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來北京的游客而言,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吃烤鴨是與登長城同等重要的活動項目。作為百年老店,全聚德無疑在北京的上百家烤鴨店中具有較高的聲望。然而,近年來,一家歷史并不長的烤鴨店在餐飲行業(yè)中異軍突出。最初,只是北京當地的食客慕名而來,漸漸的,外來游客也趨之若鶩。影視明星、社會名流都成為它的常客。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第一次來中國,雖然只停留一天,也抽出時間,到這家烤鴨店品嘗烤鴨。
每逢就餐時間,這家企業(yè)的各家分店就要為排隊等待就餐的客人發(fā)號,成為京城業(yè)界的一件軼事,這個企業(yè)就是北京“鴨王”烤鴨店。
“鴨王”現象
“鴨王”今天的輝煌源于一位優(yōu)秀的領軍人——鴨王烤鴨店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民。穆民從小愛吃烤鴨,幾十年都沒有吃膩,也許正是源于此,他才會與烤鴨行業(yè)結下不解之緣。
1984年,穆民畢業(yè)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1988年下海做房地產生意。199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北京城外的一家烤鴨店吃飯,烤鴨端上來時,尚有一段距離,便可聞到濃郁的香味,一入口,更是不同凡響。對烤鴨十分在行的穆民立即認識到,這不是按傳統(tǒng)方法烤制出來的鴨子,沿用百年的烤鴨工藝出現了新的變革。
穆民立即找到廚師,虛心請教制作烤鴨的工藝,并表達了自己想開一家烤鴨店的愿望。穆民的話不是隨便說說,兩年后,1997年,穆民的愿望實現了,他與合伙人劉邵華先生共同投資350萬元,在北京中華民族園南門的一個建筑內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烤鴨店,店名為“鴨王”。
雖然有很多人并不看好這個地理位置,但是穆民堅信自己的選擇。開業(yè)半年后,店里開始滿座,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在京城有了一定的名氣和影響。此后,在連續(xù)兩年的時間里,這家店幾乎天天晚上爆滿。380個座位、10個包間,座無虛席,等待就餐的客人要發(fā)號、排隊。不久,北京電視臺找上門來想報道北京餐飲業(yè)所謂的“鴨王現象”。
幾年后,穆民在京城的繁華地帶建國門開了一家分店。此店營業(yè)面積1600平方米,開業(yè)不過4個月,新店又是賓客盈門。如今,“鴨王”在北京已經有了6家店,涵蓋了北京朝陽、西城、宣武、海淀四大區(qū),每家店每天都演繹著發(fā)號排隊、等座吃飯的景象。
“鴨王”如此火爆到底有什么秘訣?

傳統(tǒng)烤鴨與“鴨王”烤鴨之變
餐飲業(yè)重在口味,“鴨王”之勝首先勝在口味。
“鴨王”烤鴨與傳統(tǒng)烤鴨一脈相承,又大膽改良。它既不失傳統(tǒng)烤鴨的經典魅力,又適應了新時代人們對營養(yǎng)、口味的需求,博得了國內外各界名流及廣大賓客的喜愛。
北京烤鴨工藝進入掛爐時代,就基本達到了成熟、穩(wěn)定的階段,100多年來雖然也有諸多細節(jié)的調整,但是沒有重大的變革。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更加重視營養(yǎng)與健康,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受到了挑戰(zhàn)。“肥而不膩”、“外焦里嫩”這一傳統(tǒng)烤鴨的經典魅力也受到動搖。當時在著名傳統(tǒng)烤鴨店工作、現為“鴨王”烤鴨店建國門店總經理的劉恩來先生,適時意識到了這種需求的變化,很早就開始了對新式烤鴨的研發(fā)改良工作。
傳統(tǒng)的掛爐烤鴨在烤制過程中也使鴨子“走油”,但鴨皮不夠酥,殘留的水分較多,放上十幾分鐘后,鴨皮就開始變軟變皮,口感也變差,并呈現很不美觀的波紋狀,尤其是鴨皮與瘦肉之間還保留了一層較厚脂肪,不符合健康飲食理念。
針對這些問題,劉恩來先生走“系統(tǒng)工程”之路,對傳統(tǒng)烤鴨工藝進行了謹慎而又大膽的揚棄,特別是將研發(fā)工作延伸到了北京鴨育種和飼養(yǎng)的源頭,終于改良出了“鴨王”新烤鴨。“鴨王”烤鴨店成立后,以“鴨王”品牌開始規(guī)模商業(yè)推廣。
鴨王新烤鴨的鴨皮膨松酥脆、入口即化、清香四溢,而且放上幾天都不變樣;鴨肉則不糟不柴、鮮嫩滑潤、飽含肉汁和肉香;尤其是皮肉間沒有了軟白油膩的脂肪層,這不但滿足了現代人懼肥怕油膩的要求,還使酥脆與鮮嫩的口感對比更加清晰響亮。將傳統(tǒng)的片法改為“抹刀法”,不但有利于食用,改善了口感,還使盤中鴨肉整齊渾圓保持了鴨形,更接近了“美食美器”的境界。
好味道來自好原料
“鴨王”成功的密秘還在于它與北京金星鴨業(yè)中心在北京鴨選種養(yǎng)殖方面密切合作、努力創(chuàng)新的結果。
劉恩來先生深知“好味道來自好原料”,他先后試用了幾十家養(yǎng)鴨場的填鴨,最終選定了被譽為“北京鴨的搖籃”的北京金星鴨業(yè)中心出品的北京填鴨。
劉恩來先生與北京金星鴨業(yè)中心的領導、專家、技師密切配合,共同穿梭于育種場、飼養(yǎng)場、烤鴨店之間,反復對比、篩選、改進飼養(yǎng)工藝和配方,終于選育出了不腥不膻、能夠全面滿足“鴨王”新式烤鴨要求的“三元金星”牌北京填鴨。此填鴨保留了純正北京鴨原種的優(yōu)良品質,采用獨特的飼養(yǎng)工藝和飼料配方,由技藝精湛的填鴨師精心填喂而成。其體態(tài)豐滿,肉質細嫩多汁,營養(yǎng)豐富,安全可靠。“鴨王”烤鴨店不僅全部使用“三元金星”牌北京填鴨,而且全部是其中的精品。這是其他烤鴨店望塵莫及的。
“鴨王”之勝在于人
作為從事房地產生意多年、毫無餐飲業(yè)經驗的穆民,如何將“鴨王”經營得風生水起呢?除了口味、價位、服務等基本要素之外,更關鍵的還在于人,在于企業(yè)的領軍人。
他的聰慧當從其選擇進入餐飲業(yè)說起。對此,穆民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烤鴨行業(yè)歷盡300多年長盛不衰,而新式烤法、切法,是在堅實的基礎上新的飛躍與創(chuàng)新,這也為“鴨王”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民族園“鴨王”店選址的成功,得益于穆民多年搞房地產的經驗,雖然店址既不是商業(yè)區(qū)也不是住宅區(qū),但路寬車少往來方便,門前有一個非常大的停車場,這與其高檔店的定位十分吻合,因為來“鴨王”就餐的客人大都乘坐私家車。穆民尤其看好周邊房地產的發(fā)展?jié)摿Γ此^的“朝陽地帶”,日后的情況也證實了穆民的遠見卓識。
烤鴨店的傳統(tǒng)配菜是魯菜,但穆民認為魯系菜不利于解烤鴨的油膩,決定改為口味清淡的粵菜,并根據“點擊率”每3個月撤換10種不叫座的配菜。穆民有句餐飲經營的名言,“聽外行的,但要用內行”,也就是什么好吃的要聽顧客的,但烹飪一定要聽內行廚師的。“根據外行的口味決定戰(zhàn)略目標,根據內行的意見落實技術細則”。
鴨王定位于中高價位,但是決非高不可攀。配菜只是粵菜中的家常菜,只是白領的價位,菜品又常推陳出新,故而吸引了一大批忠誠的擁躉者。
餐飲業(yè)的服務越來越重要,穆民認為“鴨王”服務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恰如其分。客人對于服務的要求是符合習慣,在殷勤與冷淡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點。如果過于強調服務方面的創(chuàng)新,弄不好會讓客人很不舒服。服務標準的提高并不難,難在統(tǒng)一和保持。
在企業(yè)創(chuàng)建初期,在宣傳方面,“鴨王”從來沒有主動花錢做過廣告。穆民認為,餐館不同于一般的銷售產品,只要你這兒好,“口碑”就是最好的廣告宣傳。他算了一筆賬,比如一家店有380個座位,就算平均每天的客流量是500人,其中200人是新客,按一傳二計算,每天就有新的400人知道“鴨王”,再加上倍率連鎖反應,不做廣告的“鴨王”就排起隊來了。
策略是隨著形勢而不斷變化的,在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后,穆民調整了戰(zhàn)略,設立了廣告部,專門負責“鴨王”的宣傳,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借鑒麥肯模式發(fā)展連鎖經營
穆民有一個夢想,將“鴨王”做成中國的麥當勞。在他看來,做好一家餐館并不難,各領風騷三五年是中國餐飲業(yè)的現狀,但是能夠長盛不衰的餐館并不多,能夠在全國連鎖經營發(fā)展的卻是鳳毛麟角,更沒有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走向世界的。穆民面對鴨王目前火爆的經營狀況,保持著冷靜的思考,他清醒地認識到,鴨王目前的優(yōu)勢只能維持三五年,餐飲業(yè)本沒有秘密而言,鴨王采用的新工藝也不可能成為自己的專利。
“餐飲業(yè)要做大,就必須走連鎖經營之路。”穆民堅定地說。他認為,麥當勞、肯德基的經營管理模式有其科學性,在中國也未發(fā)生水土不服,但它們畢竟是西餐、快餐的模式,中餐、非快餐如何借鑒“麥肯模式”呢?穆民認為必須結合中國國情,摸索出適合中式餐飲的連鎖經營模式。
穆民對中國餐飲業(yè)中的作坊觀念和小農意識深惡痛絕。鴨王在成功地解決了價位、口味、服務等基本問題后,面臨著樹立品牌形象、創(chuàng)造無形資產的重任,而這些正是連鎖經營的前提。當年,穆民在寸土寸金的建國門地帶、在長安街上開這第二家“鴨王”店,首先是為了提高“鴨王”品牌的品位,其次才是盈利,一旦品牌的含金量夠了,就會快速向其他城市蔓延,而不會局限在京城。
“鴨王”如何走連鎖經營之路?經濟學家認為,“麥肯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管理,在于其企業(yè)文化的建立,將一套科學細密的管理模式不走樣地復制到世界各地的每家店里。“麥肯模式”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就是高質微利,這與規(guī)模生產、質高價廉同理,這對于定位于中高檔價位的“鴨王”而言,更加不易,對于穆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然而,穆民的步伐依然堅定,幾年間,“鴨王”已經在北京開出6家分店,其中民族園店和左家莊店被評為北京迎奧運特色餐廳的“中國風味特色餐廳”。“鴨王”已經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連鎖經營模式,而且,今后的路還很長,“鴨王”還會繼續(xù)出現在北京的其他區(qū)域,乃至中國的其他城市。誰敢說,有一天,“鴨王”不會成為中國的麥當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