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頭,你會很容易識別潮汕人開的店。首先他們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國傳統的。
“誠、昌、達、高”等這些吉祥字的組合,并沒有特別的新意,潮汕人開的店形象設計一般也不很講究,他們的店面LOGO(標志)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的組合,很少用英文的,一般也不專門設計。另外,店門口一律功夫茶的擺設,穿著拖鞋守店的老板操一口難懂的潮州話,并且對不是說廣東話的顧客總是不冷不熱的態度,這些都構成了許多潮汕人開的店面的外在形象特征。
可是,就是這些形象不怎么樣的潮汕人開的店,控制了深圳大部分的零售渠道,不僅潮汕人開的士多(STORE商店的音譯)店無孔不入,滿街都是,而且深圳主要的批發專業市場如深圳通信市場、電腦市場、深圳小店的主要進貨地湖貝路批發市場等,大都是潮汕人在經營把持。
很多深圳白領們開的店,還有一些大公司開的有著很好形象的正規連鎖店,很多時候往往就是競爭不過這些“散兵游勇”。雖然他們心里往往看不上上面所說的形象不怎么好的“潮汕店”,甚至看低這些沒有多少文化的潮汕人,因為他們有著普遍的初中沒有畢業就經商的傳統(所以一寫潮汕人的發家史就一定要說某某初中沒有畢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身價多少個億,包括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但白領們又不得不佩服這些潮汕人的店比他們的店活得“滋潤”多了、賺錢的本領高多了。敝人在打工之余也曾在深圳開過一家手機店,周圍的競爭對手全部是潮汕人開的手機店,而且所有的手機批發商都是潮汕人,再加上本人曾經擔任一家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深圳經理,面對的經銷商和小藥店大部分也是”潮汕系”,于是有意識地觀察與揣摩了一些潮汕人不為人知的開店“秘笈”,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潮汕人開店成功,或者說會開店,首先是源于潮汕人開店經商的傳統優勢。開店成為潮汕人的一種最基本生活方式。“餓死不打工”是專門針對潮汕人說的。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幾歲幫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里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的。另外,很多潮汕人把開店賺錢作為人生的惟一目的,這種非常現實主義的對生活沒有任何幻想的專注心態,以及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是十分有利于他們的開店經商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