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華為進入“大城市”的努力暫時受挫

華為聯合貝恩資本對3Com公司歷時近5個月的收購計劃,最近以失敗告終。2月20日,3Com在網站上發表聲明:由于無法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貝恩資本以及華為已經撤銷了向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遞交的申請。22日,華為在回應中解釋:由于收購程序復雜,成本增長,股市環境與一年前也有很大的變化,貝恩、華為因此宣布撤回申請,3Com理解并同步撤回申請。
華為的聲明并未提及來自美國政府的阻撓,但CFIUS的干預明顯成為了收購計劃的最大障礙。美方的“華為陰謀論”認為,華為CEO任正非是一位轉業軍人,華為與中國軍方關系密切。更有人提出華為與對伊拉克和阿富汗“非法”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也有關聯。作為美國老牌電信設備商,3Com為五角大樓、美國陸軍和情報部門提供電腦反侵入檢測設備,一些美國議員指出并購可能讓這些關鍵性的計算機網絡遭遇威脅。
這是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經常遇到的“中國威脅論”,但一些觀察家指出,經歷挫折的華為也要對自身做更多的反思。任正非引領的華為一直給外界一種敢打敢拼的“土狼”形象,初登國際舞臺之時給許多國際巨頭造成了巨大的市場沖擊。然而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這種“狼”精神反而制約了華為的步伐。
一直走低端廉價路線的華為,2002年開始了在美國的“狼”式擴張,并在一些主流和專業媒體上刊登了極具攻擊性的廣告——“他們唯一的不同是價格”,圖案背景是舊金山金門大橋,而華為的主要對手之一美國思科公司的標志正是金門大橋。2003年1月,思科對華為提出起訴,指控華為非法復制其操作軟件。盡管這場官司最終以和解了結,但仍在美國市場對華為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華為的“狼文化”在公司內部似乎也已經變成了一種“壓強文化”的代名詞。而在美國,員工看中的是屬于自己的權利,休息與工作嚴格分開。這也正是美國排斥中國公司的一個潛在因素。擺脫“狼性”已經成為讓世界接受華為的一個必要條件。
對于華為收購3Com的失敗,國際著名顧問公司FrostSullivan公司中國總裁王熠全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華為對于美國公眾的公關沒有做好。“想要抵消較差的品牌形象,要通過長期持續的公關活動,而且要從各個角度去做,包括針對美國政府的和美國公眾的。”他指出,華為絲毫沒有對于美國公眾的公關活動,即使在國內,華為也是長期以低調、回避或默不作聲來回應外界的種種質疑。
“華為想要走向國際,得到更多人的認同,首先要學會如何具備一個世界級企業應該有的透明度。”王熠全說。
錯誤地選擇收購時機也是華為此次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美國大選在即,在這段敏感時期,美國保護主義勢力格外活躍。華為此時發起收購,就顯得“政治覺悟不夠高”。
當然,此次收購行動的擱淺對華為的影響并不很大。戰略咨詢和市場研究機構BDA董事長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甚至表示:“美國可能會后悔這樣做。現在,美國仍然在承受著次優抵押貸款問題的痛苦,他們應當吸引投資,而不是阻擋投資者。此次交易失敗后,3Com可能難以找到新的投資者。”
業內人士認為,華為對3Com的收購不會就此停止。3Com對于華為來說是一塊美國市場的敲門磚,在沒有找到新的進門方法之前,收購3Com始終是最合適的選擇。
“這次收購失敗對華為來說是好事。”王熠全認為,“華為會從中看到,要讓城里人接受鄉下人有多么難。鄉下人不能只學會穿城里人的衣服,你還得學會城里人的禮節。”
“就像當年日本車進入美國時也受到了非常非常多的無理阻撓和打壓一樣,但華為早晚還是要進入美國市場的。”王熠全希望這次失敗能讓華為認識到,“為了未來的成功,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