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179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事件,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80%的投票者反對這一收購,甚至口氣頗為不善地指責朱新禮見利忘義,目光短淺。就這樣,在媒體沸沸揚揚的熱炒中,眾矢否之的匯源董事長朱新禮被推向了風口浪尖之上……
9月6日,在北京順義的匯源果汁總部,朱新禮召開媒體見面會,首次正面回應收購事件,稱此樁收購并不存在被迫無奈,乃是正常的商業行為。這是自9月3日可口可樂與匯源果汁發布收購的聯合公告后,匯源果汁領導人的第一次正式回應。
媒體見面會上的朱新禮坦言對匯源果汁品牌感情深厚,在談到為什么要做出賣匯源的決定時,朱新禮說:“企業以什么為本呢?靠什么生存呢?靠利潤。2004年,不賣,現在賣,為什么呢?價錢好。你搞企業,價錢好的時候你都不知道賣,你還叫企業嗎?雖然說搞企業都有困難,只有困難才能讓你奮進,但現在,現在再困難也沒有創業初期困難,沒有上市前那么困難。所以收購只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走向世界的縣辦罐頭廠
2008年1月10日,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1886HK)董事長朱新禮在集團總結大會上講,2007年是公司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件值得回顧的大事就是:2月23日,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公開招股超額認購937倍,凍結資金2300多億港元,匯源果汁成為香港聯交所此前歷史上超額認購第4大和凍結資金第5大新股。上市首日,匯源股票收盤價高出上限發行價66%。
上市意味著匯源真正跨入了國際化公司的行列。匯源的資產與資本實現了成功對接,匯聚了全世界3萬多股東和巨額資金。朱新禮回憶當時的榮耀,依然為一家中國新興行業的民營企業能取得如此的成績深感自豪。
1992年,辭去山東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的朱新禮,剛剛接手縣里的一家水果罐頭廠。他請人在正對廠大門的墻上做了四個大字:“走向世界”。在當時,人們覺得很可笑——一家沂蒙山區負債千萬、瀕臨倒閉的小廠要走向世界?
后來,朱新禮以5年遠期信用證付款和補償貿易的形式,引進了近千萬美元的德國設備。當20幾個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來安裝調試時,朱新禮形容“員工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影子”。職工大會上,朱新禮這樣解釋給他們聽:“我們的目的就是用外國人的錢買外國人的設備,再去賺外國人的錢。”
于是,中國當時唯一一條現代化的濃縮果汁生產設備,開始在這個小縣城的工廠不停地運轉起來,整個沂源縣城沸騰了。
1993年,朱新禮帶著剛剛生產出的金黃色蘋果濃縮汁,背著山東煎餅,一個人去了德國慕尼黑食品展覽會。盡管語言不通,他也沒錢帶上翻譯出國。由于設備好、工藝先進、產品質量過關,樣品被瑞士商人帶去檢驗,非常滿意。展會還沒結束,他已是滿載而歸。瑞士公司派飛機把他從慕尼黑接到瑞士洛桑,簽完合同又把他送到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登上飛回中國的飛機。當朱新禮落地北京時,瑞士公司的信用證已開到了他公司的開戶銀行。
令中國果農真正笑起來
回憶創業初期,朱新禮坦言,并沒有想到匯源能有今天的規模。時至今日,他自信“不要說匯源是不是以國際化為目標,它從一成立就已經具有國際化的特征”。對“國際化”的解釋,朱新禮也更加宏觀,“看一個企業是否國際化,不是以產品市場是否國際化為標準,主要還取決于企業的視野、團隊和目標。”匯源無論從設備、技術、產品,還是人才引進上,都是以國際目標為背景。現在,匯源的高管團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公司的戰略副總裁是美國人,品牌副總裁是臺灣人,財務副總裁是香港人,財務總監是澳大利亞人,研發副總裁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上市之后,法國、美國、荷蘭、香港四家投資方的進入形成了匯源更加多元化的董事會,為匯源帶來了更加國際化的視野,以及更高質量的公司治理結構。
但是,隨著匯源規模的擴大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朱新禮感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從整個中國乃至國際市場的需求、潛力來看,反而越來越微不足道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家有個口號叫‘要想富,栽果樹’。但是,農民栽了果樹,水果的出路又沒有解決好。”朱新禮說,“要知道,果樹需要5年、10年的成長才能結出果子。我親眼看到很多果農含淚把果樹砍掉,讓水果爛在自己的果園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才創辦了企業。現在,匯源年水果加工量在200萬噸,直接帶動了數百萬果農奔小康。以2007年匯源收購獼猴桃為例,價格從最初的0.4元/斤漲到3.0元/斤,最終竟把湖北、河南、四川、山西、陜西的獼猴桃都收購空了。你看,這就是對果農最大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水果產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水果品種最豐富的國家,并日,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朱新禮想的不是成功企業家的榮耀,而是如何令中國的果農真正笑起來,他覺得自己的使命、責任與市場空間比起來,任重而道遠。
“中國制造”的國際信譽
10年前,國內只有匯源一家在做果汁。現在,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在內的國際知名品牌都已經進入了中國的果汁市場。朱新禮說:“匯源能夠和國際最優秀的大公司一起開發市場,也給了消費者選擇和比較的機會。我們相信消費者能夠挑選出最好的產品,而匯源也自信無論是質量,安全、口味還是價格,我們都是最具競爭力的。競爭說明行業正在趨于成熟,大家一起做市場才會做大。所以我跟我們的員工說,匯源純果汁目前接近50%的市場占有率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在50%的份額中增加我們的‘份量’。”
2007年12月11日,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萊維特、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局長埃森巴赫等組成的“觀察團”來到匯源,從開始時的滿心疑惑到最終完全折服。萊維特表示,此行讓他對中國生產的果汁以及“中國制造”充滿了信心。
作為行業領袖,匯源首先從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細小環節入手,構建了完善的質量控制系統。第一次出口瑞士時,朱新禮帶著匯源的產品前往瑞士接受檢測,當他看到產品化驗單上有200多項的檢測指標時,大吃一驚。其檢測的精細,就連匯源洗蘋果的水成份都能檢驗出來。如果當初匯源沒有達到如此的質量標準,也不可能擁有今天的國際信譽。
當美國衛生部長向朱新禮詢問,匯源是如何掌握各國的衛生標準時,朱新禮從容地答道:“匯源出口到哪個國家,就會聘請哪個國家的工程師過來幫助。我們曾經請過一名德國工程師,他一個月的薪水就是我們全廠員工一年的收入之和。1995年,匯源濃縮果汁出口美國,就通過了FDA的檢測。2007年3、4月份,匯源出口到美國的果汁,一個月通過了FDA標準的4次檢驗。一個優秀的企業,是不擔心檢驗的。”
當前,匯源集團擁有100多條國際最先進的無菌冷灌裝生產線,集團所屬工廠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HACCP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體系和ISO2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獲得公認審核最嚴格的BRC(英國零售商協會標準)證書。
讓中國人的早餐桌上多杯果汁
作為中國最大的果汁生產商,朱新禮一直在琢磨怎么讓中國人的早餐桌上多一杯果汁。
按年人均的100%純果汁消費量計算,歐美國家是50~70公斤,中國連1公斤100%純果汁還不到。“在北京使館區,我們的果汁是整箱整箱地往車上搬。而中國人買果汁,看半天可能還掂量著只買一盒。美國人說‘每天早晨醒來沒有喝到一杯果汁,好像一天沒有太陽一樣’。整個世界果汁的銷量都在高增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2007年1~8月,中國果汁及果汁飲料產量為701.85萬噸,同比增長20.66%;2007年8月份中國果汁及果汁飲料產量98.32萬噸,同比增長23.76%。中國人對果汁的需求量在高速增長,學習和吸納國外一些健康的飲食習慣也非難事。”
朱新禮以自己為例,每天他吃早餐的時間只有5分鐘,手邊杯子里倒什么,他就喝什么。雖然他不會主動找果汁,但是如果早餐沒有喝到果汁,他就會在上午10點左右在辦公室里補上一杯。“喝完之后非常輕松,精神振奮。”
朱新禮解釋說,由于100%果汁保留了水果本身的營養成分,熱量不高,可作為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與水果相比,果汁容易被人體腸胃吸收,更有效地補充養分。通常我們吃下的食物,大約在胃里停留2個小時,在小腸里停留2個小時,才能被血液吸收。而飲用果汁20分鐘后,其營養便能被吸收。這是因為水果或蔬菜榨成汁后,里邊的酶釋放出來,易于被人體吸收,并迅速發揮作用。果汁有助于身體分解和抑制有害物質,加快汁液中營養成分的輸送。
匯源的投資商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冷雪松說,“做企業,先講做人;做投資,也講投入。朱新禮的企業家精神是匯源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之一。”分析匯源走向成功的法寶,朱新禮無疑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
朱新禮從小就有學習探索的興趣。從當年放下村主任職務,30多歲踏入大學校園開始,他就沒間斷過學習和深造。如今50多歲的朱新禮,已參加過長江商學院、中歐管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等著名院校的MBA課程。除了會在課堂上從老師那里學到很多東西,更重要的是同學間的交流。他說,在一位企業家身上你不可能看到他的全部特質,有的人身上可以學習到創新,有的人身上可以學習到勤奮,有的人能理解到堅韌。
朱新禮曾多次入選《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但員工們卻更愿意公認他為匯源最勤奮的員工。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時,朱新禮也自信勤奮、認真、樂觀向上。“中國的企業家,像我這樣沒有背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除了靠時代創造的機會,就是自身勤奮。”
作為總裁,匯源員工的“忘我精神”常常令朱新禮感到吃驚,他感謝他們與自己共同從事著這項偉大的事業。現在,匯源員工隊伍人數增加至全國12000多名。原本常年開設的各種培訓班已經在三年前改成了培訓學校,常年有1000名員工在此學習,并確保員工每年受到兩次專業培訓,培訓期最短兩三個月,最長可達到2年之久。去年春節前,朱新禮決定,公司拿出2000萬現金,其中1000萬獎勵優秀員工,1000萬寄給了員工父母,加上匯源果汁禮品券,并附總裁親自起草的一封慰問信。很多員工的父母打來電話說,家里的孩子有做公務員的,也有在外企工作的,但從來沒有收到過總裁寫來的慰問信。
沒做匯源之前,他從沒有想過會走上企業家這條路。回望過去,朱新禮無論在任何崗位上,都沒有留下多少遺憾。對于成功,朱新禮覺得沒有什么神秘的法寶:“只要肯付出,付出總會有回報。”每當看到農民兄弟到匯源賣了水果,笑著數著錢回家;每當聽到消費者給予匯源由衷的贊譽,朱新禮都會感到格外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