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家白酒廠在市場上推廣了一年多,可是每月的回款只能達到幾萬元。廠里派人通過調查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該白酒在品牌戰略上選用了高價位的產品,來攻打省內低消費市場,所以顧客不買賬。經公司反復開會研討,決定主攻中低端消費市場。把一款白酒在市場上的售價為每瓶25元—35元,選用它作為主打產品,完全可以適應這個消費人群,通過廣告不斷加強宣傳攻勢,并配合著一些新穎活動。
2006年“五一”前夕,酒廠與當地總工會、當地晚報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美酒敬模范,鮮花獻英雄——向勞動模范致敬”大型游園活動,向300多名勞模贈送了價值萬元的該廠老酒,而且還向主席臺的每位勞模獻上鮮花。會議結束后,又邀請了近30名勞模和記者乘專車到市區旅游,還參觀了酒廠的生產基地,贏得了很好的美譽度與可信度。一連串的真情付出,一系列的宣傳報道,再加之大量游園券、紀念品、領酒票、5折優惠卡的發放,使所有在場的人都能感受到酒廠的熱情與好客,男人們在盡情品嘗該白酒的同時,還會不約而同地口碑相傳。
2007年端午節和父親節,該酒廠又強有力地打出了“XX白酒給男人們過節了”這一張王牌。在活動開展之前,當地各大媒體上都出現了這樣的廣告詞;有幾個男人不喝酒?有幾個男人過過“父親節”?xx酒給男人們過節了!并推出了一句豪氣十足的廣告詞,“爺們,咱們也瀟灑一回,今天喝酒老婆不管 ”廣告詞上這么振臂一呼,男人們那股興奮勁來了:“來瓶XX白酒,不醉誓不休!”
“您的年齡有多大,就給您優惠多少錢”,“祝天下男人們父親節快樂”,“憑身份證免費領取生日酒”等廣告語催生了一次次購買熱潮,該廠白酒品牌形象已悄悄地占據了消費者的心靈,創造了淡季不淡,銷量猛增,品牌人氣旺的現象。不到半年時間,竟使該品牌白酒在淡季達到每月回款30萬-50萬元的高紀錄。從人們陌生的白酒品牌,到自覺不自覺的消費品牌,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中小型企業,只要擁有了適銷對路的產品,選準了市場的細分空間與切入口,并通過一系列有效的運作,都能夠建立起一個強勢品牌。
該酒廠通過宣傳策劃,不斷深化產品的品牌優勢,才贏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那么中小型企業如何才能有效地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呢’
破除對品牌認識的誤區堅信自己的信念
多年以來,中小企業對品牌的認識一直存在著以下幾大誤區,1、品牌是大企業才能做的,中小型企業做不成強勢品牌。2、品牌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沒有太大作用。3、做品牌風險太大,中小企業不好把握,搞不好了會血本無歸。4、有了品牌就有了名,錢還沒賺著,就先引來了稅務、工商等職能部門的一大堆麻煩。由于以上誤區的存在,致使許多中小型企業在品牌之路上進程緩慢。
中小企業要具備做品牌的“五好”條件
好產品·在市場中,品牌雖然是由生產者或服務提供商所創建的,但它卻是屬于千萬消費者的。若要贏得消費者對此品牌的認可,首要條件是對該產品或服務的認可。如果沒有一流的、可信賴的產品或服務,即使是再好的品牌也無所依托、無從建造。例如,柯達之所以成為世界名牌,是因為有了一個值得消費者信賴的好膠卷才得以長久生存。
好理念,入股說,一個好產品是一個品牌的依托的話,那么,一整套好的經營理念則是支撐一個好品牌的靈魂。如果一個企業在建品牌時就沒有建造起表現這一整套好理念的品牌識別系統,那么這個企業就會很快地灰飛煙滅。
好隊伍:一塊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做品牌需要領路人,更需要團隊的合作奮斗。要做領導品牌,甚至需要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建設強勢品牌的根本保證。
好網絡·再好的產品、再好的服務,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營銷網絡將其迅速鋪設到離消費者最方便購買與使用的地方,那消費者將永遠無緣體驗,何談品牌的確立?1995年,當南風集團的奇強洗衣粉遭遇寶潔、聯合利華、漢高和花王四大國際品牌時,就是以其閃電般的上山下鄉運動,3000名銷售人員,350個奇強辦事處的高效網絡,在國際四強的眼皮底下,奇強品牌穩登全國銷量第一。同時,也奠定了奇強與寶潔等跨國公司叫板的底氣。
好策劃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品牌宣傳推廣策略,夯實根基,提高內涵。不斷健全市場策劃部的職能,在市場調研、市場分析與科學預測、營銷與廣告策劃等方面要快人一步,占得品牌推廣的先機。
創一條適合自己的品牌建設之路
有關品牌的分類,大概有以下幾種;領導品牌、強勢品牌、優勢品牌、優秀品牌、一般品牌、強勢品牌等。如果按一個品牌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覆蓋率的強弱次序來劃分,那么排名屬于較前位置的,均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名牌。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要想一下子就塑造出來一個領導品牌,可謂殫精竭慮、路程遙遠。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發揮中小企業靈活自如的特性,去成功把握某一市場的細分空間,只求區域突破,也可謂上策。在品牌的塑造上,中小企業不求最高點,只求制高點,同樣也可以在市場上游刃有余。雖然一時間塑造不了一個領導品牌,但經過一番努力與打拼,還是能夠做出一個具有優勢的品牌,這也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在中國市場上做品牌,許多中小企業都希望去模仿著西方企業的發展模式去做。這樣不加消化的完全吸收方式,風險是非常大的。因為環境、市場、地域、文化的不同,造就出的消費觀念也不同,致使許多樣模式、洋文化在中國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如何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企業之需要的品牌之路,就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