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最廉價愉悅的人,也是最富有的人。——梭羅
這些年來,只要一有時間去“純度假”,我一定會到巴厘島去。
我喜歡巴厘島的理由很多很多。其中當然包括一些奢侈的享受,比如美食、各國頂尖設計師爭相競技的漂亮飯店、還有家家戶戶對種植植物的熱愛,以及他們信仰天地萬物皆神明的虔誠與謙卑。
最重要的是,他們真是個快樂的民族。 “看到他們真誠地咧開嘴,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我的煩惱也跟著蒸發了。”一位印尼朋友從蘇拉威西遷到巴厘島定居,就是因為這個理由。
在這個熱帶的島嶼上,人們很容易快樂。好像只要微風一吹,小草就會跟著擺蕩那么容易快樂。
他們準備親人們的葬禮時,雖然身穿黑衣,還是很快樂地在準備葬禮,在他們看來,活夠了,回去了,在熊熊火焰中成為無形天地的一部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在那里,隨處可見在“發呆亭”(家家戶戶都有的茅草頂小涼亭)里吹著微風打盹、下棋、或在門口陪羽毛油亮的斗雞曬太陽的男人,以及巧妙地用紗籠在溪邊或自家門前大水溝里洗澡的女人。
那里沒有胖子,因為他們吃得少。有一回,我看見一位女店員的桌上放著一塊綠色的糕點,好奇地問她“好吃嗎?”她笑了笑,說那是她的午餐,隨即把半個巴掌大的糕餅塞給我。我受寵若驚,她說沒關系,她不定要吃午餐。“才百盧比(當時大概是八毛錢臺幣吧)而已!”她說。
我很少收到那么“貴重”的禮物——一個陌生人慷慨分享的仁慈。她送我這塊糕點之前,我可并沒有跟她買任何東西。
那里沒有乞丐,因為他們不需要乞討,山林里有飽滿成熟的香蕉,海邊和溪里有魚。
隨時在微笑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們不必在擁有任何東西后才決定要快樂。
最廉價的愉悅,像每個氧分子一樣活躍在空氣中。像我這樣一個“積重難返”的現代人,想要不自欺欺人地放下一切、返璞歸真是很困難的。但是他們的微笑總在提醒我:回來啊!回到生活的本質,不要只把眼睛放在世事的表殼上。
難免有心事纏繞的時刻,我總想到他們的微笑。這時,我也忍不住拉開臉頰的肌肉,送給自己一個微笑。從此,憂愁很難停留太久。
你說吧,世上最值得珍藏的寶石,可比得上夕陽余光中流金閃爍的一滴海水?再美的雕塑真品,可有我們在原野奔跑后脈搏如彈奏音樂般怦然跳躍那么美妙?
最廉價的愉悅,最容易取得,只是常常被忘記。
不在巴厘島的時候,我也養成因為廉價的愉悅而快樂的習慣。早晨,煮一杯咖啡,看著窗前麻雀嘰嘰喳喳地在綠色植物間跳躍,享受著收音機中免費的古典音樂,我在我的“發呆亭”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