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覺隴的桂花開了,香得人心碎,遠遠地聞見,就走也走不動。
第一次到杭州,朋友陪我賞西湖,開一輛小車繞湖水周游。額頭貼著車窗玻璃,朋友指指點點,白堤、蘇堤、岳廟,西湖美景一一從車窗外掠過。忽然,一股暗香襲來,時隱時現,現時悠悠蕩蕩直入肺腑,隱時無影無蹤倒又惹人牽掛。我連忙問道:“這是什么香?”
朋友迎風嗅了嗅,笑說:“那邊是南山的滿覺隴呢,你來得巧,秋風送爽,滿覺隴的桂花開了呢。”
滿覺隴的桂香天下聞名。北宋詞人柳永《望海潮》詠杭州,有名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說引得金主完顏亮心向往之,“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舉兵南侵。因花香而導致血腥,實為人間悲劇,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滿覺隴的桂花,香也就香到極致了。
真想叫車子停住了,就那么永遠地停著。
朋友又笑,說:“花香也這么迷!今天遲了,要上山天也黑了。明天,明天取消一切計劃,一定陪你上山,到滿覺隴去聞桂花,讓你聞個夠!”
第二天,果然就上得隴來。
滿覺隴上古來有桂,明代以降又廣植桂樹,及至滿山滿坡皆桂。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侵占杭州,為搜捕抗日游擊隊,火燒滿覺隴,焚毀了古老的桂樹林。新中國建立后,人民政府在此封山育林。當時的浙江省委書記江華曾下了死令:誰砍桂花就砍誰的頭,至今傳為育桂佳話。如今的滿覺隴上,唯有依稀可見的單株百年古桂還記錄著古林遙遠的歷史,而成片的桂樹就都是新林了。
滿覺隴上如今建起了滿隴桂雨公園,依山坡開一條小道,道邊近年新植的桂樹已蔚然成林,清風一過,搖下桂花無數。桂花有樹,分金桂、銀桂、丹桂,取花色不同而命名。滿覺隴的桂樹,又依桂花顏色的不同而成片栽種。道左一片金桂,樹腳便鋪一層金,黃燦燦地耀眼;道右一片銀桂,樹腳便鋪一層銀,白亮亮地閃光。還未及贊嘆,朋友又指點我遠眺,嗬,遠處山坡上一片丹桂開得正歡,紅彤彤的,恰如一片朝霞,將天邊一角暈染得火紅火亮。
在桂林中漫步,卻很難看清桂花的模樣。
桂花重重疊疊,密密匝匝,卻很細小、單薄,害羞似的不見人,肩靠肩手拉手,一簇簇地躲到細長的綠葉下邊去。正因為它們一簇簇的,也才顯出花的模樣,但那已并非單朵的花了,而是一簇簇的了。于是,所有樹下的賞花人都會忽略桂花的姿容,它是幾瓣的呢?它的花蕊是怎樣的呢?沒人知道。而人們只聞見了那香,小小桂花的香氣——那么芬芳,那么馥郁,那么令人渴望置身其中。
我的賞花觀,很有些不近常情,向來以香氣為第一標準。色悅目,香愉情,天下萬花千卉,千姿百態,唯有花香才是花們的靈魂。牡丹雖貴,杜鵑雖美,卻香不過茉莉、水仙,不過徒有其表罷了。
失去了姿容的桂花用它們的集結來顯示自己的存在,于是它的香氣便變得無比強烈,無比宏大,渲染得滿樹、滿林、滿坡、滿山乃至滿天都是桂香。這桂香濃郁得成了一股力量,一種能夠托舉起人的力量,它讓你飄飄然,悠悠然,就這樣心往神追地在它的花徑內走下去,哪怕走一生,都走不夠似的。
假如你走得步子急了些,無意間碰到一簇花枝,傾刻間便會有無數的桂花雨一樣地飄落,碎屑般覆滿一身。這就是桂花雨了。那是怎樣讓人心尖兒發痛的桂花雨啊l桂花們不惜用它們單一生命的隕落,成群結隊的隕落,數不清的隕落,來挽留你呢。桂花們不惜用盡它們生命最后一點力氣,拚出最后一縷清香,組成一陣劈頭蓋臉的香雨,來挽留你呢。
縱然鐵石心腸,能舍得離開嗎?
滿杭州城的人都給滿覺隴上的桂香牽著心呢。
杭州人世世代代要過桂花節。滿覺隴的桂花一開,隴上便游人如織,茶寮便也開張納客。茶寮一家挨著一家,寬敞豁亮,一律傍著高大的桂樹,幾十張八仙桌擺開去,秋風一過,濃冽桂香便如同波浪一般,飄過來蕩過去,直飄蕩得人心也忽悠忽悠的。老板娘拿出杭州的特產,香榧子、山核桃,用桂花做的糖,又用桂花糖炒出栗子,再沏一壺純正的西湖龍井,聊著天兒,打著牌,聚親人,會朋友,這日子,就是神仙來了也不換。
滿隴桂雨公園的生意就出奇的好。公園來了遠客,主人特意停下工作陪我們逛園。在桂林中漫步,他指指點點,這片是金桂,那片是銀桂,這株是前年新栽的,那一株可有六七十個年頭啦,對所有的桂樹都了如指掌。進入一處茶寮,他請我們入座,品著龍井茶,吃著桂花糖炒栗子,聽他給我們描述滿覺隴桂花的遠景。
“我們要開發桂文化,讓這滿隴的桂花香得更濃,香得更遠。桂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古來詠贊的詩詞歌賦特別多。這隴上的桂花還與許多名人有關。胡適在這休養過三個月,民間流傳,如果不是他老婆趕來拎著耳朵走,怕還是舍不得離開。郁達夫的散文名篇《遲桂花》,寫的就是這兒。那邊涼亭還掛了他一副聯,上聯是“曾經酒醉鞭名馬”,下聯是“生恐情多累美人”,據說這副聯與我們的桂花有關呢。還有徐志摩,他也有詩寫來滿覺隴尋訪桂花不見,通篇都是感嘆呢“就連你坐的這張椅,知道誰坐過嗎?金庸呀,去年這個時候,他就是在這個位子上品茶賞桂的。這都是我們的資源呢。”
出了園,下得隴,讀當天的報紙,才知道這幾天滿覺隴的桂香已成了杭州城一大新聞熱點,隴下停車場車滿為患,公園里唯一的酒店“吳剛酒肆”前吃飯的人排起了長隊。
可見花之極香。非獨我好,人皆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