅在六本木的Prada大廈前,面對著舉世著名的作品共同贊嘆;如果我們已經產生信仰危機,期望在宗教中尋求心靈的慰籍,那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參加一個由高僧、法師或者神父帶領的尼泊爾、印度、埃及朝圣旅行團,在尋根的路上平靜自己,鼓勵自己……
尼泊爾朝佛之旅
將哲理課開在路上
采訪東岳的過程令人愉悅,隨著他的描述,眼前不斷浮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資深旅游策劃者的身份,讓他深深地懂得人對旅游的需求根源。在介紹完旅游的三個層次,并提出Tavek3.0的概念之后,他還順便講起了高僧們開釋過的有關“和諧”的道理,和佛基之旅的美妙收獲。顯然,這個溫文爾雅的旅行者,已經被宗教文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他說,這樣的旅行方式,他還會不斷地組織推廣,比如徒步尼泊爾、自駕車體驗北極之光、穿越西伯利亞,都是以專家帶隊的主題方式,組織志趣相同的人,共同體驗其中樂趣。因為唯有這樣的旅行,才是心靈之旅;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時間:2007年5月24日佛祖圣誕日,四月初八
地點:尼泊爾蘭毗尼佛陀誕生地
策劃人:東岳,
主持者:活佛赤巴仁波切,高僧格西,光孝寺高僧法師、佛學博士悟常法師,有昆法師。
團友: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等地,渴望尋找佛基的信徒、居士,佛學愛好者。
特色項目:在納爾加廓至藍毗尼的路上,沿途開釋講解,法師針對個人問題評點佛理;
在藍毗尼,由法師主持,舉行朝圣法會,念經文、做功課;
參觀藍毗尼,從宮殿的廢墟依稀可見當年佛祖釋迦牟尼為了追尋極樂世界放棄塵世間的所有從他的宮殿中走出的過程。
心靈菩提 覺悟始行
文/東岳
是日,晴空萬里,艷陽高照。
菩提樹翠擁華冠,佛陀遺址紅色建筑莊嚴矗立。
法號宏亮,佛誦盈繞。

藏漢法師率信眾20多人,繞佛陀故居遺址徒步數圈,誦經頂禮;
遺址紅墻下,阿育王柱旁,設立藏式香壇,供滿僧眾專程帶來的香油貢品。“南無本師釋加牟尼佛…”莊嚴而簡樸的朝佛法會在這天上午完滿舉行。
莊嚴佛土,利樂有情。在特別的佛陀圣誕日同行朝拜圣地佛土,感悟佛陀偉大的思想真法,也許前世因緣。
這是廣州——尼泊爾開通直航班機,首個朝佛之旅,時間為5月21—26日,來自廣州、深圳、北京的信眾、居士團友有緣結伴出行。難能可貴的是,此團有四名藏漢法師同行,他們來自國內著名藏、漢寺院,都是愛國愛教的高僧。
包括川藏著名黃教寺院色須寺主持——活佛赤巴仁波切和高僧格西、廣東禪宗三大祖庭之一的廣東光孝寺高僧法師、佛學博士悟常法師、有昆法師。
此團團友有緣、也有福。真正的與“三寶”同行——心靈朝佛,心同菩提;更有高僧法師沿途講法開示,誦經說謁,以佛教哲學思想銓釋和諧人生、和諧社會。不吝指教,不亦樂乎!
佛祖故居已成遺址,同行法師悟常笑對眾云:此已成空地,你們到此何為而來?法師向眾人提到一個佛學哲理命題讓眾人思考。
是的,此地已成“空”,佛身已空,我們來此豈非朝圣空之地?
佛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身雖空,但法相已存弟子心中,親臨此境朝圣“三寶”,感受“非空”,心靈得到觀照和度化。朝圣真義原來于此!

團友中均是志同道合者,心同此愿、和諧相處,相濡以沫。也許千古因緣。此行之后,不少團友很快成為摯友。
有團友李生詩曰:
菩提一心萬里緣,我佛慈悲懷眾僧 。
焉知朝圣蘭毗尼,報得大法三寶恩。
加德滿都,博達哈大佛塔。巨大的法眼,度量無邊,僧眾繞塔誦經,感照心靈。
納加爾廓,僧眾透過云海遠眺神山喜馬拉雅山,觀日落日出,感懷天地輪回。
乘坐小型飛機,飛越珠峰、喜馬拉雅,讓大家感動雪域神山的壯美。
有團友李生更幸運在佛陀誕生地蘭毗尼與僧眾共度生日晚會。并有四名藏漢法師主持誦經加持見證,感謝佛恩,甚是殊勝!
首都漫步,團友探訪“世遺”猴廟,古老王宮廣場,感嘆當年繁華不再;
穿梭雜亂街道,車馬亂竄,乞丐成群,示威請愿,貧民疾苦悲情親歷其境。仿佛回想到2500年前佛陀游歷情景,人間滄桑,苦樂輪回,也應驗法說“因緣果報”。
此行一周朝佛之旅,收獲頗豐。眾友體驗佛陀成佛軌跡,感悟菩提精神力量,圓覺心靈的迷憫。真個“和諧——歡喜”——阿彌陀佛!
團友唐小姐感言:朝圣之旅神圣圓滿,俯視珠峰原來亦小亦大、亦高亦矮,分別的是仁者自見,佛者覺也,能悟天地圓融天人一體,眾生平等者,覺也,阿彌陀佛!
趙小姐感言:前世今生有緣相續轉法輪,菩提圣地繼續同行灑甘露,大覺大悟同生凈土度眾生。
真個心靈之旅!善哉!善哉!
梁冬:走遍全球的身#8226;心#8226;靈行修
文/捕風
離開百度的梁冬和朋友們一同創辦了“太美全球主題旅行聚樂部”,從“俱樂部”到“聚樂部”,一字的變動卻蘊含了對旅行內涵全新的理解和詮釋。
在梁冬看來:所有的公司最終都將成為“婚介公司”,致力于在不同人群、不同信息群間建立聯系。他更堅信:是相聚、分享創造了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旅行還在強調“去哪里”,那么,“太美”則是強調“和誰去”。很多時候,旅行只是一種載體和形式,人們的“心境”總是比“目的地”更重要。做一間“全球旅行”的“聚樂部”,因而絕不只是為了傳播梁冬個人對生活或旅行的理念,他是想為更多人提供一個好的背景、搭建一個可以促成“深度分享”的平臺。
作為一名 “聚樂部”里的“趣皮士”,旅行就是重新發現自我的精神需求、重新發現最豐沛的心靈樂趣。
一次經典的“趣皮士”之旅是這樣展開的:
2008年2月13日,一群“趣皮士”們開始了在情人節前一天的“集體私奔”,去找尋一段塵封在老照片發黃背景中、偶而喚醒的青春記憶。目的地:古巴。一個被甜蜜朗姆酒和美妙雪茄香味熏染繚繞的加勒比海美麗之國。
選擇古巴的理由是:這是西半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隨著鐵腕領導卡斯特羅身體的日漸衰退,正在面臨巨大的變革和考驗。在這樣的變革前夜探訪古巴,就仿佛站在1978年的中國,時光回溯,讓過去的影像與記憶重重疊疊……
在“趣皮士”的同行名單上也包括了太多各式各樣的人:梁冬,太美創始人,也是著名的中醫文化業余愛好者;袁岳,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零點調查公司的創辦人;李蔚然,中國最貴也最年輕的商業廣告導演;有“美麗魔法師”之稱的倪薇薇,北京最知名美容機構的創始人……“豐富”而“有趣”就是他們彼此之間最大的共通點。
促成一次“趣皮士”們的集體出游,也包含了太多精心的設計: “聚樂部”的會員是采用內部的“推薦制”,一方面是朋友推薦朋友,一方面也因為一種“口耳相傳”的最傳統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多志趣相投、情趣相當的人們開始彼此找到、彼此組合,期待著“和最合適的人一起”開始一段有一段全新的行程。為了保證每一次“趣皮士出行”的效果,“太美”所設定的細節無所不包,一如“出行前讀什么書”,又如“行程中的每一個夜晚由誰開始談起第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趣皮士們的古巴之旅由此也變得格外妙趣橫生:
他們穿上印有“切.格瓦拉”和Trippie趣皮士的文化衫,在古巴的巴拉德羅騎上自行車,體會在N多年前穿越大街小巷的感覺……
他們一道分享彼此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處一段段最珍貴的記憶,為最精彩的講述者系上紅領巾……
他們在加勒比海濱,抽著雪茄、品著郎姆酒、跳著桑巴舞、吃著湯圓,一群身處異鄉的“趣皮士”共同歡度了人生中第一個時空倒轉的 “元宵節”
他們還閱讀了為本次行程精選的書目:《老人與海》、《激蕩30年》、《雷鋒》……這是屬于一個時代、一種氛圍的經典,他們也在全程點點滴滴分享著古巴主題的音樂、電影,跟隨種種經典印記,展開一段段自我發現的心靈之旅……
即使古巴歸來,“趣皮士”們的旅行分享還是一個深度而持續的“進行式”。他們定期相聚,他們也一同出版了一份只屬于這趟心靈之旅的“私家雜志”。
梁冬和“趣皮士”們展開的每一段行程都是如此新鮮而獨特,在旅程中的每一步他們也都致力于發現更多深度的精神魅力。比如說,北大國學班的同學加入了“趣皮士”的行列,他們去印度禪修,與禪修同時進行的還有“如何深入理解大吉嶺紅茶”;他們還與美國的彼得#8226;德魯克管理學院合作,讓“聚樂部”成員從這所世界知名的管理學院開始,繼而游歷有著全然不同“場域氛圍”的西點軍校和迪斯尼樂園。
梁冬自己更喜歡把這樣的出行、相聚視做一種“行修班”,正像他最推崇的現代管理大師彼得#8226;德魯克所言:管理的要義,不在知,而在于行。梁冬也把每一次趣皮士們的旅行歸來都戲稱為一次“T-MBA行修”的畢業,T-MBA是通過行走分享快樂,也由此不斷拓展關于人生和生命的態度。在梁冬看來: 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寬度是無限的。T-MBA就是讓大家拓寬生命的寬度。
習慣讓書本成為旅行的伴侶(用來補空的)
跟著電影去旅行(世界卷)
作者: 張狂
出版社: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9-1
電影和旅行的緣分,從來就是難解難分的。看電影是為了體味生活,而旅游是為了放飛生活。其實好的電影導演首先一定是發掘美景的天才,那些人跡罕至默默無名的地點一旦被他們攝入鏡頭,就仿佛泥土中的寶石放出迷人的光亮。作為大眾文化經典的電影就是把夢想的痕跡不動聲色地烙印于它的拍攝地,能夠讓我們以夢境中的迷狂去感受。如果你愛某個電影愛到真的發燒,一定會渴望親臨其境。
為此,所有喜歡電影和旅行的人都值得擁有此書。如果把這本書看成一本“選片獨到、點評出色”的電影的話,那對于任何喜愛電影的人來說都將是難得的資料、記憶和指南。而如果你把這本書看成一本旅游書的話,這本書通過對旅游區翔實的介紹和周到的旅游世界的夢。
《設計東京》
作者: 吳東龍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7月
本書最大特點在于強化“當設計不只是設計,旅游不再只是旅游”,書中整理了“設計好店100家”、“日本設計大事記”,對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及著名的時尚勝地一一道來,在提供欣賞性的同時,還不吝精力整理了大量對于東京時尚購物非常有用的實用信息。
《行者無疆》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年10月
從2001年8月到2002年1月,歷時6個月,余秋雨走過了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分南歐、中歐、西歐、北歐4卷,收錄散文80篇。全書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更勝余秋雨以前的幾部著作,筆觸比《文化苦旅》更優嫻、比《山居筆記》更開闊、比《千年一嘆》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