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油價的刺激之下,富煤少油的中國,以煤炭為原料的化工行業正在風起云涌。與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煤化與石化并不天然是對手
2008年1月23日,石家莊市的上空零星飄著雪花。河北石焦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劇慧彬無暇顧及這難得的景色。他在辦公室里忙得不可開交,這頭手機剛講完,那頭趕緊拎起響了很久的電話。身兼數職的劇慧彬和普通工人一樣身著深藍色的工裝,每天和工人們一起吃在工地,中午睡在工地。從劇的辦公室窗子向外望,一眼就能看到正在建設中的石焦集團10萬噸級環己酮生產裝置。
石焦集團的前身是石家莊焦化廠,始建于1914年,是中國第一家冶金焦炭生產廠,2005年焦化廠改制為河北省石焦集團。焦化廠原來主要生產焦炭,焦炭的副產品苯是環己酮的原料,但在傳統化工行業中,苯大多從石油中獲得,所以石油的價格能決定其下游產品環己酮的價格。環己酮是一種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己內酰胺和己二酸,生產合成纖維錦綸6 和錦綸66以及聚酰胺樹脂。石焦集團上馬的10萬噸級環己酮是該集團邁向新型化工企業的核心項目,項目坐落在石家莊市東南郊的化工園區,占地30平方公里。在一些媒體的描述中,這里是一個“龐大的高科技、綠色化工園區”,是石家莊市建設節能、環境友好型工業企業的示范基地。
當記者來到這片區域,環顧四周,除了一幢兩層辦公樓和幾幢搭建好鋼鐵架構廠房外,并沒有更多的建筑物。凜冽的西北風幾乎使記者手中的相機難以對焦,而不遠處的工地卻在熱火朝天地施工著。“我們現在24小時施工,因為時間不等人啊。” 石焦集團副董事長兼總指揮李寶成激昂地對《商務周刊》說。
隨著石油價格的飛漲,環己酮的價格也在節節攀升。國內每年依靠進口仍然不能滿足需求。能使用相對便宜的煤炭生產環己酮,是石焦集團的產業優勢。事實上,石焦集團的環己酮項目醞釀較早,但由于和日本從事精細化工的知名企業旭化成公司的技術轉讓久談未決而遲遲沒有進入實際運作階段。2005年底,石焦集團終于和旭化成簽訂了費用高達1.2億的技術引進合同,占整個項目投資6.8億元的近20%。合同期限為10年,項目從設計到開始施工歷經了兩年,從施工到投產試車,還要經歷大半年的時間。比起簽訂合同時的計劃,投產的時間至少晚了8個月。因此,在李寶成看來,流逝的分分秒秒無疑就是金錢。
大煤產業鏈中的一環
在原有產品苯的基礎上向煤制精細化工發展,是以生產冶金焦炭聞名于世的石焦集團邁向“鏈接延伸”戰略目標的關鍵一步。
“鏈接延伸”是石焦集團起的獨特名字。在化學工業中,原子之間的分開和結合,都要經過化學鍵的作用,從而生成新的分子變成新的物質。特殊工藝為苯的碳環加上氫,改變苯中的碳原子的鏈接方式,就可以產生一種名為環己烯的物質。
一個表面上看似簡單的化學反應,事實上卻涉及到產業結構的實質改變,石焦集團就是這樣。
上個世紀中期,廉價的石油得以大規模地在化工行業中使用。全國的煤炭企業對開采出來的煤炭很少進行深加工,因為利潤空間并不大。很多企業甚至僅僅依靠賣開采出來的煤就能得到良好的效益。直到上世紀末,中國每年開采出來的煤炭用于化工領域還不到1億噸。煤炭產業結構的單一成為很多大型煤炭企業運轉不靈飽受詬病的一點。同時,產業結構的長期單一也給煤炭行業帶來很多硬傷。很多煤礦在開采和加工時,由于對原料的處理過于簡單,做不到綜合利用,產生了許多影響煤炭質量的雜物被放棄和隨意排放,這不僅帶來大氣污染,而且也對礦區的煤炭再開采和利用造成阻礙。
2007年11月,千呼萬喚之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煤炭產業政策》。這是煤炭行業的首部全行業政策,其中明確了“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生產力水平,保障安全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方針。石焦集團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開始了“鏈接延伸”戰略,這一計劃很快得到石家莊市政府的支持。石焦集團的環己酮項目與石家莊煉油廠,以及屬于中石化旗下的石家莊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的己內酰胺擴容項目,一同被安排在石家莊市巨資修建的化工園區。
《煤炭產業政策》發布后,“大煤企”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發改委鼓勵以現有大型煤炭企業為核心,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以資源、資產為紐帶,通過強強聯合和兼并、重組中小型煤礦,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鼓勵發展煤炭、電力、鐵路、港口等一體化經營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石家莊焦化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革后,原有股本被多家企業收購,其中20%股份被中國煤炭能源集團購得。中煤能源公司是中國第二大煤炭企業、最大的煤礦裝備制造商和最大的獨立煉焦企業,以煤炭生產、煤化工、煤礦裝備制造為核心業務。中煤決策層在入股石焦時即表示,他們看中的正是石焦擁有和中煤互補的產業鏈。
石焦集團通過鏈接延伸擴大產業鏈以及吸收入股實現與上游供應商利益捆綁的做法,也許能為一些由大型國企改制而來的煤化工企業走持續發展道路提供一種良好的思路。“中國目前發展大型煤炭集團的政策,將使煤炭行業的過度競爭受到抑制,提高行業的集中程度。”一名業內人士告訴《商務周刊》。與產業政策意欲達到的良好愿望相對的,是中國眾多煤化工企業仍然愿意發展不同于以往以化肥制造為主的新型煤化工,盡管他們面臨環境保護和政策性成本增加的雙重壓力。
打通石油與煤炭
事實上,煤煤聯合并不是煤化工企業的最后一步,煤化工崛起既然與石油替代相關,那么它與石油、石化企業就有著重大的利益相關性。
2006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僅50多美元一桶,經過兩年時間已經突破百元大關,眾多以石油為燃料或原料的行業不斷地遭受來自成本上漲的壓力。發展煤化工,用煤制造可替代石油的新型燃料也寫入了國家的“十一五”規劃。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的化工生產專柜,一位來自山東某煤炭企業的邢先生對正在尋找資料的記者脫口而出:“煤化工,現在熱度不比奧運差!”
2006年12月,國內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神華股份有限公司高調宣傳其位于內蒙古的煤直接液化項目,該項目被俗稱為“神華煤變油”。據說此項目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于40美元一桶時便可實現贏利。預計于2008年投產的該項目目前還沒有生產出第一桶油,神華集團辦公室主任羅貴寶向《商務周刊》證實,出油時間大概在今年8月。
以神華為代表的生產可替代石油燃料的各種項目仿佛一夜之間紛紛上馬,很多企業宣布大舉進軍煤化工行業。中煤能源集團也在2008年1月宣布即將發行A股募資做大煤化工。中煤提出,除了走以煤做原料的精細化工道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煤基醇醚燃料。煤基醇醚燃料包括由煤汽化后生產的甲醇,以及以甲醇為中間產品的二甲醚等產品,這些都是可以替代石油的新型清潔燃料。由于煤基醇醚燃料特別是甲醇在進入汽車燃料市場等方面尚未出現明晰的導向政策,所以其市場需求究竟多少目前存在爭議。
整個煤化工行業依然密切注視著替代燃料,等待著政策哪怕一丁點的松動。劇慧彬對《商務周刊》表示:“目前石焦集團發展醇醚燃料不太成熟,但在考慮集團的戰略發展方面,我們不排除走一條以煤制替代燃料的道路,目前我們仍在密切觀察產業的動向。現在重點來發展精細化工。”
比替代石油燃料的功能更能顯示“煤”與“油”關系演變的是在精細化工行業。煤炭精細化工能夠更大程度上取代石油化工。本刊記者在石家莊市采訪時了解到,許多國內外投資業者都表現出對煤化工行業極大的關注,一家以生產氮肥和煤精細化工為主的企業,已經獲得瑞士銀行高達1億元的投資和4億元的過橋貸款。據最近《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中國成為全球煤化工產業重鎮》的文章介紹,一些歐美化工企業開始在中國建廠,或者以合資的方式進入大型國有煤化工企業。
當然,最值得關注的依然是傳統石油巨頭的行動。中煤能源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煤化工項目中就有中石化的參與。中石化下屬的石家莊化纖有限公司雖然沒有直接投資石焦集團,但從石焦集團采購其作為原材料的環己酮,已經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原料獲取方式。
“事實上,通過投資等一系列的合作,石化企業和煤化工企業能夠實現更大的利益。”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申同賀教授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說。申早年間投身石油產業的研究,十幾年前開始轉向煤化工領域。在他看來,即使最堅定的石油主義者,在油價持續上漲的大背景下,已經向傳統上并不占統治地位的煤炭靠攏。
現在,劇慧彬的忙碌讓這種靠攏有了更形象的展示:石焦集團由煤化工產出的環己酮即將通過一條管道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一墻之隔的中石化石家莊化纖廠,代替以往由石油生產的環己酮即將。中石化的化纖廠以此為原料再生產出己內酰胺,己內酰胺再往下游走,就是常用的醫藥中間體、化學纖維、塑料等這些傳統上只能追本溯源到石油的最終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