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古巴行程是從美國的洛杉磯開始的,取得墨西哥的簽證后飛往與古巴隔海相望的坎昆(CANCUN),去古巴免簽證,航空公司那里15美元買一張空白入境卡,填上即可,回來的時候交回去,無要求則不蓋任何章印,到古巴的日子就像一片空白。
入境古巴
當夜從坎昆直飛古巴首都哈瓦那,可惜夜里無法俯視加勒比海,回來的時候是白天,我知道我錯過了什么。也許一些小小的遺憾才讓我愈發的感慨于美夢的結束總是那么快。
說起哈瓦那,似乎與雪茄、朗姆酒、切格瓦拉、海明威是分不開的,而哈瓦那讓人懷念的遠遠不止這些。為了發展旅游業,最美的沙灘,最強勁的音樂,最HIGH的夜,最烈的酒,最醇的煙,最好的服務,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讓我們最懷念卻是古巴人民,家庭旅館里,主人永遠熱情周到,處處都有家的溫暖,雖然我們一句西班牙語也聽不懂,可是臉上的微笑和可口的美食就會讓人體會到幸福的感覺。
哈瓦那相比其他國家的首都,有點陳舊,有許多舊殖民地時期的西班牙建筑,都很矮,但有著一種寧靜的美,為數不多的高樓之一是哈瓦那醫院,黃色的古板建筑就已經是古巴人的驕傲了。正是這種寧靜淳樸和自豪感,讓我感覺到窮也有窮的快樂:他們熱愛生活,在任何地方都能聽到他們歡快的音樂和歌聲,并且總有人在載歌載舞。許多餐廳都有專門的樂隊駐唱,找吃的話只有循聲而去即可。
那種滿足感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也是為什么每個游客都能沉醉其中的原因。
舞動哈瓦那
哈瓦那的夜生活是非常HIGH的。在酒吧里我們品嘗朗姆酒的時候,就著音樂,已經有膽大的古巴人邀請同行的女伴跳舞,非得跟我們一起跳舞不可,學了半天勉強學會了搖臀,一群古巴人拍手叫好一起熱舞起來,這一瞬間,我體會到了他們那種天性快樂的生活態度。
在迪斯高舞廳里,我們見到了無數的瑞奇馬汀,人人都是電動馬達臀,熱烈奔放HIGH翻天,看得我們目瞪口呆,甘拜下風外加承認我們全是老頭老太了,老骨頭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來到哈瓦那,有的是美酒來解憂,MAJITO,CUBANITOS等雞尾酒都夠勁夠有味,最爽的自然是朗姆酒,有年頭的朗姆酒加上一根COHIBA雪茄,飄飄然只覺人生若此夫復何求也。當然,朗姆酒和COHIBA雪茄都不便宜。
“古巴白宮”
《老人與海》是我最心儀的文學作品之一,海明威的故居就在哈瓦那郊區,自然不能錯過。楚楚動人的牽牛花爬滿了小樓,寧靜的氛圍與屋內猙獰的非洲羚羊和水牛頭標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奇異的平衡,那些標本全是海明威赴非洲打獵所得。他的一生,也許也是在平靜與狂野中掙扎,三米長的黑書桌伴著這位老人傳奇的一生。他的身份也充滿了謎樣色彩,文豪?獵人?亦或是間諜?
古巴國會大廈的白色穹頂和美國白宮如出一轍,這是遠眺哈瓦那最醒目的一座建筑物。美輪美奐的穹頂內飾和高大威嚴的大廳,讓你感嘆小國古巴的建筑水平絲毫不遜美國白宮。
國會大廈臺階下,一位高大的男子吆喝著,正指揮十幾個西班牙老人坐到臺階上拍集體照。他的相機引起了我的興趣,遠看跟拍攝大場面的座機相似,走進一看,遠不是那么回事:木頭三腳架上支撐著的看似相機的木盒子仿佛是紙糊的,包著小小的鏡頭的東西竟然是生銹的鐵皮,他的手從牛仔褲剪成的套筒里伸進木盒,搗騰了幾分鐘,再伸出手,拉開相機盒下的一個小抽屜,一張黑白小相片漂浮在藥水里。然后撈起那張曝光不準,影像不太真實的相片,西班牙老人們紛紛掏出一元CUC硬幣購買。
相片質量很差,在今日的數碼年代,他們想買來的也許是時光倒回的感覺,重尋那質樸而簡單的回憶吧。
紅色哈瓦那
我們在哈瓦那遇上了大游行,靠近會場沿街壘起高音喇叭墻,播放著慷慨激昂的革命進行曲,那在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都流行的樂曲,我突然有了歸屬感,不禁加快步伐。
走上小坡,遠處高聳入云的紀念碑下就是革命廣場,和名字一樣頗有氣勢。前方寬闊的綠陰大道上已經擠滿了密密麻麻身穿紅色節日盛裝的人群,鑼鼓喧天、旌旗攢動,紅色的海洋朝前方緩緩翻滾。游行隊伍都列成方陣,每個方陣都有著獨特的主題,紅旗陣的旗手們全都高舉紅色的國旗;氣球陣中有個象征地球的巨大氣球,周邊還有些小彩球;標語陣則是高舉著DIY的漫畫人像和文字標語;人流陣便是手挽著手高歌前進的群眾。
穿過一道道的人墻,越過一個個方陣,陣陣激昂的吶喊在我耳邊響徹云霄,張張激動的表情在我眼前頻頻閃爍。激流中我也興奮不已,舉著相機四處記錄那些我曾經生長在紅旗下的印記。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隊伍行進到主席臺區域,游行進入高潮的階段。有個方陣是十個人用碗口粗的竹竿支撐一幅精神領袖切格瓦拉頭像,旗幟長達五米,風阻相當大,他們挺著胸膛大步前行。主席臺到了,這個方陣全體停下,高呼著口號:“古巴,古巴。”
震耳欲聾的口號聲帶我回到了中國,回到了紅旗下成長的少年時代,似曾相識的經歷竟然發生在遙遠的古巴,這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大家跳躍著歡呼著,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最令人感慨。他們唱起了國歌,那一張張興奮的面孔,那一個個年輕的身影,讓我懂得了:革命,從來不會老去。
哈瓦那街頭小吃
走進哈瓦那舊城星羅棋布的小巷,那里遍布著歷史悠久的咖啡館和民間小吃店。古巴的小吃店就像我們20年前的食雜店,一間小店一個小柜臺,小招牌上寫著西文價格表。食物的種類很少,一般是漢堡、PIZZA、米粉、炒飯、果汁等。
最經常看到的就是漢堡包,在柜臺上壘起小小的漢堡墻,這種漢堡當然不是M記里色彩光鮮的大漢堡,只是簡單地在面包中夾上一片薄薄的火腿或者是一根熱狗,如果再夾上片西紅柿你就該滿足了,畢竟哈瓦那物資緊缺。
漢堡好不好吃都取決于火腿是否新鮮,而吃PIZZA就沒有這種擔憂了,因為全是新鮮出爐。古巴PIZZA也不同PIZZAHUT里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配料,一張牛皮紙墊著熱氣騰騰的PIZZA,雙手接過,PIZZA表層只有星星點點的CHEESE和番茄醬,雖然樸素,味道還是相當可口的。
一次我走在街頭看見小童們正津津有味地吃著PIZZA,正想發問哪里可以買到,忽見一籃子從天而降,一男童奔過去從籃中取走PIZZA。我抬頭一看,原來店鋪直接開在二樓住家里,樓下并沒有店面,只在樓梯口處畫著PIZZA箭頭指向門鈴處。有趣的古巴人民,一條繩子就可以做生意了。
國會大廈邊有條小食街,除了以上所說的食物,還有海蠣檔,小小的杯子,舀一勺五六顆白色的生海蠣,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大海蠣,加些醋和辣椒還有些朗姆酒,味道也不錯。
五彩古城
特立尼達(TRINIDAD)是古巴最有名的古城,各色殖民時期的建筑保護得非常完整,地處哈瓦那與圣地亞哥之間。早晨從車站出來,初升的陽光正把風情萬種的古城一絲絲抹亮,先是射向滿地密密麻麻的小石塊鋪就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不同的奇妙光澤。接著陽光掀開了古城的面紗,將五彩的古城展現在我們眼前。
每戶人家的外墻都根據自己的喜好粉刷顏色,你可以看到藍色的、綠色的、紅色的,甚至可以是粉色的外墻,如此繽紛的色彩只有印度的莎麗可比。
一扇半開門扉里的小客廳,依窗半垂的九重葛,晨光下搖曳的木椅都讓我感覺到不經意流露出的殖民味道。流連在雕欄玉砌之間,彷徨在古道巷陌之中,恍惚中已經迷失自己,只聽到拖鞋叩響石板的回音,安靜而美麗的清晨。特立尼達確實很小,兩個小時就能逛遍小城,可它就像法國街頭喝的濃縮咖啡,一杯一口,喝完后卻能唇齒留香。
在這里偶遇了一個可愛的臺灣女孩,說她被騙光美金差點流落街頭的故事,說危地馬拉的美麗風景并且讓我們一定想辦法拿到簽證去一趟,又帶我們去看精彩的莎莎舞表演,爾后也禁不住我們的慫恿跟我們一起奔向了擁有全世界十大最美沙灘的巴拉德羅。
醉人的加勒比海
巴拉德羅(VARADERO)在哈瓦那東邊160公里處,擁有全世界有名的沙灘,延伸出海25公里全是白色的沙灘,像一條飄起在加勒比海上的白絲帶,我們決定在這里度過古巴的最后時光。
初到巴拉德羅,我們都被這里美麗的海給震撼了。“大海,綠色的大海,怎么是綠色的啊?”同行的聲音已近乎顫抖和語無倫次。
眼前是一條白絲帶般的沙灘,海水碧綠,那顏色純得似乎經過打磨的翡翠,綠得如此美妙,如此令人心動。我也忍不住感嘆:“太美了,太美了,原來加勒比海綠成這樣。”我絮絮叨叨地贊美著。走近沙灘,踢掉腳上的鞋子,撲向大海的懷抱,透明的海水淹沒了我的腳丫,溫柔的海水將我緊緊地擁在懷里,碧綠的海水下彩色的珊瑚和海藻飄蕩著,魚群就在身邊穿梭,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路過海邊的游艇碼頭,停著幾十艘白色游艇,所有的桅桿都高高指向天空,看上去十分壯觀。加勒比海靠近美國,來這里度假的幾乎都是富豪,不屑與窮人一起堆在邁阿密海灘,難怪說西方有錢人都在加勒比海度假,沒錢的就到東南亞和我們一起混了。我們也租了一條小帆船出海,可惜航程還沒走到一半,因風浪太大返回。
回到哈瓦那,飛往墨西哥坎昆,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空白的護照讓我懷疑古巴之旅莫非是美夢一場,但卻又那么真實可觸。在飛機上俯看翡翠般的加勒比海,讓人有想要沖下去的沖動,奔到它的懷里,奔到它的最深處—那里有一片寧靜的地方,那里充滿碧綠清澈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