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食物,人類一般可以存活20天左右;但如果沒有水,一般幾天就會死亡。而對于在外探險的驢友們來說。最重的負擔應該就是背水——你不可能把所有行程的水全都背在水壺里,再說如果遇到意外情況,背上的水也可能丟失或流失。所以。尋找水源是驢友們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綜合經常進行野外考察的科學家、酷愛戶外探險的驢友、野外訓練的特種部隊的經驗和心得。我們提供給大家一些尋找水源的基本方法:
望:
在海島迎風坡一側、島上巖洞里、山腳下長著多種繁茂植物的地方、大片蔥郁的草地、干河床的下面、河道轉彎處外側最低處、峽谷底和斜坡下、巖石地帶的泉水和滲流,都是能夠找到水的地方。天空出現彩虹的地方,在烏黑的積雨云下面,一定會有雨水或冰雹;在云霧籠罩的山谷里一定有水源。
一般來說,香蒲、沙柳、馬蓮、金針(也稱黃花)、木芥生長的地方,地下水位比較高,水質也好;灰菜、蓬蒿、沙里旺生長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質不好,味道苦澀。而三角葉楊、梧桐、柳樹、鹽香柏等,只長在有水的地方,也是尋找地下水源的好線索。
初春時率先發芽的樹和入秋時樹葉最晚枯黃的樹下一定有地下水。
聞:
當你嗅到潮濕氣味以及風刮過來的泥土腥味和水草味道時,千萬不要錯過找水的機會,沿著氣味來源的方向找水,多半都能成功。
比上述辦法簡單一些的,是依靠聽覺。越是在山腳、山澗、斷崖、盆地、谷底這樣的地方,越要注意仔細聆聽,青蛙的鼓噪、水鳥的孤鳴都應該讓你想到水。當然,如果你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問:
一是可以向當地人打聽哪里有水——如果周圍有居民或你的先行者的話;二是可以向動物打探水的消息——跟蹤動物的蹤跡。動物一般會在拂曉或黃昏的時候去飲水;多數昆蟲會在以水源為圓心的半徑不超過90米的范圍內飛行。
夏季蚊蟲聚集成圓柱形狀飛行的地方一定有水;青蛙、大螞蟻、蝸牛居住的地方會有水;燕子飛過的路線和銜泥筑巢的地方也會有水且地下水位較高;還有要提醒各位驢友牢記的是:一定要去認識一下鵪鶉和斑鳩,鵪鶉晚上向水飛,早上背水飛;斑鳩群則早晚都要飛向水源。它們可都是我們尋找水源的好幫手啊。
切:
在海岸可以挖“井”取水,水坑要挖在潮汐線以上的安全地帶,其深度要能使水匯集在坑底。
植物的綠色堅果,味道酸澀,但是千萬不要放棄,咬上一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迅速止渴。發黃的竹莖空節、灌木根,還有那些高20厘米的嫩綠植物都富含水分啊。
在動物當中,魚身體里的水分含量最高,大約要占體重的50%-80%。每天只要捉到3公斤鮮魚,將之切成小塊,擠出其中的水分,就可以滿足我們一天的對水的需求。當然,你還可以取出大魚內臟,飲用里面的流汁。辦法更簡單,但一般人難以下咽。
把鮮嫩的樹枝套上大塑料袋,在高溫下也可以取水,只是數量很少。還有人在沙漠的潮濕地帶用塑料袋收集蒸餾水。另外,收集露水也不失為一種解燃眉之急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