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十幾歲就到了西班牙,剛開始接觸紅酒僅僅是因為從事餐飲行業的緣故,正如他所言:紅酒是會讓人慢慢喜歡上的精靈。在積累了二十余年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之后,他將具有國際元素的優質西班牙紅酒帶到了中國。
西班牙的紅酒生活
對于西班牙人而言,優質的紅酒搭配好的火腿是最好的生活享受。陳琳介紹道:“晚飯通常要在9點之后,所以在晚餐之前我們會選擇去一個酒吧。切幾片火腿,喝幾杯紅酒。在餐廳我們會開另外一瓶紅酒,餐后我們會真正找個地方聽音樂、品酒、聊天。周末沒事一定會出去。一起出去的一般是親人、朋友。在國內則少了這樣一份閑適,更多的生意上的應酬。”
關于紅酒的推廣,國內外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在國外已經鮮少有紅酒的廣告了。陳琳指出,在西班牙,一款新的紅酒推銷到餐廳,餐廳的老板會因為認可這個酒而買,而不是單純為了利潤。老板覺得這款酒是很棒的,就會將酒推薦給客人。有些客人甚至會因為某個餐廳有賣集款酒而去吃飯。歐洲餐廳的服務員則要求穩定性,而國內的餐廳服務員流動性普遍很大,穩定性決定了客人對你的信任感。比如某個熟悉的服務員推薦某款酒,客人通常都會接受,因為服務員沒有推銷的目的,酒沒有利潤。利潤在于這個客人吃得舒服了經常能來,成為忠實客戶。而中國的紅酒更多的則在做市場推廣。
關于佐餐,陳琳指出了自己存搭配方面的一些心得。年輕的紅酒和有年份的酒跟飲食都會產生巨大的關聯。過去在西班牙,如果吃海鮮,基本上就沒人喝紅酒。而這幾年的趨勢是很多人認識到海鮮可以配白葡萄酒,但不是絕對唯一的。陳琳認為,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喝什么酒,因為紅酒是比較個性化的東西。他表示:“如果不喜歡某款紅葡萄酒,如果你硬性地用某款葡萄酒搭配,就會不舒服。現存人的思想講求個性和多元化。以前在餐廳吃海鮮不點白葡萄酒感覺會被人笑,人家會覺得你不懂,但是現在這種觀念已經隉慢淡薄了。”雖然書本上依然寫著“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陳琳的私人經驗是吃海鮮如果喝白葡萄酒,會讓菜的味道更好吃,更多的是輔助作用;紅葡萄酒則不管配什么菜都會保留自己的個性。
在中國喝不到好酒的遺憾
陳琳辦酒莊的初衷很簡單,作為一個華裔,在中國的餐廳吃飯喝不到好酒,那種感覺令人沮喪,因此辦最好的酒莊成為他的理想。他說:“理想跟現實需要一個調節的過程。我是一個堅持的人,會努力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紅酒文化在中國從無到有,最早是依靠歸國華僑和留學生的傳播,或者是像法國一樣推銷自己的紅酒品牌,這些推廣只是小規模的。陳琳認為,只要越來越多的人介入里這個領域,就有可能讓消費者走出原有的消費誤區。比如市面上出現大量的九幾年的紅酒,認識酒、善于思考的消費者就會知道,葡萄酒每年的產量和收成量是成正比的,如果1公斤的葡萄可以釀制1瓶葡萄酒,那它今年收成只能有40萬瓶出產。
和法國、意大利等知名葡萄酒生產國一樣,西班牙同樣會對葡萄酒實行分級制度,在西班牙,D0C級別是最高級別的葡萄酒。政府對DOC等級的葡萄酒的各個生產環節有著非常嚴格的監控,包括種植葡萄的土壤、位置、密度、產量、釀制過程、出酒莊貼酒標等等。西班牙里奧哈出產西班牙最好的紅酒,同樣也享譽歐洲,這跟他們長期對品牌的維護不無關系。陳琳表示:“顧客可以說不喜歡某款D0C的酒,但不會說這款酒不好。”一般來說,法國的AOC注重的是葡萄的產區。而DOC至可以嚴格到生產40萬公斤的葡萄,只會給你40萬瓶的酒標,所以杜絕了摻假的可能性。“西班牙政府在紅酒推廣的力度不大,所以品牌打得不響,因而價格推不上去,因此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能拿到性價比比較高的酒。而法國的葡萄酒,品牌認知廣,市場有需求,價格自然就炒上去了。比如你付100塊錢買酒,可能其中的3C塊錢是為品牌買單。”某個品酒師就曾這樣感嘆道:幸運的是,因為西班牙的酒品牌認知比較低,所以我們還能找到性價比比較高的酒。
沒有粉飾的歡樂
陳琳一有機會就會推薦朋友甚至親自帶朋友到里奧哈附近的一個小城鎮,那是古羅馬人蓋的老城區,在長長的街道上隱藏著至少100多家的酒吧,這些酒吧賣的都是紅酒。所有的酒吧門面都很小,開門進去像走進了一個小巷子。酒吧布置簡潔、古樸,沒有桌子,所有顧客只能站著喝酒。據他介紹,在那個地方什么樣的紅酒都只能喝一杯,每個酒吧賣的酒不一樣,而且重點賣的都是幾款,搭配款式不同的當地小吃,每個小吃風格各異。有的酒吧吧臺做成水槽形式的,上面放著冰塊,酒就不用不停地在冰箱里拿進拿出。
陳琳第一次在那里住了幾天,每天晚上都是推掉生意應酬,和朋友走4、5家酒吧。顧客絕大多數都是當地人,因而街邊彈吉他的歌者和酒吧里跳舞的人們,表現的都是沒有粉飾的歡樂。這種氣氛讓人忍不住想融入其中。他表示:“紅酒和當地人的生活已經緊密連在一起了。那個城鎮不大,如果純粹開發給游客的,也許年輕人會喜歡,但想感受的人不一定喜歡。如果旅游只是處于文化目的,那這里的游客頂多只能占30%。顯然這個城鎮不是投你所好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