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華裔女生前往牛津大學(xué)面試,她因為一個實驗課題和教授的觀點有差異,與主持面試的教授發(fā)生了爭執(zhí)。主持面試的教授有些慍怒地說道:“你以為這就能說服我嗎?不,一點也說服不了!”應(yīng)試的華裔女生平靜地說:“當(dāng)然不一定說服您,因為我還沒出生時,你就是心理大夫了——不過,如果沒有人來做這個實驗,那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我和你誰對誰錯?!?/p>
主持面試的教授仍然不依不饒:“就憑你那個實驗方案?它有十處以上的錯誤!”華裔女生道:“那只能表明它還不成熟;正因為這樣,我才向您拜師來了啊。”
教授愣了一下,又說:“你以為我會指導(dǎo)一個反對我的人嗎?”華裔女生笑了:“我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你在自己的專著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行為治療的目的,是為了給飽受痛苦折磨的人一個正常人生活的權(quán)利’——老實說,您書中的其他話我不一定贊同,可這句話卻成為我前來求學(xué)的動力?!?/p>
在一番“針鋒相對”的“較量”之后,主持面試的教授不得不對這位東方女性刮目相看,他欣然錄取了這位頗有膽識與個性的華裔女生。智慧眼:
主持面試的教授是一個固執(zhí)、不容易接受異己思想的學(xué)者,但華裔女生既沒有一味地去討好而喪失人格,也沒有失去對尊者的尊重而口出狂言。她緊緊圍繞要面試成功這個核心目的,反駁很有分寸,最終說服了洋教授,顯示了她高超的論辯技巧:
一:不卑不亢。綿里藏針:
當(dāng)主持人直言不諱地表示拒絕時,她沒有低言相求,也沒有因此喪失信心而惡言相向或憤而離去,她不卑不亢,先肯定對方:“我還沒出生時,你就是心理大夫了”,這是實話,其實也是坦誠對方資歷比自己老,在某些方面,水平當(dāng)然比自己高,這就充分表達了對教授的尊重,然而此后話鋒一轉(zhuǎn),說“如果沒有人來做這個實驗,那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我和你誰對誰錯”。這話綿里藏針,暗示教授,如果不讓她面試成功做這個實驗,教授就不能證明自己絕對是對的,也不能證明他人是錯的。這樣回答既回應(yīng)了對方,又緊緊圍繞讓自己面試過關(guān)這個核心,可謂巧妙。
二:辯證分析,順?biāo)浦郏?/p>
在第二回合,教授仍然不依不饒,指出其實驗方案有“十個以上的錯誤”,暗示華裔女生:“你根本沒有資格來做這個實驗”。對此華裔女生順?biāo)浦?,對對手的攻擊之詞采取了認可的態(tài)度,然后通過辯證分析從反面得出正因為自己的方案錯誤很多,才來向教授學(xué)習(xí)的結(jié)論,說“正因為這樣,我才向您拜師來了啊”。這樣,承認自己水平還不高,不正面反駁對方的論斷,也就避免激怒對方,并把對方的論斷轉(zhuǎn)化成來拜師的原因,出語不凡,并且說是來“拜師”,又一次表達了對教授的尊重,既表達出希望教授“接納”的決心,又毫無乞憐之色。
三:舉重若輕,以迂為直:
教授的“你以為我會指導(dǎo)一個反對我的人嗎”的反問,讓華裔女生回答“會”或“不會”都不盡圓滿。她就迂回回答,“您書中的其他話我不一定贊同,可這句話卻成為我前來求學(xué)的動力”。這話表明:自己不僅對教授的著作和思想有過細致的研究,而且正因為自己贊成教授在專著里所提的“行為治療的目的”的理念,才來教授這里求學(xué)。這就求同存異,說明自己“不反對”教授的根本理念,只是在某些方面不贊同教授的觀點。這說明她看似是教授的“反對者”,但其實在根本理念上是教授的“知音”。而華裔女生既對自己的著作有細致研究,又有自己其獨到的見解,也讓教授感覺這個華裔女生是和他切磋學(xué)問的好苗子,所以最后欣然錄取了她。
面對教授的咄咄逼人之勢,華裔女生不卑不亢地巧辯,最終面試成功,而教授也得到了一匹“千里馬”,可謂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