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反腐敗斗爭力度不謂不大、斬獲不謂不多。但,貪腐案件發生率居高不下,一些碩鼠巨貪的驚天大案此起彼伏,成為舉國上下最大的內憂。在監督機制上,我們有黨內監督、紀檢監督、媒體監督、人大監督、政協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群眾來信監督……但,為何仍難強有力地遏止腐敗呢?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白石的新作《上任以后》,以一系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情節,對上述問題給出一個深層次的回答。
這本書里的主人公,依然是前卷《從囚徒到省委書記》里的白剛。不過他再也不是那位無辜被錯劃、被侮辱、被損害的老右,而是在“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光輝照耀下,黨中央賞識白剛在農村改革上的真知灼見,不拘一格用人才,經省委嚴格審查和篩選,他被越級提拔任命為省委副書記、省紀檢委書記,省委第五把手了。命運的鐵錘強化了白剛俯首甘為孺子牛、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堅強、堅韌和堅定,在紀檢崗位上面對腐敗鏈里的魑魅魍魎,他具有疾惡如仇、洞燭其奸的沖擊力。他的對立面倒也不是什么三頭六臂的大人物,一個省轄市的市委書記官世通。此人身上有三件寶:“壯陽藥、避孕套、上上簽、佛光照”。他一貫濫用權力,貪財貪色,到處玩弄婦女,敢在路邊車內野合鬼混,長期霸占女電話員,情婦爭風門前廝打,臭名遠揚,人送外號“大叫驢”。他拉幫結派,勾結黑白道構成橫行霸道的腐敗鏈,與奸商沆瀣一氣借房地產開發狂吞暴斂。罪行暴露,為消滅罪證,設計殺人滅口,瘋狂對抗檢查。就是這樣一個劣跡斑斑、臭名遠揚、人人唾棄的敗類,竟能邊腐邊升,即便兵臨城下,也總能化險為夷,原因就在于他精通官場人脈的運做,在省委最高崗位上,擁有一堵抵擋正義審判的影壁墻、一把遮風擋雨的大黑傘!
《上任以后》打破了“大黑傘”總由“副書記”擔當、一把手一旦歸來漫天云霧散的老套路。濱海省省委一把手平哲,是一位習見不鮮的“權力迷戀狂”,在篩選信息上其特征是“選擇性失聰”。白剛率紀檢人員通過“三貼近”掌握其親信嚴重違法亂紀的鐵證,他均不屑一看。相反,凡是官世通對白剛憑空捏造的誣告,他卻視若珍寶,待人處事上實行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他緊緊盯住白剛的莫須有的“問題”,但當白剛帶領紀檢、公安堅持深入查辦壞人時,他則認為沒必要,甚至勃然大怒。當官世通罪證如山無可辯駁時,他則質疑“你們沒搞錯嗎?”“夠了,不要說了,散布這些干什么?”“壞人要處理,但也要顧及省委的形象嗎?”省委會議上他壟斷話語權。在“顧全大局”的神圣口號下,他巧舌如簧,硬把罪行累累的官世通從縣級干部“一步到位”提到省級崗位上來,常委會上有異議,他則動用書記權威“就這樣吧,散會!”最后他指使親信來一個惡人先告狀。如果不是中紀委及時分清是非,拿下罪行昭彰的官世通,曾因錯劃右派勞教,如今剛正不阿反腐敗的白剛,就不僅是在反腐斗爭中被橫生枝節左攔右擋,即便已難以叫你重嘗鐵窗滋味,也會微笑拍板逐你出局。有些一把手工作創新雖然常交白卷,但整起人來招法很是老道。白剛最后的艱難取勝,令人感慨萬端。
這一系列尖銳復雜的沖突,懸念叢生,波譎云詭,緊張得使人透不過氣來。作者的藝術提煉和概括,令人警醒:在我國政治生活中,一把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不怒而威”,人說“十個副省也頂不了一個正省”。但,大權獨攬、缺乏制衡的權力是把雙刃劍,可為善,也可為惡。高風亮節、公道正派的領導干部,可以發揚正氣,為民造福。但,像本書中那位高高在上、惟我獨尊的省委一把手平哲就是人民之禍了,一呼百諾的權力使他發生了可怕的異化,曾經在他們頭腦中“閃存”的“這主義”、“那理想”,早已掏空,如今其生存意義100%就是“保住權力、養尊處優”。對己有利,壞蛋也是好人;對己不利,忠良也成叛逆,他親小人遠君子,愛則欲其生,恨則欲其死,全然情緒化行事。從表面上看,是平哲保護和指揮親信官世通,從實質上看,為他謀私利、“知道他很多事”的官士通,也在牽著(下轉68頁)(上接76頁)他的鼻子走向懸崖。這就突顯出一個重大課題,在政治改革中,一把手更需要制衡和分權,更需要“灌水”和“拍磚”,這不是對誰的不敬,而正是其尊嚴所在。
人們常說,監督難就難在上級太遠、同級太軟、下級不敢,但就白剛而言,作為省紀檢委書記,監督起一把手來來既不遠、也不軟,但面對一把手平哲種種悖逆原則的行為,曾在國民黨監獄和右派改造流放地誓死不屈的白剛,竟囿于長期缺乏黨內民主的僵硬框框,在斗爭中難以放開手腳,似乎有許多明規則和潛規則捆綁著他,動作失據就會授人以柄、自我傾覆,起碼會被認為是“破壞團結”。他的監督意志難以到位,內心十分痛苦,包括那位年事已高、世事洞明的徐書記,明知不對也只能“圓通”行事,不見鋒芒。讀這本書沒有廉價的快樂,但會體認人生的艱難。本書令人看到政治體制改革開步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起步的艱難性。作者白石雖已年屆八旬,但筆力縱橫。由于他在省紀檢委書記崗位上博弈多年,積累深厚,在他筆下的高官們,語態、心計各有鮮明個性,在文學創作中最難擺布的會議場面,也寫得色彩紛呈、活靈活現。讀罷掩卷沉思,如是種種,在現實生活里不都似曾相識嗎?
(責任編輯 趙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