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星期二
1914年1月1日,世界第一條民航客機定期航線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開始運營,航線距離為35公里。
1月2日 星期三
1963年1月2目,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外科在國內首次成功施行“前臂完全性創傷性截肢再植手術”,為一名工人連接了被軋斷的右臂。這在當時世界上也是極為少見的。主刀醫生陳中偉被稱為“斷肢再植的奠基人”。
1月3日 星期四
1823年1月3日,是英國工程師懷特·黑德的誕生日。1866年,他研制出了第一枚現代魚雷。這種魚雷能預設目標或借外來信號自動控制方向,使魚雷在撞擊或接近目標時爆炸,大大提高了魚雷的攻擊能力。
1月4日 星期五
1991年1月4日早晨,中日聯合登山隊在海拔6700米高度與大本營失去聯絡,17名隊員遭遇大規模雪崩全部遇難。部分遺體數年后才被藏民在主峰另一側的大冰板發現。人類征服梅里雪山的嘗試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1月9日 星期三
1923年1月9日,西班牙人切爾瓦發明的旋翼機在馬德里試飛成功。旋翼機與直升機在外形上類似,但它的旋翼不用動力裝置直接驅動,而是在前進時,在空氣動力作用下像風車那樣自行旋轉產生動力。
1月10日 星期四
2001年1月10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志著我國向載人航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月11日 星期五
1922年1月11日。加拿大多倫多綜合醫院的醫生班廷博士首次使用胰島素治療一名糖尿病患者。14歲的患者雷納德·湯普森入院時已源于死亡,經使用胰島素治療后,病情明顯好轉,最后活到了35歲。
1月12日 星期六
1980年1月12日,湖南岳陽陵磯漁業生產隊在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口捕獲了一條活的白鰭豚,身長1.5米,重65公斤,這是我國捕獲的第一條活體白鰭豚,也是世界上捕獲的第一條活體白鰭豚。
1月17日 星期四
2006年1月17日,安徽醫科大學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毛發上皮瘤致病基因。這個由張學軍教授領銜的“多發性家族性毛發上皮癌的遺傳學研究”項目被中華醫學會授予2006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1月18日 星期五
1953年1月18日,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和美國生化學索沃森合作發現了核酸的化學結構。他們提出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結構的“沃森一克里克模型”,被譽為“生物學中的決定性突破”,標志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1月19日 星期六
1736年1月19日,英國發明家詹姆士·瓦特出生。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對當時的工業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為了紀念他的貢獻,他的姓氏“瓦特”被用做表示功率的單位。
1月20日 星期日
1896年1月20日,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提出關于放射性的看法。他證明了鈾鹽和鈾鹽混合物可以使底片感光。天然放射性的發現,標志著原子核物理學的發端,他和居里夫婦分享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月25日 星期五
1989年1月25日,“海軍深潛350計劃”的500米飽和潛水系統載人試驗和350氦氧模擬飽和潛水實驗,歷時22晝夜,在上海圓滿完成,創造了中國同時也是亞洲模擬飽和潛水的最大深度374米。
1月26日 星期六
1936年1月26日,美國科學院院士、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在美國出生。1974年,丁肇中發現了一個長壽命中性粒子,并取名為J粒子,這一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為此,他獲得了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月27日 星期日
1967年1月27日,美國“阿波羅1”號登月飛船在發射架上失火,使3名宇航員被活活燒死。這一事故導致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無限期推遲。
1月28日 星期一
1132年1月28日,我國南宋名將韓世忠用云梯、火炮攻打建州城(夸福建南原),這是我國使用火炮的最早記載。
1月5日 星期六
1896年1月5日,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物理學教授倫琴宣布他發現了x射線。這一發現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并使倫琴獲得了1901年的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1月6日 星期日
1882年1月6日,奧地利生物學象孟德爾逝世。孟德爾從他著名的豌豆試驗中,推導出被稱為基四的遺傳因子,并得出了植物遺傳的三個法則,為現代遺傳學奠定了基礎,對生物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月7日 星期一
1610年1月7日,伽利咯自制望遠鏡觀測太空,發現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球與其他行星所發的光都是太陽的反射光,水星有4顆衛星,銀河是無數發光體的總匯,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天地。
1月8日 星期二
1905年1月8日,在南非的德蘭士瓦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鉆石。這顆名叫“柯利南”的大鉆石在1907年被獻給英王愛德華七世,后被切割成幾顆大鉆石,其中最大的一顆被鑲嵌在國王的權杖上。
1月13日 星期日
1908年1月13日,法國飛行員亨利·法爾曼在塞納河畔的伊席城練兵場進行了首次圓圈飛行。他駕駛一榘瓦贊推進武雙翼飛機,成功繞飛了一公里,獲得了航空大獎。
1月14日 星期一
1931年1月14日,意大利人首先完成了結隊飛越大西洋的壯舉。在意大利航空部長義大羅·巴伯將軍的率領下,14架塞弗亞·馬歇爾S-55型飛機從意大利起飛,其中10架完成了飛越任務,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安全著陸。
1月15日 星期二
1895年1月15日,芬蘭生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魏爾塔南誕生。通過研究飼料的含氨問題,他找出了一種能減少蛋白質與維生素損失的貯存飼料的方法,還發現了根瘤細菌的固氨本領。
1月16日 星期三
1906年1月16日,用畢生心血探索無線電研究中俄國科學家波波夫固病去世。渡渡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無線電接收機,并公開進行了無線電發報表演,這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
1月21日 星期一
1976年1月21日,由法、英兩國共同開發的兩架協和式超音速客機各載客100人進行了首次商業飛行。協和式飛機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客機,最大飛行速度為2.25馬赫(2754公里/小時),可載運128人。
1月22日 星期二
1840年1月22日,德國生理學象布魯門·巴赫逝世。布魯門·巴赫是最早提出人種分類法的比較解剖學家,他認為人種可分為:高加索、亞美剎亞、馬來亞、埃塞俄比亞、蒙古人種。
1月23日 星期三
1960年1月23日,美國潛水員皮卡爾與沃什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乘潛水球下潛至11520米,創造了世界下潛最深紀錄。
1月24日 星期四
1823年1月24日,英國醫學家琴納逝世。天花曾在18世紀使中歐1.5億人失去生命。琴納為了戰勝天花,鉆研了20年,終于從擠奶女工的身上得到啟示,用接種牛痘的方法消滅了天花。
1月29日 星期二
1987年1月29日,美國華裔科學家朱經武等人宣布首次得到了90K以上的超導體。這是人類首次發現突破液氨溫區(77K)的超導體,是超導物理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1月30日 星期三
1866年1月30日,法國自然科學家、時任駐中國大使大衛發現并購買到異樣獸皮、獸骨,經鑒定是新的鹿種(即“四不像”),當時為中國皇宮獵苑飼養。由此,“四不像”開始傳到歐洲。
1月31日 星期四
1919年1月31日,德國物理學家穆斯堡爾出生。穆斯堡爾因發現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效應、在理論上又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榮獲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