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07年度齊魯友誼獎暨外國專家證頒發儀式在濟南隆重舉行,18位為山東經濟、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被山東省政府授予“齊魯友誼獎”榮譽稱號。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仁元為獲獎專家頒發了獎牌。山東省政府自1993年以來每年授予20名左右外國專家“齊魯友誼獎”,至今共有235名外國專家獲此殊榮。NEC軟件(濟南)有限公司的木田橋 龍總經理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初次見到木田橋龍的人都對他一口流利的漢語迷惑不解。實際上他是日籍華人,熟悉他的人從來不認為他是日本人。他生在濟南,長在濟南,在濟南有很多朋友。只是到濟南后工作很忙,和這些朋友聯系得很少,但是,他心中始終裝著他們。

木田橋龍先生原名叫劉慶龍,高中時代在山師附中,1980年考入山東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分配到北京國家水電部工作。1986年作為中國第一批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人員公派去美國加州硅谷GE公司研修。回國后一直從事CAD技術在全國的技術服務及推廣工作。1991年,因為妻子先去日本留學的緣故,他辭職去了日本。6年后,他加入NEC軟件株式會社,不久入日本籍。木田橋龍先生雖然大學畢業后就離開家鄉濟南,后又加入日本國籍,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養育自己的家鄉,一直惦記著為家鄉辦點事,作點貢獻。自從他進入NEC軟件株式會社后,積極推動公司與中國的業務合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把自己負責的項目發展到中國。經過他連續多年向公司提出招聘中國應屆畢業生去日本NEC總部直接工作建議,2001年,NEC終于在他的母校山東大學開始招聘,現已在中國6所大學中招收應屆畢業生近40名。如今,這些人已經逐漸成熟,有的回到濟南工作,成為了中日軟件外包的橋梁。
2004年NEC軟件株式會社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決定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當時,有數個候選地,各地都在積極地推介自己,由于濟南市政府的積極配合,再加上在招聘應屆畢業生等工作中與當地政府、大學、軟件企業等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最終,NEC軟件子公司落戶濟南。當然這也與木田橋龍先生是濟南人有很大關系。
2005年1月,NEC軟件(濟南)有限公司在濟南正式成立。公司從籌建到今日的規模,基本是以木田橋龍的一己之力,短短的3年內,公司已發展到包括派遣員工近300人,各項業務都走上了軌道。然而,木田橋龍先生仍然不滿足,盤算著公司的下一步計劃。根據公司的中期發展規劃,到2010年包括派遣員工在內要發展到600人,營業額要超過15億日元;5年后將發展到超過1000人規模的公司。
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需要提高現有職工的技術和日語水平,要保證新入員工的質量。為此,公司在NEC總部的總體教育體系下,規劃了一個龐大的教育計劃——從2007年開始在濟南的大專院校內設立NEC軟件濟南公司對日軟件開發特色班,為公司,同時也為對日軟件有業務聯系的其他企業培養后備人才。
NEC軟件(濟南)有限公司在濟南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木田橋先生也時刻不忘回報當地政府和各方面的幫助。在他的推動下2001年開始在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和軟件學院設立了NEC軟件獎學金,并冠名贊助2005年齊魯大學生軟件及外語大賽。公司在濟南成立后,他經常到各大學宣傳介紹軟件服務外包業的前景,組織公司員工為貧困地區學校捐書等活動。在木田橋龍先生給日本NEC總部等對外的公司宣傳介紹中,對濟南及高新區和齊魯軟件園的介紹占有很大篇幅。他經常說,我現在也是齊魯軟件園的一員,應該積極宣傳濟南,宣傳齊魯軟件園,使濟南的對日軟件外包做大做強,我們自己也可以乘勢而上。
木田橋龍先生還打算把日本的“嵌入式軟件資格考試”介紹到濟南來。這項考試類似于微軟認證考試。一旦這個設想成功,濟南在中國軟件業中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提高。今后木田橋龍先生準備做兩件事:一是要聯合大學加快培養優秀人才,爭取四五年內把公司打造成上千人的大型軟件公司。二是把本公司和濟南的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力爭為把齊魯軟件園發展成以軟件外包為主的軟件城作一點貢獻。
木田橋龍先生的心中,最大的希望是想當一座橋梁。說到這里一定要介紹一下木田橋龍這個名字的由來。他在入日本籍的時候,因原來的姓“劉”在日本姓的漢字中沒有,他就自己起了個姓“木田橋”,“木田”是“日本”的本下面的一橫拿下來,豎放到日本的日中間,就是“木田”,代表日本的意思,橋是橋梁的意思,龍是龍的傳人——代表中國的意思。木田橋龍連起來就是日本與中國的橋梁的意思。他不光起了個有意義的名字,同時他實際也一直在做中日之間的橋梁工作。在他的一生中,他希望能為中國,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事情。他最愛做與中國有關、對中國有利的工作;他最愛唱的一首歌就是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
我們相信,通過木田(這座)橋連接的對日軟件外包事業,一定會越做越大,通過他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實現他的理想——為中日兩國的經濟交流作貢獻,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為把濟南打造成為著名的軟件城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