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向我推薦畫家陳錦芳博士的奧運系列作品時,我深深地被畫中生動的運動場面吸引,在京劇臉譜、天壇、漢字、五環、五色、希臘神廟、和平鴿等背景中,運動健兒們手執鐵餅、網上扣球、騎車、奔跑……這些將奧運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作品,既具象又抽象、獨特新穎,別具風格。
作為“新意象派” 旅美華裔思想家、畫家的陳錦芳博士,為了畫《奧運系列》,從去年7月開始便留居北京創作。目前,他已畫了60余幅奧運作品,離奧運會開幕還有近2個月,他還會再畫下去。

“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回展”
自2006年啟動的陳錦芳“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回展”,今年巡回到中國。此次展覽將于2008年6月14日-22日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舉辦。
巡回展除以“為人類而藝術”的主題外,還有以中國為主題的“天壇系列”、“奧運系列”。在激勵運動員及全人類身心共進、追求卓越、超越極限的同時,建立友誼、公開、公正、公平競爭,共創和平美好的世界,也是作品所體現出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倡導的“為人類而運動”的體現,它與“為人類而藝術”相契合,體現出北京“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理念。
陳錦芳的“天壇系列”,除彰顯“和平崛起”的精神外,更努力表現的是中華文化傳統美德之“王道”精神。它不僅傳承了古希臘“神圣休戰”的消極和平,更是人類和諧、世界和平、共榮共享的積極和平的基石。這樣的心態及追求也正是他整合古今中外“文化形象”即意象(icon,它有別于“自然形象”)而倡導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陳錦芳也因此被聯合國選定為通過藝術促進世界和平、人類福祉的最佳人選,被委任為“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并就此開始“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回展”。
展覽期間將播映“禁煙”與藝術欣賞整合呈現的DVD影片:“梵高禁煙的故事”及《聯合國之友》總裁Dr.Brown專訪陳錦芳的精華影像,還將舉行座談會、學術研究會,使此次世界巡回展更具學術性及社會教育性。
藝術家、思想家陳錦芳博士
世界后現代權威Thomas McEvilly教授這樣評價陳錦芳的藝術:陳錦芳創作研究的是藝術作品,是當今全球性的重要課題。陳錦芳認為藝術家的工作,不僅是產生作品,而應具有更廣闊的意義。因此他使自己兼具哲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以及文化理論家于一身?,F階段的歷史正需要一種文化模擬制品的中介來促使全球性藝術覺醒,這種類型的中介常見諸陳錦芳的繪畫。陳錦芳是當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陳錦芳,1936年出生在臺灣省臺南縣。14歲時,他受梵高的影響而立志當畫家。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很難接觸到西方現代藝術,他認識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牙科醫生,在那里借到一些美術叢書和音樂唱片,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內心的藝術之火被梵高點燃,立志要到巴黎當畫家。一直到在臺灣大學外語系念書時都夢想著去巴黎留學,大學畢業后,他參加了法國政府留學獎學金考試,當時臺灣只有兩個名額,他不負眾望爭取到了其中之一。其時1963年,他27歲。
1963年,他考取法國政府獎學金赴法留學,在巴黎大學、巴黎藝術學院深造了7年,獲得了現代法國文學碩士及現代美術史博士學位。在巴黎的12年,他始終堅持繪畫創作與學術研究,1969年建立了陳氏學說“五次元世界文化觀”,并且創立了“新意象派”畫風,大膽地整合東西方古今“意象”,而“藝以載道”的藝術形式贏得了國際藝壇的好評。他的作品被美國國家博物館、法國現代美術館等許多國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梵高美術館館長、前荷蘭文化部部長赫士卡先生稱他為“梵高的傳人”。陳錦芳出版有21本畫作及文化論文,其中許多內容被編入美國大學教科書,“世界美術史”等著作,被譽為“后現代文化先驅”及“當代世界上20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
1975年他從巴黎來到紐約定居至今,世界公民的意識促使他更加關注全球藝術的發展,更加堅定地拓展和平與寬容的世界文化理念,創作了許多反映全人類偉大成就的作品,2001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寬容獎”,委任其為“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
他被稱為“慶典畫家”
陳錦芳創立的“新意象派”用融合古今中外的文化形象來反映現實,他的每幅作品都蘊涵著一個典故,適合表現與時代、社會有關的大事件。1986年“自由女神百周年紀念”是他1985年和1986年畫的100幅與之有關的作品共襄盛舉,借助自由女神,展現出新意象派的豐富多元。1990年是梵高逝世百年,他被邀請到阿姆斯特丹,與梵高畫展同步展出他畫的100幅《后梵高系列》。其他諸如《埃菲爾鐵塔系列》、《黛妃系列》等,都與時代及社會大事件有關。
2008年北京奧運對中國來說是百年一遇的盛典,普天同慶。他說,作為慶典畫家的我,出生在臺灣,又是華人畫家,以北京奧運為主題來創作是義不容辭的。我曾受過歐洲、亞洲、美洲的文化熏陶,一定要用畫筆來展示奧運這一人類文明的大慶典?!短靿盗小?、《奧運系列》正是為凸顯這一主題的系列作品之一。
“五次元世界文化觀”
以及“為人類而藝術”
多種風格的畫家很少見。畫抽象的不敢畫具象,畫具象的也很少畫抽象。陳錦芳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拘束。我畫過一段時間的抽象畫,后來感覺這就像一輩子在畫一張畫,不能變。我覺得這樣不行,便開始了人類文化史的研究,創立了‘五次元文化觀’。20世紀是四次元的時代,是‘分’的時代,所以那個時候有原子彈,這是科學層面上的一種表現。而藝術上,上個世紀60年代的抽象派,到后來一個人一派,你就不敢隨便變了。我覺得這不是我要走的路?!?/p>
陳錦芳認為,現在已經進入“合”的時代,1969年人類登陸太空開始,這是一個“合”的現象。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的文化生態從“分”轉向“合”,所以我們已經進入一個21世紀是“五次元”的時代。時間和空間是合一的。所以在他的畫里,他把東西方的不同文化融合在一塊兒,不同時空整合在一起。在這個大合的時代,沒有愛,萬事總成空。所以“五次元”最重要的是時代精神、文化精神,陳錦芳所提倡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中的新文藝復興的重心就是“愛”。
1969年,陳錦芳創立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理論,通過藝術演變成了一種新意象派,代表作就是他的幾千張畫。他通過藝術去推動藝術教育及全球和平的文化。他認為,中國的王道精神主張和諧,人和大自然、人和人倫理道德的和諧,就是和諧的時代標準。顧拜旦通過運動來提倡和平,以達到人的身、心、靈的和諧,這個理念跟文藝復興的理念一樣?!拔业乃囆g不是為藝術而藝術,就好比顧拜旦不是為運動而運動,他是為人類而運動,我是為人類而藝術,這其實是相通的?!拔沂峭ㄟ^《奧運系列》、《天壇系列》來宣揚他的思想,以及人類所向往的那個境界?!标愬\芳如是說。
陳錦芳稱他開始畫畫是“為人生而藝術”?!拔覀兊男袨槭撬季S在控制,我把它叫做‘靈體’,譬如電腦就是硬體(Hardware)和軟體(Software)的合成,少了其中的一個那就不是靈體(Soulware)了。上世紀60年代我提出了‘靈體’這個詞。1980年,在美國一個哲學家和科學家的會議上,我在演講時正式提出‘靈體’這個概念。我認為靈體才是最重要的,能直接影響軟體和硬體。我的‘五次元’也是講的這個‘靈’?!?/p>
1964年陳錦芳在巴黎留學期間,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薩。在那里他通過研究得出一個觀點:人類需要一個新的文藝復興,而這個復興的搖籃會是在東方。因為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亞洲區域已構成了一個新文藝復興的大盆地,并把它稱作“大亞太文化盆地”。文藝復興的本質是不同文化的整合創新。
他說中國曾有一次“文藝復興”,就是通過絲綢之路中和印度及中亞有很多的文化交流。這是第一次“文藝復興”,更“大陸性”。現在是更“海洋性”了,中國的文化交流已經遍及世界各地。中國的復興前期是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改革開放以前?,F在是開花的時期,因為有前面150年的鋪墊和5000年的歷史,所以當前如此迅猛的發展是必然的。一個大的“文藝復興”有三個必備的條件:第一是領導者,國家的領導者要注重文化;第二要有經濟來支撐文化;第三至少要有60年的太平。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為什么有這么燦爛的時代,因為它有72年沒有戰亂。日本也有兩次“文藝復興”,第一次是派和尚來中國取經;然后是明治維新,他學西洋的,但是他走錯路來侵略中國,最后失敗了。
結束語
陳錦芳是東方人中的第一位巴黎大學藝術博士,是一個具有藝術史定位的畫家;他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理論,曾在1980年“國際哲學科學家會議”上發表;他是唯一在“世界國事論壇”會上演講并舉辦畫展(1998/2000)的世界藝術家;此次由聯合國發起的“為人類而藝術(2005—2010)世界巡回展”使得陳錦芳博士得以暫駐北京創作《奧運系列》。
《奧運與藝術》將在今年6月出版。陳錦芳已出版了21本書畫冊。即將出版的這本書畫冊是他半個世紀藝術追求的匯總。書畫冊共分三部分:奧運系列、天壇系列、人文系列,其中有“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理論的簡單介紹。
面對一個華人畫家的拳拳之心,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陳錦芳博士的良好祝愿,祝愿展覽取得圓滿成功,祝愿畫家的藝術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