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長樂的3000多臺原始經編機開始逐漸被高速經編機以及電腦多梳櫛經編機、寬幅全電腦飛梭織機、電腦全頻花邊織機等先進的設備所取代。長樂紡織業在此后飛速發展,產值不斷創出新高,成為目前中國三大針織布面料重點區域之一,3個百萬紗綻基地之一,同時這個市的經編產量占中國的1/5,化纖長絲產量居中國前列。2006年,長樂紡織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2007年,突破300億元大關,全市紡織業實現產值313B億元,其中產值過億的企業就達S6家。
雖然長樂紡織業取得驕人成績,但依然存在許多“短板”和問題。這些問題既有全國共性的,也有長樂個性的,比如來自土地限量的困局,勞動力成本提高、市場變幻的困窘,匯率變化和能源短缺等。特別是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傳統的出口拉動型、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企業正在蛻變為成本推動型企業,企業面臨著資源、資金、用工、生產、市場、政策等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而今年下半年暴發的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企業生存日益艱難。難以為繼,有的甚至只能無奈倒閉。
針對目前市場困境,11月15日《市場瞭望》雜志攜手長樂紡織網、建發房地產公司在長樂市昆侖大酒店共同舉辦長樂中小型企業“破冬迎春”論壇,邀請上海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化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華平和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林民書,從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技術升級兩個方面與長樂紡織業的諸多企業家共同探討了長樂中小型企業今后的發展與新的出路。長樂市經濟貿易局鄭航副局長主持了此次論壇。
民間信貸與逆勢而為
論壇開始前,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長樂的企業主,大部分的企業對未來的發展甚感擔憂。一位企業主說:“往年行業出現不景氣時,頂多是產品積壓在經銷商那邊,如果肯降價,市場基本沒什么問題。而今年出現的困難是,一方面下游企業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又面臨企業成本不斷走高,前后擠壓,產品價格出現倒掛,讓企業透不過氣來。”另一位企業主表示:“今年是我投身紡織行業以來最困難的年份,明年怕是要更難了。現在關鍵是現金的流動性問題,要把手頭的產品賣了換回現金,如果沒有找到買家就加大投入只會加重負擔,還不如停產。”
據企業主介紹,一直以來長樂獨特的融資方式都是其突破發展瓶頸的最佳方法。敢闖敢拼的長樂人就是靠民間融資的方式,籌集到資金,進行投資創業,并迅速發展壯大,長樂的民間閑散資金也得以轉化為產業資本。比如企業“領頭人”將1個億的投資額分解為10份,分別由10人認領參與投資;隨后,每個投資者再將這1000萬元分解為10份,再由另外10人分別認領;緊接著,這100萬再次分解……就這樣,一個億元的大型投資,長樂人總能迅速、順利地籌到資金。憑借這樣一個盤根錯節的“草根融資”,長樂人完成一個又一個大型投資,長樂紡織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在短短20多年間創造出“無棉之地崛起百億紡織城”的奇跡。
在諸多困惑的聲音中,記者也聽到了個別不同的觀點。長樂立峰紡織有限公司蔡總認為,長樂紡織業的升級換代都是以設備及技術更新為標志,在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上漲的背景下,購置先進機器是長樂紡織企業的“速效救心丸”,這也是產業結構升級所需。今年,蔡總所在的公司購進10多臺進口自動絡筒機,這種新機器每臺價值100萬~200萬元,價格是普通絡筒機的10倍左右。“自動絡筒機織出來的布檔次更高,售價也高。眼下各家企業生產成本都在不斷增加,企業之所以斥2000多萬重金買這種先進設備,主要還是看中它的另一個優點,可以節約更多的人工成本。”蔡總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臺普通絡筒機需配4個工人,而自動絡筒機只需配一個工人,生產效率是普通絡筒機的2倍,也就是說使用自動絡筒機之后,1個人可以頂原來的8個人,如果按三班倒來算,3個人可以頂24個人,一個工人月工資按1200元來算,一臺自動絡筒機一個月可省下人工成本2.52萬。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緊張是紡織企業的普遍問題,進自動絡筒機就可從根本上緩解這個問題。除此之外蔡總更看重的是長遠的效益:“節約成本顯而易見,而且還能提升產品檔次,從長期來看,這些省下來的成本可以抵過購買設備的費用。不僅如此,由于新設備使用了先進的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也比原先好,因此盡管目前市場不景氣,但是公司還是能接到訂單。”
企業轉型與產業升級
在接下來的論壇中,華大的王華平副院長以《理念與創新——聚酯的發展戰略淺析》為題,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方面與在場的企業家分享了他的對紡織行業的研究心得;而來自廈大經濟學院的林民書教授則發表了題為《證實眼前困難,理性實現企業轉型》的精彩演講。林教授首先分析了當前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他表示美國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徹底呈現。金融風暴下,市場需求的衰退,導致出口的減少,將對出口行業產生巨大沖擊,根據一般的產業傳導,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將在明年的上半年才能完全顯現。國家實施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在這種市場格局下,難以立即產生實際效果,因此就民營中小企業而言,此時既不能驚慌失措,而不能盲目擴張,需要有所準備,迎接更壞時期的到來。
“雖然政府擴大內需,投資力度加強,但也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見效。國內消費的擴張仍缺乏有效的手段,政府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傳導到居民消費仍需要時間。在這種市場面前,企業需要做些什么?利用經濟調整時期,進行適當的調整,迎接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到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民營企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也由于高速發展掩蓋了許多問題,目前經濟回落正是企業進行調整的機會。而且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也需要進行調整與轉型。企業轉型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企業代際之間的權力轉換、關系網絡的轉型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結合達能收購娃哈哈的案例,林民書教授提出了一個新觀點: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的轉型——家族式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過渡,需要由個人關系網絡向企業自身社會關系網絡的轉換。“中國是人治的國家,辦事靠社會關系。雖然有法律法規,但執行隨意性太大,非文本化。兩權分離,容易產生代理人控制問題,造成信息的不對稱。代理人社會關系一旦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將出現代理人劫持企業,影響企業的發展。因而,創業者私人社會關系網絡的轉換和家族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的轉換對家族企業持續發展影響至關重大。關系無法轉換,將導致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企業發展建立在無法控制的經營者個人身上,對企業的發展十分危險。這點在二代企業人承接企業方面尤為關鍵。”林民書教授還為未來民營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淡化個人在企業中的作用,降低經營者對企業的控制,確立企業為中心的運作模式。這就涉及到企業能否作為獨立的個體自我發展。成功的企業是經營者依賴企業,而不是企業依賴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