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的由來
有人說圣誕節是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節日,因為地球上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過圣誕節。可以說幾乎所有沾染了西方文化的地方都會有人過圣誕節,雖然究其起源,這只是個宗教節日。
圣誕節是為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而設的節日,是基督教最大的節日。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會都要為之舉行特別盛大的圣誕彌撒。“圣誕節”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
教會在開始的三個世紀中,除了每個主日及每年的逾越節慶祝主的死亡與復活外,并沒有其他慶節。后來歷史學家發現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在公元354年12月25日中記載“基督降生在猶太的伯利恒”。研究認為,從公元336年開始,羅馬教會開始將12月25日作為圣誕節。公元375年,這個節日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了12月25日為圣誕節的日期,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就把每年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安排慶祝活動。
關于耶穌的誕生,還有這樣一段傳說:圣母瑪利亞是因圣神的感動而懷孕,并不得不在猶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的一個馬棚里的馬槽上生下了耶穌。傳說耶穌誕生后,在遙遠的東方有三博士追隨著天上的一顆明星找到了耶穌并膜拜他。所以,天主教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其實耶穌誕生的具體年份已無從考察,但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認為應該是在劃分世紀的那一年(即是公元前一年)。相傳耶穌降生于12月24日夜,所以,12月24日的夜晚被稱為“平安夜”。
從19世紀開始,隨著明信片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開始在民間迅速而廣泛地流行起來。在歐美許多國家里,人們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一般都會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是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紅白相配的是圣誕老人。請朋友扮演圣誕老人給自家的孩子送禮物,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節慶風俗。傳說以前有一個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非常熱心助人。一次,他送給三個貧窮的少年每人一袋金子以免被賣身為奴。當他為其中的一個孩子送金子的時候,因為是偷偷從窗戶把金子扔進去的,金袋恰巧掉進了掛在墻壁上的一只長襪中,于是,就給后人留下了用襪子接受圣誕禮物的風俗。圣誕節的那一天,孩子們都要在床頭掛一只大襪子,等著圣誕老人從煙囪爬進屋里來給自己送禮物。為了答謝駕駛馴鹿雪橇奔波送禮物的圣誕老人,他們還會在襪子旁邊放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牛奶。
而關于圣誕樹的來歷,傳說則更多。一說是在16世紀,德國人最先用四季常青的松柏枝裝飾房間。后來,德國傳教士馬丁一路德把蠟燭放在樅樹枝上,蠟燭的光芒仿佛伯利恒的星光,以紀念依照星星的指引找到耶穌的東方三博士。另外一個故事說,很久以前,在圣誕節里,一位農夫的家里來了一個窮苦無依的孩子。他熱情地接待了這個孩子。孩子臨走的時候,隨手折下一棵松樹枝插在地上。沒想到,這棵松枝立刻變成了一棵大樹,上面掛滿了禮物。這棵樹就成了圣誕樹的原型。如今,很多美國家庭會選一棵真正的松柏來做圣誕樹,而圣誕樹頂端那顆明亮的大星星必須是一家之主才有權利把它掛上去。
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圣誕樹旁唱圣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相互的祝福。而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會組成彈著吉他的佳音隊,挨家挨戶地歌唱著報佳音。據說這個習俗的原型是耶穌降臨那天,聽到天上的聲音而到處傳遞世人之王誕生的消恩的牧羊人。
國際志愿者日的由來
1985年12月17日,第40屆聯合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志愿者日,英文縮寫為IVD,亦稱“國際義工日”。
志愿者(義工)是指利用業余時間不為任何報酬參與社會服務的人。志愿服務是指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資源、自己的善心為鄰居、社區、社會提供非贏利的無償的非職業化的援助行為。現代國際志愿者活動發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國志愿者發起的各種義務服務活動,在重建家園、發展經濟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成立于1970年12月,總部設在日內瓦。中國自1981年起同該組織開展合作。聯合國確定了“國際志愿者日”后,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先后參與進來,在“國際志愿者日”這天舉辦各種活動,大力宣傳、贊揚和倡導志愿者(義工)為社會義務服務的重要作用與奉獻精神。目前全世界志愿者數量已經達到3-5億人。工作時間每年累計超過150億小時。國際志愿者日已成為國際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標志。
1997年11月20日,第52屆聯大通過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23個國家提交的52/17號提案,決定把2001年確定為國際志愿者年。國際志愿者年的四大目標是:充分認識志愿貢獻,積極支持志愿活動,建立志愿網絡體系,倡導弘揚志愿精神。2001國際志愿者年的揭幕儀式于2000年11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
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于1994年的國際志愿者日。它的宗旨是提供志愿服務,弘揚志愿精神,通過組織和指導全國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提高青年的整體素質,為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作出貢獻。據統計,全國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251 1萬名人。凡年滿14周歲、具有奉獻精神、具備與所參加的志愿服務項目及活動相適應的基本素質的中國公民在提出申請、填寫注冊登記表和服務項目登記表后,由共青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審核,進行宣誓后就能成為一名中國志愿者了。
滑翔傘運動的由來
像云一樣融入藍天,像鳥一樣自由翱翔。可以說是滑翔傘愛好者愛上這項運動的理由。“生存的狀態有兩種,一種是活著,一種是生活。飛翔能讓你暫時忘掉活著的艱辛,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是一個名叫張長義的滑翔傘運動愛好者的飛翔心得。讓小編都躍躍欲試了。
滑翔傘運動作為極限運動的一種,是在跳傘運動的基礎上創新出來的。上世紀下半葉,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腳下一個叫沙木尼小鎮上的法國登山家貝登,利用一頂方形降落傘成功地從阿爾卑斯山頂飛降到山下,進行了人類第一次山地降落。他的壯舉引發了眾多登山家的效仿。人們又根據這項活動的需要對降落傘進行了不斷的改進,直到有人將降落傘與滑翔機的特點相結合,制造出了適合在山地起飛、能夠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滑翔傘。1984年,法國登山家菲隆利用這種滑翔傘從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上成功起飛、順利降落。他的這一飛飛出了滑翔傘的名氣,使滑翔傘運動得以自成門派,笑傲江湖,迅速風行世界各地。目前,世界滑翔傘運動愛好者已達數十萬之多。
短短二十余年的時間里,無數滑翔傘運動高手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創下了一個又一個新紀錄:世界高度之最是法國冒險家伯亞凡在1988年從珠穆朗瑪峰飛出后創下的海拔9000米;滑翔距離世界之最是337公里;滑翔傘飛行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是17小時。目前,有記錄的滑翔傘選手年齡最大的是85歲,最小的只有4歲。
目前世界滑翔傘比賽主要分滯空時間賽、定點著陸賽、定時賽、折返賽、距離標桿賽、目標賽、指定路線的自由飛行賽和開放式自由飛行賽。從比賽方法上可以分為排名賽、自由起飛賽和一對一比賽。
世界各地有許多滑翔傘運動俱樂部,中國的許多城市也有。但是參與這項運動也是很花費money的。一般初級傘的價格是1.4萬元,休閑娛樂傘的價格約2萬元,競賽級滑翔傘要2.6萬元左右。許多滑翔俱樂部都提供培訓和租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