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有了某種需求,而還沒有滿足這種需求的手段和技能時,恐懼就產生了
我們的恐懼太多了。我們恐懼死亡、恐懼黑暗、恐懼失業、恐懼危險、恐懼匱乏、恐懼沒人愛、恐懼孤獨、恐懼不成功、恐懼孩子不成材,等等。當人有了某種需求,而還沒有滿足這種需求的手段和技能時,恐懼就產生了。太想成為什么,太想擁有什么,太想保住什么,而現實又有許多不確定性和困難,人就不可能排除恐懼。

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的心理活動狀態,是情緒的一種。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必要的恐懼和敬畏,使一個人處于被動的警醒狀態,是一個人生存很必要的東西。然而,當恐懼由生理和意識上的恐懼進一步傳導而形成內心深處的恐懼時,恐懼就會成為一個人行為或者生活的主宰力量,就會使一個人的認知和判斷出現很大的偏差。恐懼帶來黑暗,黑暗帶來遲鈍和誤讀,誤讀帶來行為的扭曲。而且,深深的恐懼摧毀著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躁狂和丑惡起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成功企業家身上。人們在沒有多少財富或清貧的時候,多有一種達觀,財富只是被當作通往幸福的工具。可是一旦積累起相當規模的財富,先前面對財富的輕松消失了,一種巨大的恐懼感卻深深統攝了富人們的內心。人們沒有像原本期望的那樣成為財富的主人,反而成了財富的奴隸。
他們曾經影響了數不勝數的事件,榮譽、秘籍、成功、果斷、進取等光環加身,讓他們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同時也落下了置身于人群中的孤獨與落寞。在公眾眼里無所不能的企業家,內心深處便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緊張與焦慮。他們寢食難安,對人性的惡有著百倍的恐懼。“制度就是對人的不信任”,就是企業家們時常掛在嘴邊的箴言。在職業生涯中一直信奉“不用聰明人”的堤義明可以說是一直被“恐懼”所奴役并且最終被擊敗的日本前首富。
最聰明的人,反而在普通人沒有困難的地方無影無蹤了。一直謹記中國荀子“性本惡”之告誡,嚴承父親“不交朋友”之遺訓的堤義明,接掌西武集團40年,把西武集團發展成為一個經營鐵道、連鎖飯店、百貨商場、消閑設施,購買了日本1/6的土地,并擁有一流職業棒球團隊的企業王國。他孤獨決斷,歷經驚濤駭浪,躲過層層劫難,甚至那場席卷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也未傷到他。可是2005年3月,堤義明卻因高管舉報其虛報母公司持股比例而被捕入獄。
沒有人了解真實的堤義明。父親“不交朋友”的遺訓和中國先哲荀子“性本惡”的教義,把堤義明武裝成一個商人中的哲人。他把人性惡作為管理公司的基點,對任何人都處于深深的猜疑之中。他對人性猜疑的專注,終于培養起了不忠誠的團隊。一生用盡心機提防著陰謀,最后卻偏偏在習以為常、自作聰明的套路中折戟,敗在了內部人性的詭詐上。
一如孤獨無援的堤義明,企業家不會像常人那樣可以隨意向人訴說苦悶,從而得以化解掉一層層危險。企業家面對任何苦悶和無奈時,只有自己消化,很少有人可以為之緩解或分擔。久而久之,一種巨大的不安全感襲來,形成他們懷疑一切人的心理機制。他們沒有傾訴對象,甚至佛或上帝也不與他們同在,所有的難題只能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化解。于是,他們或日夜由生猛的保鏢護衛,或一味將繁雜的業務纏于一身,或進入不知為誰忙亂的債滾債的泥沼,或干脆就患上抑郁癥,陷入深深的生存危機。據《中國企業發展報告》稱,近20年中,我國已有1200多名企業家因種種心理障礙走上自殺之路,至于非正常死亡的數目,更為驚人。
商業只有在關系中開拓道路。而正是如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的關系,卻成了企業家們恐懼的根源,這是自人類存在以來就一直延續下來的古老恐懼。以至于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宗教,借人們對地獄之火的恐懼,把人們拉回到了最基本的人道價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