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地球物理學家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愛丁堡大學地球物理學家李向陽博士成為本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這是由中國政府頒發的國際科技合作最高獎項。
李博士早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現持英國國籍。他于1992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至今一直受聘于英國地震調查局,現任愛丁堡項目組主任,該學術機構得到國際石油企業資助,重點研究如何利用地震波等方法探測地下油氣儲量及分布。
在其研究生涯中,李博士一直為中英兩國在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2007年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愛丁堡設立了海外研究基地,即物探重點實驗室。
英國大使館科技參贊康大衛向李博士道賀時說:“我們為李教授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也很高興看到中英的技術合作成果獲得認可。作為科技開發合作伙伴,中英兩國從彼此那里收獲了很多東西。”
(英國駐華使領館網)
美國大學教授也做“獵頭”
隨著美國各家公司對在校高才生的爭奪日趨激烈,它們開始與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人員建立關系,付費請校園中的教授做獵頭,獵取那些最受老師青睞的學生。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公司手里有一份2800名杰出會計學教授的名單。一些教授已經習慣于為安永推舉表現優異的學生,如果應聘者在初次面試中表現不佳的話,他們甚至會出面幫忙說話。
關于此事,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政策。為了避免出現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偏袒,弗吉尼亞大學商學院警告教職人員,在公司與學生接觸之前,不要向這些公司提供任何形式的招聘協助。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在這方面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斯奈德院長說,他鼓勵教授幫助合適的雇主與學生建立聯系,然而,收取錢財是不恰當的。
(美國《商業周刊》)
《國際人才交流》雜志編委會
舉行2008年編委會工作會議
2008年6月12日,《國際人才交流》雜志編委會舉行2008年編委會工作會議。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張建國出席會議,在肯定《國際人才交流》辦刊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對雜志今后的宣傳報道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會議由國家外國專家局信息中心主任、《國際人才交流》雜志編委會主任夏兵主持。會議聽取了《國際人才交流》雜志編委會副主任、總編輯陳煒華對過去一年《國際人才交流》雜志工作匯報,討論了《國際人才交流》編委會工作方案。編委會成員單位萬金發、白繼迅、高鵬飛、劉昇等出席會議。
尼日利亞電子支付和
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
運用國際培訓項目在京舉辦
5月14日至19日,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的“尼日利亞電子支付和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運用”國際培訓項目在京舉辦。此次培訓班成員來自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空軍系統,均為負責財務預算和支付領域的官員。在京期間,他們考察了中國銀聯北京信息中心、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并聽取了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等機構專家的專題授課。
在結業典禮上,尼日利亞駐華使館武官處公使為學員頒發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簽發的結業證書,對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辦公室主辦的此培訓項目給予了肯定,并表示感謝。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