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
10月2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對外宣布,將從2008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
這是我國宣布自2008年8月l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之后,3個月內實施“救市”的又一重要舉措。
“大危機”影響出口業
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增速放緩,在過去的9個月中,有8個月的出口增速是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企業利潤大幅減少。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企業,吸納勞動力多、就業面廣,但抗風險能力較弱,經營面臨較大壓力。
數據顯示,福建省紡織服裝前三季度出口584億美元,增長9.8%,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173個百分點;鞋類出口39億美元,增長11%,增幅回落74個百分點;塑料制品出口94億美元,下降13.6%。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擴大,發達國家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大幅下滑,進口需求回落,必然會對我國出口產生不利影響。“若不采取措施,預計今后出口還將繼續下滑,出口企業困難進一步增加,這會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福建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泉州海天輕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明表示。
利好但卻變化不大
在這個外貿出口水深火熱的關鍵時刻,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共涉及3486項商品,大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8%。
“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前段時間的13%調整到14%,雖然僅僅只上調了1個百分點,但對于紡織企業來說,等于成本減少了1%。這對于當下步履維艱的紡織、服裝業來說,的確是雪中送炭。該政策體現了國家對我們這個行業的重視。”王啟明對出口退稅新政的出臺贊不絕口。
福建省紡織行業協會、福建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管秀華認為,政策的出臺是國家看到目前紡織行業所面臨的困境而采取的措施,“對企業來說,退稅率提高就等于把錢退給企業。相對于那些優勢出口企業,它們的出口商品質量好,檔次高,因此它們的產品具備討價還價的優勢,出口退稅對于這些優勢出口企業來說作用很大。”
玩具出口退稅率在2006年9月15日由13%下調到11%,今年到8月上調到13%,現在又上升到14%,退稅率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在福建省玩具協會嚴秘書長看來:“這次玩具退稅率的提高是國家對制造行業關懷的一種表現。從今年8月1日,玩具出口退稅率由11%上調到13%后就開始對行業產生影響,緩解了一部分來自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等壓力。但是,企業要發展得好,總體還是要看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力,這也是最關鍵的。”
當然,在當前國際金融海嘯一浪高過一浪的陰影籠罩之下,出口退稅率上調“救市”恐怕還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王啟明一分為二地指出:“出口退稅率上調主要表現在后市,就目前來說,企業的出口最不會因為這1個百分點產生很大的變化,現在企業基本上沒什么訂單,出口量減少得很厲害。”
調整外貿結構決心不變
據了解,此次調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適當提高紡織品、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藥物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福建省外經貿廳統計顯示,福建省涉及此次出口退稅率調高的商品共1090種,涉及企業4600多家,2007年出口100.45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20.1%;今年1~9月份出口79.31億美元,比增72%,占全省18.4%。
從去年有關商品的出口額看,紡織品的出口退稅調整面為100%,覆蓋了所有紡織品出口類別,服裝為97%,玩具為39%、家具為64%、陶瓷為63%、塑料制品為82%。紡織品是福建省僅次于機電產品的第二大出口商品。
不過在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中,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重點,而2007年被下調出口退稅率的“兩高一資”產品并未被列入。這表明政府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并未改變調整外貿結構的決心。
穩定、擴大出口
福建省外經貿廳計財處人士認為,此次出口退稅調整對福建外貿發展是一大利好消息,有利于相關商品出口企業減輕成本壓力,穩定和進一步擴大出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福建9月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當月進出口值為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1.5%,環比下降37%。福建明出口增速比8月回落12.3%,出口美國、歐盟僅增長5.9%和9.6%;而前3季度的紡織、服裝、鞋、箱包和玩具s類傳統商品出口增速同比回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