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不是結果 陳明聰
在啥佛大學MBA課堂上,教授們做過這樣一個課題:帶上除了你以外的3個人,運兩筐石料到山上去,每個人的經費只有100元,只允許在現場找人。
第一個組織這個活動的人,從開始發動群眾到最后爬到山頂用了6個小時。他的方法很正規,用錢去招聘人搬運,盡量挑選一些身材比較強壯的搬運工,招聘工人用了3個小時,爬山用了2個小時,中途休息用了1個小時。
第二個組織這個活動的人,直接給附近的勞務公司打電話,勞務公司很快調派了3個身強力壯的人去負責搬運石料,結果,他只用了3個小時就爬上了山。
而第三個組織這次活動的人,卻僅僅用了1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爬到了山頂。首先,他找到該山的負責人,詢問有沒有纜車,在確認有纜車的情況下,他只需要找到3個旅游的人幫忙看管一下石頭,然后坐上纜車直接到山頂。
當然,課題的最后獲勝者是那個坐纜車的人。雖然,另外兩個人都表示不滿,覺得他違反了規則,這個課題是訓練你的組織能力,而不是投機取巧,然而,教授們最后把勝利判給坐纜車的人。
教授們最后是這樣說的:原因很簡單,在任何公司里,你的上司只看重你的績效,你的結果。
如果你是一名員工,可能會常常聽到上司抱怨:不要給我講那么多的理由,我只要結果!請告訴我結果。
是的,這話很噎人,但就像本案例一樣,也有其實在的理。上司老總們千方百計想讓員工明白:做結果,而不是做任務;完成任務并不等于結果,結果最重要。
請記住,你的工作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因為你付出了什么,而是因為你做出了什么樣的成績,是你做事的結果。
美好也是一種習慣 雪小禪
我有一個朋友,是我初中的一個同學,因為沒考上高中,十六歲就一個人闖蕩江湖了。
一直以來。我從心里有些蔑視那些沒有什么學歷的人,但偶然的一次同學聚會讓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那天只有他是帶著相機來的,他說要留下他最好的攝影技術給大家。
然后他開始給大家照相,他微笑說:“沒有人比我照得好,因為我是你們的同學,所以,知道你們什么時候笑得最美麗。”這句話打動了我,我坐到了他的旁邊,問他現在做什么工作,怎么會喜歡上攝影了?他的回答讓我吃了一驚:“我開了一個小飯店,自己動手烙燒餅,自給自足,賺足了錢就去旅行攝影,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烙燒餅?”
“是啊。”他扭過頭來看看我吃驚的樣子,“不可以嗎?我烙的燒餅可是我們那一帶最好的,生意好得不得了,烙燒餅的人不能去旅行去攝影嗎?那是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當然可以。”我有點發呆,因為在我的印象中,烙燒餅的人都是穿那種沾滿了油漬的衣服,臉上手上泛著油光。但是他清秀干凈不算。還把他從西藏拍回來的片子給我看。
果然是美。
第二天,他拉我去他的小店,他說:“我要親手烙燒餅給你吃,以證明我說的我烙的燒餅最好吃。”我在旁邊看著他和面、揉面、□面,把面做成一個個小燒餅,看著他專注地把燒餅放進燃燒的吊爐里,看著那些生面餅變成香香的脆脆的冒著熱氣的美味燒餅時,忽然想起一位我喜歡的姐姐說過的話,“美好是一種習慣。”對于我的同學而言,能把一爐燒餅做好,只是他的一個習慣而已。
他告訴我,他始終相信,人和人是平等的。他沒上過大學,但是,他也可以喜歡那些自己想要的喜歡的東西啊。
在畢業多年后。我和他成了朋友,因為我覺得他值得,因為他知道美好就在身邊,只要我們伸一伸手,就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