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DVD并非死于背叛
“由于事業(yè)環(huán)境的激變,我們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決定:從此刻開始,HD DVD正式結束了。”2月19日,東芝株式會社CEO西田厚聰在“HD DVD事業(yè)及半導體新工廠相關事項說明會”上,為持續(xù)數(shù)年的高清DVD標準之爭正式劃上了一個苦澀的句號。

歷史跟東芝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回頭看,6年前的2月19日,以索尼、飛利浦、松下為核心,聯(lián)合日立、先鋒、三星、LG、夏普和湯姆遜共同發(fā)布了0.9版藍光(BD)技術標準,并成立BD創(chuàng)始人組織;同年8月29日,東芝與當時唯一的盟友NEC向DVD論壇提交了雙方共同協(xié)商統(tǒng)一后的AOD設計規(guī)格;2003年11月26日,AOD被DVD論壇批準為下一代光盤標準,并更名為HD DVD。至此,以索尼為首的藍光與東芝為首的HD DVD兩大高清標準陣營展開了激烈競爭。
縱觀東芝與索尼在高清市場的發(fā)展,不難看出,雙方以各自的優(yōu)勢分別吸引了不同商家的注意,互有攻守,而客戶們也是在兩者間左右搖擺,態(tài)度堅決者鳳毛麟角。分水嶺出現(xiàn)在2007年下半年,不斷有商家明確表現(xiàn)出了對藍光的好感,直至最近華納兄弟公司給了東芝致命的一擊。西田厚聰在接受采訪時,也將華納兄弟的突然倒戈歸為導致東芝失敗的重要理由。
失去了華納兄弟公司的支持,東芝確實失掉了3/4的利益市場。但將華納兄弟看成HD DVD失敗的罪魁禍首則有諉過之嫌。華納兄弟在宣布選擇藍光時提供的一組數(shù)據是對自己行為最好的注腳:2007年,其在美國市場上的藍光光碟銷售額為1.69億美元,HD DVD光碟的銷售額為1.03億美元。
“之所以決定放棄HD DVD而采用藍光格式,是因為消費者更加偏愛于藍光。”華納兄弟的公告中坦言。
如果我們以“事后諸葛亮”的分析來進行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HD DVD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先天不足”的尷尬。對手藍光參與者眾,除了旗手索尼外,松下、先鋒、夏普、飛利浦、LG等輪番上陣;而HD DVD陣營主要是東芝獨力應戰(zhàn)。其最核心的盟友NEC也是腳踩兩只船,旗下的NEC電子就于2005年10月加盟藍光協(xié)會(BDA)。東芝想通過“后天努力”來彌補先天缺陷,但這顯非易事。在與好萊塢內容巨頭的關系上,除派拉蒙堅持了一貫的“墻頭草”外,迪斯尼、20世紀福克斯、獅門電影和米高梅這四大家都是堅定的藍光支持者;反觀HD DVD陣營,華納兄弟早在2005年就開始“腳踩兩只船”,只有環(huán)球影業(yè)一直站在HD DVD這邊。更重要的是,藍光的反盜版技術要比HD DVD高很多,這對深受盜版之苦的好萊塢巨頭來說絕對是一個難以抗拒的誘惑。無獨有偶的是,諸如沃爾瑪、百思買、Blockbuster這些能量巨大的渠道巨頭,對藍光的熱情也一直比HD DVD高。
而在營銷手段上,去年底突然的大幅度降價,不僅使得商家對HD DVD失去了信心,就連消費者們也因此產生了懷疑。最后,即使是失敗者,東芝似乎也沒有給大家留下一個“美麗的背影”。在發(fā)布會上,西田厚聰對其近百萬消費者的承諾僅僅是今后兩年內繼續(xù)給予支持及保修,外帶一個鞠躬。對于如何面對可能發(fā)生的消費者集體訴訟,他的回答是:“對購買新產品的消費者,風險是永遠存在的,我們只是硬件生產商,因此我們相信我們的法律訴訟風險相對較低。”也就是說,東芝不準備對支持自己的消費者負任何其他責任。
不牢靠的根基、市場的不穩(wěn)固、失敗的營銷政策,以及信譽的喪失等等。對于HD DVD的潰敗,似乎更應該歸結為被市場所拋棄。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失民心者必失天下,是東芝自己搞砸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