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保稅港區6月5日獲批,9月8日正式破土動工。目前,港區建設的最新進展如何,本刊特別采訪了保稅港區投資建設管理公司總經理陳桂山。
記者:海滄保稅港的建設進度是如何規劃的?
陳:根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精心組織建設高層次的、有特區意義的保稅港區”的要求,按照“總體規劃、全面推進、分期實施”、“優化布局、兼顧長遠、集約用地”、“區港一體、監管到位、資源整合”的思路確定保稅港區分三期開發建設。一期封關范圍包括海滄港區1#~6#碼頭、嵩嶼港區1#~3#碼頭、物流園區和出口加工區一期,總投資約10.5億元,計劃于2009年初建成。二期封關范圍包括海滄港區14#~19#碼頭、1#碼頭后方及出口加工區部份區域,計劃2009年9月建成。三期工程建設視嵩嶼二期項目進度、7#~8#碼頭改造及出口加工區二期建設進展情況確定。

記者:8月7日,廈門市長劉賜貴到海滄保稅港區視察,請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陳:劉市長在現場調研時指出,要按照明年1月1日封關運作的倒計時要求,加快推進海滄保稅港區征地拆遷、軟硬件建設、查驗區系統建設和區內管理運作等,真正體現廈門經濟特區的速度和形象。
“保稅港區不僅僅是海滄的保稅港區,或是廈門的保稅港區,而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保稅港區。”劉市長表示,國家批準設立海滄保稅港區,是對廈門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實質性支持,作為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廈門要把海滄保稅港區建設好、利用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保稅港區是當前國內開放度最高的特殊監管區,目前全國僅批準了7個,海滄保稅港區的面積是第二大。海滄保稅港區要確保在明年1月1日實現封關運作,在全國7個保稅港區建設中搶占先機,體現廈門經濟特區的速度和形象,也體現我們的執政能力。
關于區內管理運作,劉市長指出,要充分發揮保稅港區的最大功能和效益,使運行過程更加方便快捷。要與船運公司、港口、碼頭、貨代企業加強溝通,使保稅區內開放度更高,區內運作安全、有序、便捷、順暢,業務有更加明顯增長。

記者:按照明年1月1日封關運作時間已經很緊了,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在哪些方面?
陳:首先,征地拆遷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各個部門將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把群眾的思想工作做細,使征地拆遷運作過程體現公開、公平、公正。軟硬件建設,包括工程設計、招投標、設備采購等,都要按照倒計時要求推進。要開通“綠色通道”,按法定程序提供最快最優的服務,減少部門之間的推諉、扯皮。要確保海滄保稅港區的工程質量,做到不出任何紕漏,干部廉潔不出問題。查驗系統建設方面,包括圍網、監控、檢測、設計、設備訂購等要科學有效,不走彎路。
海滄區區長林國耀在保稅港區獲批之初答記者問
問:廈門已經有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一系列海關特殊監管區。如今,海滄保稅港區的設立,與它們有什么區別? 答:簡單地說,保稅港相當于自由貿易港,是真正的“境內關外”,但又不僅僅如此。它既不同于港,也不同于區,而是兼有港和區雙重特性。

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塊特殊區域做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一句話,海滄保稅港是目前開放層次最高的特殊監管區域。
問:海滄保稅港的獲批,將給廈門、海滄帶來什么?
答:無論是對于廈門還是海滄,這真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首先,它帶給廈門、海滄開發建設的集聚效應,大力提高對境內外船東、貨主的吸引力,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商流;其次,它將給廈門、海滄帶來強大的輻射能力,海滄保稅港將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的港區,帶動區域經濟,輻射周邊;再次,它將帶給廈門、海滄一個提升效應,提升廈門港的國際地位,提升廈門的對外開放層次,優化區內產業升級,成為廈門乃至海西發展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