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們展開了這次無比輕松而愉悅的旅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沒有雜念,從來沒有如此風輕云淡。一次極微主義的敘事。我們坐在農用汽車的后車廂上,吹奏或者拍打著小樂器,干燥的嗓子滲出清脆的歌聲,被空氣分子遠遠地拉長,伸展到柏油公路的兩旁。山間有回聲。遠處有鐘聲敲蕩。我們細致入微,觀看你長長的眼睫毛。
我們應該放棄對這張作品的條分縷析。他似乎要扔到傳統規則,也能制作出討好的聲音。
世間萬物都會有聲音,我們甚至可以在頭腦中想象某種聲音,或可怖,或延綿。于是我們可以信手拈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次小響動,一件物品發出的聲音,一次木吉他的彈奏聲。人聲也應該是生動的。或許不是Haruka Nakamura制造出來的音樂,而是這個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聲音。Haruka Nakamura的音樂更讓人忘記——這是音樂,它只是一種色彩斑斕般的敘述,一次低保真的錄制,一些兒童公園里的吵鬧聲,一次回憶所要經歷的漫長歷程,一個個無法言說的奇怪的夜夢。Haruka Nakamura1982年出生在日本東京。少年時代自學鍵盤和吉他。2006年展開活動。他擅長編織出令人寬心的Acoustic Sound。2007年參加的2張雜錦大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除此之外他還主管了高手聚集的后搖樂團Nica,并擔任作曲。2007夏至,與schole的AkiraKosemura推出合作專輯《Afterdlow》。聲音總是那么純。不管有沒有后搖和電子的成分,作為日系氛圍音樂HarukaNakamura帶給我們的東西總是跟Mono和World’s end girlfiend不一樣。那些細微的東西,摒棄了個人情緒上的抒發,把Acoustlc元素和Vocal運用得爐火純青,及其簡易的樂器回歸了單純而動人的音樂制作。Haruka Nakamura在2008年5月初shole廠牌下發行了專輯《Grace》,這也是他首張個人專輯。共13首曲目,每一首歌的曲名都十分簡潔,僅一個詞兒概括。而所有音樂也是用盡了極簡主義的手法,大部分曲目都是純音樂。開篇曲“EveryDay”,似曾相識的韻律帶來了極佳的第一印象,只有簡單的木吉他和沉郁的女聲(Janis Crunch),“Everydav I lookfor Inside of world,Every world I love but so hard,All I love everything go outof me……Every day all the earth,everyday all I love”,它不是一首小情歌,我已經無法形容它的性質。純色的鋼琴聲,反復的吟唱,拉起的手風琴,Lo-Fi的環境音效,略微吵雜的童音,清晰的電子,女聲行云流水地滑動著。不管是優雅還是憂傷,最后都會歸于清淡或深邃。
是一幅幅印象畫,還是一張張膠卷照片,一個很遙遠的地方一直都等待著我們進發。偶爾我們還會想到宮崎駿的《天空之城》那座漂浮在太空中的美麗城堡。每一天我們觀望著這個世界,每一天我們都過著普通的日子。是什么使我們變得如此悲傷,又是什么使我們變得如此充滿感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