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化妝品珍珠膏熱賣
鳳凰甘油、百雀羚雪花膏、蜂花護發素、片仔珍珠膏、隆力奇蛇油膏……最近,網絡上流行起一股“國貨熱”,特別是國貨美容護膚品,在百度上搜一下,就能發現幾十種國貨美容護膚品正在熱賣中,有些品牌甚至賣斷了貨。除了珍珠霜、白玉霜,安安洗面奶、雅霜、蚌殼油、海鷗洗頭膏,這些帶著懷舊氣息的國貨商品其實都在悄然流行著,這些產品在年輕人中的認知度甚至超過了年長的一代。
碎語:國產化妝品現在流行的是“復古風”。
“減肥師”有望持證上崗
隨著減肥市場競爭的逐步升級,大型、正規的機構將逐步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目前,全國有大約600萬美容行業從業者,其中有一半與減肥有關。中國國際減肥美體協會正和國家有關部門溝通,計劃推出“減肥師”的上崗資格職業認證。這些經過正規培訓的人才,不但要懂得醫學知識,還將引導減肥者培養正確心態。
碎語:減肥市場,還是有的賺。

廣州驚現“天價”金銀美容
用含有金粉、銀粉的護膚品往臉上輕輕一涂,不到一個月就能返老還童?近日,一種叫做納米金、納米銀的抗衰老護膚品在廣州一些美容院悄然登陸,要價動輒數萬元,最貴的一個系列更高達16.8萬元!面對廠家和美容院作出的“金銀可美容,能在皮膚內存活幾十年,可返老還童”的宣傳,專家紛紛表示質疑,提醒消費者謹慎使用。
碎語:商家要思考,消費者需謹慎。
兩元美發棒風靡皋城

近日,在皖西路段總能看見一個假發模特被路過的市民圍觀,賣美發棒的賣家用假發模特給路過的群眾現場演示,一根小小的美發棒可以盤出上十種發型,可以適合各種年齡層次的長發女性,也可以根據場合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發型。賣家演示了幾種發型之后,圍觀的人群中有幾位很感興趣,紛紛上前詢問價格,當老板說只要兩元時,不少人當即決定買下回去試試。
碎語:沒有質保,或是暴利?
女性過量使用香水或為抑郁癥征兆
以色列科學家說,女性過量噴涂香水可能是患抑郁癥的征兆,因為抑郁者嗅覺會受到一定損傷,易導致涂抹香水過量。這項研究結果不僅適用于抑郁癥,也適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醫生可以利用嗅覺檢測輔助確診這些疾病。這項研究也表明,芳香療法存在科學根據,可能對抑郁者起一定作用。

碎語:女性朋友可以根據此項原理進行自檢。
全球性減肥熱推動人工甜味劑發展
目前,全球人工甜味劑市場的規模達到了35億美元,其中,美國和歐洲占據了65%的市場份額,且該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7%。除了全球性減肥熱之外,推動人工甜味劑市場增長的其他重要因素還包括:生產廠家正在千方百計開發供糖尿病人使用的產品、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減少對糖的攝入并關心牙齒的保健,以及減肥食品和飲料生產的增加。相反,糖精市場正在不斷蕭條中。
碎語:這又是一項減肥產業帶來的新商機。
中國化妝品企業搶灘登陸越南

目前越南市場上的美容產品絕大部分依靠進口,以韓國、法國、美國的產品為主,今年是越南經濟環境最好的一年,而越南的美容品及時裝屬于剛起步的行業,市場增長潛力空間巨大,中國的化妝品和美容設備在越南市場很受歡迎,不但價格合理,而且品種豐富,能滿足各種不同的消費需求。
碎語:對此,我國相關廠商應抓準時機,及時加大向越南市場的拓銷力度。
芬蘭一家公司為吸煙者提供戒煙口香糖
據來自美國煙草網的消息,最近,芬蘭一家名為biohit的公司向市場上推出了一種名為xylicyst的戒煙口香糖,其銷售目標人群針對那些吸煙者。據該公司的研究人員稱,這種口香糖可以降低吸煙者患癌癥的風險。
碎語:這才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基因化妝品可讓蒼老皮膚翻新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日前制成了可以讓蒼老皮膚舊貌換新顏的基因化妝品,使用此化妝品就能使實驗鼠的蒼老皮膚看起來像新生皮膚一樣。這項研究表明,身體老化并不僅僅是人體器官和細胞組織的老化和功能衰退,而且是活躍基因在催生衰老。這種基因化妝品將很快應用于人體美容,此外,一些護膚保健公司也在做基因研究,期望能夠研制更有效的抗衰老血清。
碎語:基因化妝品真的不會引起變異?
自制護膚品,賺錢了
牛奶、蜂蜜、玫瑰花等食材,都成了護膚品原料。時下,江城有些美容院老板DIY護膚品賺錢,一月賣出四五千元,成為時尚消費市場的一股新潮流。除了自然、獨特外,DIY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價位適中。如一瓶50克的高檔保濕面霜,其售價大約在80元左右,而外面的大牌產品起碼在兩百元左右。護手霜、眼霜、面膜等價格則更劃算。
碎語:DIY護膚品尚還不能取代專用護膚品。
人造表皮有望取代動物進行實驗

長久以來,用動物進行皮膚敏感測試是許多化妝品生產商慣用的傳統方式。但是從2009年3月開始,歐盟將禁止銷售通過動物實驗開發的化妝品。最近,法國一家化妝品實驗室宣布,他們已經研制出了一種新型“人造表皮”,有望取代動物實驗。相信隨著“人造表皮”的推廣將有更多動物的生命得到拯救,而這也將使人類使用的化妝品更加文明。
碎語:外國人也講究“和諧社會”。
本土品牌被擠出高端商場
在北京大型商場的加速升級中,引進國際品牌成為各商場一致的選擇。中國本土的品牌逐漸被擠出消費視野,與中高檔商場漸行漸遠。國際品牌成為進入更多商場的通行證,商場借此表明自身的價值、品位,一定數量國際品牌的進入是必然,但不能絕對化。
碎語:側面說明了國有品牌的信任度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不容樂觀。