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更大的影響力?這個問題在很多勵志類或管理類書籍都會有所提及,比如經典的卡耐基《成功學全書》就會告訴大家,有影響力的人是能夠“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經常微笑”、“記得別人的名字”、“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等。
但是在楊壯教授的新書《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里的影響力,卻是放置在一個領導力體系坐標里被論及的,所以固然也有戰術操作方面的內容,但并非他的出發點和重點。作為長期從古今中外領導者實踐中考察領導力課題的大學教授,他更感興趣的是建構理論體系,他強調領導力的本質與內容流變。他明確地告訴學生們:領導力是可以培育的,以及如何培養;影響力是可以逐漸增強的,以及如何增強。而這些背后的核心是一個,這個核心是楊教授多年的研究和教學體會,在我看來也包含著北大精神:那就是領導的品格與價值觀的樹立與培養。楊教授認為,這才是根本。這些價值觀如何轉化為行動能力的路徑,則是楊教授研究的具體問題。
楊壯教授在北京大學北大國際MBA任美方院長,為該商學院的企業家學員們開設了多年的領導力課程。由于長期在美國留學和工作,之后又在中國的最高學府進行教學和管理,他的領導力課程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本土化和國際化的融合。他時常和學員們一起去案例企業做實戰調研,也每年帶領學生到西點軍校接受領導力培訓,或者到美國大公司和著名院校交流和體會管理學的最新發展。所以,他的領導力學術體系不僅有高視野,也有著最前端的現實價值。
有趣的是,他的新書《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書名里并沒有提到做一個有影響力的“領導”,這其中的原因是楊壯教授同時還在做一件事情:持續給北京大學的本科生上課,課程的名字就叫做“領導力”,這本書實際上是楊老師這門課程的課件集合。授課的對象是大學本科生,所以談的不是如何擔任領導者,而是如何增加影響力。也正因如此,這本書不僅匯集了楊教授領導力思想的基礎體系,又顯得深入淺出,非常實用。
我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習期間,也選修過楊老師開設的這門課。我個人的感受是,楊老師的教學大綱還是教EMBA的理論基礎,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他更加側重于基礎知識以及案例分析。我所就讀的那個學期,他的課在北大理教二樓的一個大教室里,坐滿了上百名學生。楊老師常常每堂課開始時提出一些關于領導力的關鍵性問題,聽取學生的答案,在課程進行中都會留出時間與學生互動,所以,上這門課的學生通常都興致勃勃。楊老師之所以創造這樣的課堂氣氛,實際也是他領導力理論中的一部分:上課的第一天,他就在PPT上展示一個碩大的三環圖,三個環分別代表著“領導”、“追隨者”和“情境”,這三個環交錯在一起的部分才形成領導力。領導力的大小,取決于三環的交錯面積,而非孤立的某個因素。所以,他很強調情境對領導力塑造的影響。事實證明,隨著課程的逐漸進行,大概到期中的時候,學生對領導力的體會已經非常強烈,一個表現就是踴躍發言,或者在作業中洋洋灑灑地暢談,其中常有佳作。到了期末,在這樣的情境下總會產生這樣一些學生:不知不覺被領導力課程開啟了頭腦中的“寶盒”,從此感受到領導力魅力,同時也發現自己身上存在著的領導力。
在《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中,內容編排基本都遵循楊教授的課堂內容,連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問答也經過整理摘錄進去。所以,這本書有個副標題叫做《北大十堂課》。對于沒有能夠親臨北大課堂的人來說,這顯然是一個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扎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